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理气安中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理气安中汤。治疗1周后观察总有效率及淋巴结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气安中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理气安中汤;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因感染引起的腹腔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mann报告,故亦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本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多为阵发性、痉挛性疼痛,还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年龄均在4~12岁,随机将94例患儿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6.4±1.4)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7±1.7)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断标准: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吴瑞萍等[1]认为,该病常由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引起; Simanovsky等[2]对该病的认识是,无任何症状的儿童,超声检查也可发现正常淋巴结,所以,只有当有腹痛症状的儿童,腹腔淋巴结长径超过1.0cm,并且排除其他导致腹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时,才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综合以上观点制定如下诊断标准:1)有呼吸道或肠道近期感染史,2)有腹痛症状,3)超声检查腹腔淋巴结长径>1.0cm,4)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腹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理气安中汤,具体方药如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白芷8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元胡10克、丹参6克、贝母10克、炙甘草6克;水煎取汁400毫升,按10毫升/公斤体重给予口服,治疗1周,统计结果。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腹痛、发热、呕吐、腹泻等)消失,超声检查腹腔淋巴结长径均小于1.0 cm;好转:症状好转或者消失,部分淋巴结长径仍大于1.0cm;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淋巴结长径仍大于1.0cm。另外,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记录腹腔淋巴结肿大(长径大于1.0cm)的数量,并加以对比分析。
2.2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用卡方检验,统计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
2.3结果
经检验,P<0.05,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腹腔淋巴结炎大多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反复阵发性腹痛,持续时间短者可自然缓解,每日发作次不等,疼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3],无明显的反跳痛和肌紧张,压痛部位不固定,可随体位而改变。有研究显示[4],儿童淋巴结在抗原刺激下5-10d内可增大5倍,但腹腔淋巴结极少引起化脓[5],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常易引起反复腹痛发作,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理气安中汤,方中二花、连翘、白芷祛风解表,厚朴、枳壳宽中行气,当归、元胡、白芍、甘草安中止痛,丹参、贝母消肿散结;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丹参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5]。贝母所含成分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特异性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6]。因而本方对腹腔淋巴结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04—1308.
[2]Simanovsky N,Hiller N.Importance of sonographic detection of enlarged abdominal lymph nodes in children.J Ultrasound Med,2007,26(5):581-584.
[3]EgoziEI,Ricketis RR.Mesenteric and omental cysts in children[J].Am surg,1997,63:287—289.
[4]黄德珉,叶鸿瑁,罗凤珍.儿科感染性疾病(上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34.
[5]高玉桂,宋玉梅,杨友义,等.丹参酮的药理[J].药学学报,1987,l4(12):75.
[6]孙建,温庆辉.土贝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0,7(7):430-431
作者简介:王志敏,男,儿科付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小儿内科
【关键词】理气安中汤;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因感染引起的腹腔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mann报告,故亦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本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多为阵发性、痉挛性疼痛,还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年龄均在4~12岁,随机将94例患儿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6.4±1.4)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7±1.7)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断标准: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吴瑞萍等[1]认为,该病常由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引起; Simanovsky等[2]对该病的认识是,无任何症状的儿童,超声检查也可发现正常淋巴结,所以,只有当有腹痛症状的儿童,腹腔淋巴结长径超过1.0cm,并且排除其他导致腹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时,才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综合以上观点制定如下诊断标准:1)有呼吸道或肠道近期感染史,2)有腹痛症状,3)超声检查腹腔淋巴结长径>1.0cm,4)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腹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理气安中汤,具体方药如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白芷8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元胡10克、丹参6克、贝母10克、炙甘草6克;水煎取汁400毫升,按10毫升/公斤体重给予口服,治疗1周,统计结果。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腹痛、发热、呕吐、腹泻等)消失,超声检查腹腔淋巴结长径均小于1.0 cm;好转:症状好转或者消失,部分淋巴结长径仍大于1.0cm;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淋巴结长径仍大于1.0cm。另外,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记录腹腔淋巴结肿大(长径大于1.0cm)的数量,并加以对比分析。
2.2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用卡方检验,统计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
2.3结果
经检验,P<0.05,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腹腔淋巴结炎大多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反复阵发性腹痛,持续时间短者可自然缓解,每日发作次不等,疼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3],无明显的反跳痛和肌紧张,压痛部位不固定,可随体位而改变。有研究显示[4],儿童淋巴结在抗原刺激下5-10d内可增大5倍,但腹腔淋巴结极少引起化脓[5],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常易引起反复腹痛发作,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理气安中汤,方中二花、连翘、白芷祛风解表,厚朴、枳壳宽中行气,当归、元胡、白芍、甘草安中止痛,丹参、贝母消肿散结;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丹参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5]。贝母所含成分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特异性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6]。因而本方对腹腔淋巴结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04—1308.
[2]Simanovsky N,Hiller N.Importance of sonographic detection of enlarged abdominal lymph nodes in children.J Ultrasound Med,2007,26(5):581-584.
[3]EgoziEI,Ricketis RR.Mesenteric and omental cysts in children[J].Am surg,1997,63:287—289.
[4]黄德珉,叶鸿瑁,罗凤珍.儿科感染性疾病(上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34.
[5]高玉桂,宋玉梅,杨友义,等.丹参酮的药理[J].药学学报,1987,l4(12):75.
[6]孙建,温庆辉.土贝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0,7(7):430-431
作者简介:王志敏,男,儿科付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