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椒”种出“大产业”

来源 :资源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孟津县白鹤镇落沟村的花椒地里,十多名村民正在挥锄松土、修枝整形,一派繁忙的景象。在阳光的照耀下,山坡上翠绿的花椒树迎风摇曳、生机盎然,不时散发出独有的清香,寄托着村民鼓起“钱袋子”的致富梦。
  结对帮扶兴产业
  落沟村属于山区丘陵地带,荒岭多,耕地少,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产量低,收入少,群众生活贫困。2016年,孟津县自然资源局与落沟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发展花椒产业,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为加快产业脱贫步伐,驻村工作队通过调研,结合当地土壤、环境等条件,与村“两委”协商后,决定把花椒逐步发展为主打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鉴于花椒种植两三年才能看到效益,群众心里不踏实,积极性不高。“花椒为浅根性树种,耐贫瘠、抗旱,对土壤和环境要求不高,咱村的地理环境很适合发展花椒产业。”该局主管脱贫攻坚工作的副局长王新民带领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引导困难群众参与花椒种植。同时,该局又出资2.1万元购买了8400棵花椒苗,多方面打消了村民的疑虑。经过反复的劝说和指导,贫困户李克自告奋勇报了名,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踊跃报名。
   专家进村传“真经”
  “产业好不好,技术是关键。”驻村工作队主动邀请了县林业局专家召开种植技术培训现场会,传授种植技术,手把手传授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要领。
  2019年8月,落沟村140亩花椒虽然丰收了,但是受市场行情影响湿花椒每亩却只有400余元的收益,村民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决定,拓宽产业渠道,走深加工的路子,提高产品附加值,破解“丰收不增收”的难题。
  说干就干,2019年9月,一阵阵机器轰鸣声从一个废弃厂房院内传了出来。由县自然资源局出资3万元、多渠道筹集资金17万元建成的花椒深加工生产线正在全力运行。
  “2020年,我们花椒加工扶贫车间筛选、脱壳、烘干花椒7000斤,这样一来,鲜花椒储存就不再难,既能提高花椒的附加值,又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就业。”王新民说,扶贫车间让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留守妇女及部分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月能多挣四五百元。
   小花椒成为“致富樹”
  “我做梦都没想到,这小小的花椒树居然成了俺的‘致富树’。”正挥着锄头给花椒树松土的脱贫户李克和记者拉起了家常,“以前,俺家3口人的开销都指着这块儿‘望天收’的庄稼地,自从驻村工作队鼓励俺种花椒,除去成本,一亩地净挣3000多块钱,这不,俺终于实现了脱贫致富。”
  为发展壮大落沟村的花椒产业,孟津县自然资源局把花椒种植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筹措资金25万元支持种植户成立花椒生产合作社,扎实开展良种推广、技术培训、农资统购等工作,结合村子优势,探索产业致富新路子,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组织和带领村民参与发展,进一步激发大家增收致富的信心,有力助推了花椒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如今,落沟村的花椒长势喜人,村民内心充满期待。“今年只要管理好、种植好、肯付出,我们的收获肯定会翻一番。”王新民信心百倍。
其他文献
“真的太感谢你们啦,帮我解决难题。”近日,在长葛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市民王玲手捧着不动产权证书对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原来,王玲拿着长葛市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申请将被执行人孙某名下一套房产转移至自己名下,但在准备申请资料时无法找到房屋不动产销售发票。该中心得知后,一邊积极协调税务部门,一边想方设法联系房地产开发企业,协调有关事宜,待资料齐全后,帮助王玲顺利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近年来,长葛市
期刊
近日,为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记者就《指导意见》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等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负责人。  履职尽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精神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之一,这一历史地位并没有变。”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负责人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地质
期刊
“没有经过合法合规审批的,一律不准进行建设。凡是新增的违法违规建房,一律依法拆除,恢复土地原貌。”近日,在三门峡市陕州区258个行政村经常响起洪亮的广播声,村边公路、乡(镇)集市也经常能听到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宣传车的喇叭声。这只是该区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工作开展以来,三门峡市陕州区高度重视,重拳出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同时,着重在新闻宣传、遏制
期刊
走进睢县中疆科技(商丘)有限公司,一股浓厚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蔚蓝色的展览大厅摆放着智能门锁、平板电脑、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建成的标准厂房内,一条条密集整齐的流水线正在有条不紊生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从出让金缴纳、公示牌制作、开工提醒、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目前,5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容积率为1.87,年产值20亿元,实现年利税达1億元。”在该公司厂房内,说起全县的
期刊
“我们把研发、生产结合起来,上面办公,下面研发试产,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实际创新效率,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近日,在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产业集聚区中物科技园园区内的领航机器人有限公司陈经理介绍。  领航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工业焊接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的高科技公司,2020年入驻马寨产业集聚区,园区内的土地集约化运作模式让公司的人才技术产出比显著提高,公司面积虽然仅有300多平方米,可年产值却达到上千万
期刊
初夏时节,漫步在漯河市沙澧河岸边,绿意盎然的柳枝在微风吹拂下轻盈地摆动;茉莉花、月季花等迫不及待地争相开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自2018年启动森林漯河生态建设以来,我们每年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开展冬春两季义务植树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说起全市的森林城市建设工作,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  植树造林增绿  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
期刊
初夏时节,走进沁阳市柏香镇西王梁村,整齐划一的庭院、干净整洁的道路、绿树成荫的树木……俨然一幅新农村的美景。然而,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西涼王村的蝶变得益于3年来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的“结对帮扶”工作。   锻造“领头雁”  2017年3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原沁阳市国土资源局与西王梁村结成帮扶对子,该局组建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
期刊
初夏时节,站在新乡市南太行最高峰俯瞰,排列整齐的杨树、柏树、槐树等树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以前这里曾是废弃矿区,风吹石沙跑,雨天一身泥,尤其是一到夏季,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家住附近的王红玉说,“经过整治,破坏的生态恢复了,环境变美了,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青山。”  近年来,新乡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北部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截至2020年底,累计
期刊
“以前我们这里到处是盐碱地,一刮风沙尘就满天飞,现在树长起来了,风沙少了,土地也肥沃起来了。”家住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传里寨村的陈先生感叹道。  近年来,开封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实施乡村绿化、河湖渠绿化等重点绿化工程,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立体绿化等多种形式,深挖乡村空心院、庭院,城市社区、厂区绿化潜力,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应绿尽绿,城、乡、路、河普遍增绿提质。  强化领导
期刊
“十二五”以来,国家财政资金地勘项目大幅减少,社会资金投资矿产勘查趋冷,全国地勘行业普遍出现经济负增长,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十年来,该局积极转型发展,既经历了快速成长的喜悦,也经受了体制转轨的磨炼;有面对政策收紧的困惑,也有壮士断腕式的整改和纠正,转型发展之路虽然走得很艰难、很坎坷,但完成了转型发展的美丽蝶变,走出了一条绚丽多彩的光辉之路。  找准工作定位  河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