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讨镉(cadmium,Cd)胁迫对宁夏枸杞幼苗的叶片细胞、抗氧化酶活性、茎叶游离氨基酸及其关键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以宁杞1号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处理方式,分别设置0 μmol·L-1和100 μmol·L-1的CdCl2胁迫,根据石蜡切片观察第72小时、第144小时叶片细胞的变化,测定过氧化酶的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第72小时枸杞地上部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转录组测序及分析挖掘与氨基酸转运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以期为游离氨基酸对植物适应外源Cd胁迫
【机 构】
: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民委生态系统建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银川75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镉(cadmium,Cd)胁迫对宁夏枸杞幼苗的叶片细胞、抗氧化酶活性、茎叶游离氨基酸及其关键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以宁杞1号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处理方式,分别设置0 μmol·L-1和100 μmol·L-1的CdCl2胁迫,根据石蜡切片观察第72小时、第144小时叶片细胞的变化,测定过氧化酶的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第72小时枸杞地上部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转录组测序及分析挖掘与氨基酸转运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以期为游离氨基酸对植物适应外源Cd胁迫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宁夏枸杞的地上组织在Cd胁迫下,叶片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氮代谢均发生显著变化,并且Cd胁迫还促使茎叶累积了一些与抗逆性有关的氨基酸,如脯氨酸、丙氨酸和瓜氨酸等,同时诱导了一些氨基酸转运及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
其他文献
为探究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积尘中重金属的赋存特征及基于生物可给性的健康风险,对珠三角某电子垃圾拆解区6个点位及对照区3个点位室外积尘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进行分析,并研究基于地累积指数的赋存特征,解析重金属的来源,评估经口摄入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暴露区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1.45倍以上,其中Cd和Cu的污染程度较高,与电子垃圾拆解行为相关.此外,重金属在胃模拟阶段的生物可给性略高于胃肠模拟阶段2%.最后,综合分析8种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发现,成人与儿童中Cr的致癌风险指数均>10-6,
为了揭示纳米二氧化钛(TiO2-NPs)对水生植物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选取浮萍为受试物种,输入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和P25混合型(m(锐钛矿)∶m(金红石)=4∶1)3种晶型的TiO2-NPs,测定不同浓度(CK:0 mg·L-1,T25:25 mg·L-1,T50:50 mg·L-1,T75:75 mg·L-1,T100:100 mg·L-1)对浮萍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锐钛矿处理中,不同浓度处
为了解在营养元素氮、磷限制环境下稀土元素镧(La)对贫营养水体中铜绿微囊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实验室模拟培养下,研究稀土元素镧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测定缺素胁迫和正常情况不同La3+浓度对藻的生长量、叶绿素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磷胁迫下,低浓度La3+(0.10~020 mg·L-1)能刺激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研究壬基酚经消化道摄入后在SD大鼠的内分泌腺、胃、心脏、肝脏、肾脏和血清中的分布与消除情况.取39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3只),除对照组(一次性给予同等剂量玉米油)外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400 mg·kg-1的壬基酚,在灌胃后的0.25、0.5、1、2、4、8、12、24、48、72、96和120 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处死大鼠,取其内分泌腺(胸腺、甲状腺和肾上腺)、胃、肝脏、肾脏、心脏和血清,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壬基酚的含量,并计算代谢动力学相关参数.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二室模型分布相半衰期
近年来刚毛藻快速增殖与泛滥成灾对养殖水体和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探究快速处理方法,选取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为受试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0、0.2、025、03、0.35和0.4 g·L-1)进行处理,测定了叶绿素a(Chl a)含量、光合系统Ⅱ(PS 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并观察了细胞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能抑制刚毛藻生长,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刚毛藻Chl
近海海水中的氮营养元素和镍(Ni)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有较大的影响,但它们对浮游植物的共同影响却研究较少.本文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研究了在不同氮源下(硝态氮、尿素),不同Ni2+浓度处理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叶绿素a(Chl a)、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种氮源下,低浓度(10μg·L-1)Ni2+处理对三角褐指藻Chl a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
研究离子液体四氟硼酸化-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盐([C14 mim]BF4)对大鼠的肝脏毒性.实验设立3个染毒组(12.5、25和50 mg·kg-1)、1个染毒恢复组(50 mg·kg-1)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经口染毒90 d后,分别考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脏体指数、组织形态学变化、肝功能指标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C14 mim]BF4(12.5、25和50 mg·kg-1)染毒后,大鼠的体质量增长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肝组织受损并发生病变,肝脏/体质量系数增大;其血清和肝组织中谷丙转氨
纳米银(AgNPs)因具有优异的抗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消费品中.这些消费产品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增加人类和环境暴露于银的风险,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评价这些纳米银消费品中银的迁移行为,对国内11种市售纳米银消费品及银母粒材料中银的总含量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这些产品在不同模拟液中的银总迁移量.11种纳米银消费品中的总银含量范围为0.1~19.8 μg·g-1.银母粒作为前体材料,银含量达23.3 μg·g-1.11种消费品除2种内衣外均在浸泡液中检测到银.这些消费品中的银总迁移量和浸泡时间呈正相关.所选的口罩、
为了评价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在苹果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8年在宁夏、辽宁、河南、安徽、山东、陕西、山西、新疆和天津9地进行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的田间残留试验.基于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在苹果中的色谱检测方法;在0.010~1.0 mg·kg-1的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在苹果空白基质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0%~110%和8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1.5%~13.3%和5.9%~6.5%,定量限均为0.010 mg·kg-1.消解动态试验表
现有心律不齐研究多数围绕心电信号中不同频率特性成分的分离展开,而不同子序列的信息量对于最终目标决策的贡献则缺少研究与分析.为增强高贡献度子序列对于分类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变权重奇异谱分析与深度学习结合的识别方法.通过奇异谱分析获得多个子序列,结合各个子序列的奇异值计算随机森林下的基尼系数,并将其作为权重.变权重的序列样本用于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更高效地挖掘了有用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精度,最终的心律不齐识别准确率为98.35%,Macro-F1为97.95%.相对于传统的定值权重,本文提出的变权重识别方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