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d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材瘦高,骨骼清癯,目光炯炯;眼里充满微笑和温情,为人带点风趣和幽默,言之有物。这就是被我们称为“大师”的S老师。从教十几载,从当年新手上路的不知所措到现在学科中坚的谈笑自若,S老师认为好学、深思、力行是促成其教学成长的文化自觉。
  一、好学——薪火相传,杂览群书
  当问到在教学成长道路上什么对他影响最深,S老师提到在他初为人师时遇到的一群前辈,一些良师:“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刚开始上课毫无章法,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课堂散乱不紧凑,后来我师傅跟我说:‘做老师切忌贪心,方方面面都想顾及。其实一节好课只需抓住一个重点并将这个重点贯彻落实即可,切忌满堂灌、一言堂。’”前辈们的指导使得S老师在教学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直到现在,当我们去听S老师的课,依然会发现他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内容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过程灵活,力求做到了每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而不至于白坐45分钟,是真正润物无声的好课。
  说起在教学上的帮助,S老师认为老一辈教师身上的博学睿智和傲然风骨对他的影响:“……他们是70年代恢复高考考上大学的那一批人,每个人都是慧性灵心,他们对那个荒唐的年代积累了很多愤懑,这些愤懑使他们的人格多了几分坚硬,使他们的品行多了些许傲骨。那时候上《离骚·涉江》,记得一个老师把书一扔,大段大段地开始背诵,品到妙处,他会莞尔一笑,那种在课堂上怡然自得的感觉、恣意挥洒的样子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教学性格的塑造。所以,我现在教学性格的养成,与这一群老前辈们不无关系。”
  S老师用“手工业时代”来形容自己的成长环境,没有太多条条框框,却充满了才气与个性化的张扬。对于现在很多新教师成长的方式,S老师认为进入了“工业生产的标准化时代”,条条框框太多,没有饱满的个性张扬的精神。
  S老师还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应该具备文化的积淀。文化不是知识,知识只是一种本领,而文化却是一种素质。我们过去的一些中学教师文化积淀很深,因为那时没有参考书,教师对所有的内容都烂熟于心,从不照本宣科,一切都在心里,又都在口边。那时的老师文化底子好,学生再怎么问,他们都言之有物,不尚虚谈。而现在的老师大多不敢放手课堂,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事先预设,上课的时候也是尽量将学生拉入预设的问题中,害怕学生提问,知识上的短板使老师们经常处在捉襟见肘的境地。但语文的内容丰富复杂,它的家属成员很多,社会关系也很复杂,字词句篇,读写听说,并且跟很多学科都有关系。面对这些,杂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相较于社科类的书,我更偏爱人文类的书籍,大学的时候尤其喜欢阅读港台作家的作品,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灵活灵动的文字,我很是向往。”酷爱阅读的S老师既痴迷于理性的严谨,又陶醉于感性的汹涌:文思之美飞扬,似风起长衫,偷去他几丝书卷风华;理辨之致高格,如雪落镜框,印着他些许案牍苦索。他认为阅读虽不能帮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思考、逻辑和谈吐,会提供给人一个更好地观察世界的视角,并能以更为宽容的心态去理解这个世界。它可以让人变得有深度、有温度,又有厚度,会把寂寞的辰光变成巨大的享受时刻,并在其中遇见更好的自己——那个内心坚定无懈可击的自己。这不仅是语文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素养,也是作为教师在日常点滴中传达给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存价值。
  这正是流水无形,清风无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深思——钻研教材,坚定个性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隽永的诗,一幅意境悠远的画 ,一首余音绕梁的歌。语文课要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老师谈笑自若、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学生求知若渴、如沐春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高效优质的语文课除了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修养,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调动课堂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细致的挖掘和独特的见解。所以,认真钻研教材文本,是S老师教学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S老师执教十多年,接触到了两套教材。提及对两套教材的看法,他觉得各有千秋:“人教版的知识体系严格而规范,对知识技能的要求非常严格,选取的文章也都是经典之作。不足之处则在于意识形态偏重,视角略显陈旧,与时代不免有些脱节。相较于人教版以文体来划分模块的方式,苏教版更关注主题,分别从生命、情感、民族这三个维度来构建其课本的人文性特征……”只有对教材有着精深的理解与把握,才能在日常的备课和授课中将文本的精髓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
  S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是时间和空间的聚焦点,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点,是时代精神和社会动态的传达点,语文课本不能脱离于时代生活而固守封闭,而应是时代风貌的缩聚。“我接受教材的变动并乐于看到它的变化。面对使用了十几年的教材,其实内容都烂熟于心,这在备课上的确省了不少力气,但是过于熟悉也容易导致缺少钻研和创新。”
  在这个重视高考成绩、宣扬“苦读模式”、要求课堂标准化同一性的环境里,越来越难遇到有个性的教师。在这样的高压下,教师们的才华潜能也无法得到展现。S老师认为,在一定的妥协中坚持个性,语文教师即使带着镣铐也不能忘记跳舞。高三的一轮轮复习,很多的语文课成了体力劳动,机械地重复积累,语文答题也有了像物理公式一样精准规范的表达模式。面对这样的情况,S老师深感无奈。抛开对分数的功利性追求,当其他老师疯狂追求答题的速度和答案的准确时,S老师则更愿意花时间关注题目的本身。比如遇到诗歌考题,他更愿意把它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艺术个体来看待,挖掘诗歌最具特性的方面,对诗歌做一番字斟句酌的功夫,品出诗歌的思想,讲出诗歌的意境,使学生看淡对分数的追求而真正融入对诗歌美学的享受。
  这正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专研深思,坚持自我,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力行——关注学生,潜心课堂
  “如沐春风”是所有人对S老师课堂感受的评价。当S老师走进教室,站上讲台,仿佛就自觉地进入了另一个天地:不疾不徐地讲授,诗文原作,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亦叙亦议;课堂既严谨又风趣,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天性淡然,不慕名利,这样的性格使得S老师很少主动去参加教学类的比武,因而名誉很少,但是他是长兴中学教师们公认的、学校语文教学艺术最好的老师之一。当别人称他为“大师”时,S老师总是谦虚地报以一笑。虽然极少参加教学比武,但是S老师坦言适当地开设公开课,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
  回忆起入职后第三年的那次公开课,S老师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大家一起开课,不分学科,听课的老师也是不分学科的,然后打分,我记得我得的是二等奖。”说到这里,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为自己获得教学上肯定而开心的年轻人。
  初出茅庐便得到同行们的肯定,使S老师在专业成长上获得了很大的信心,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课堂:“那次是上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我非常用心地思考如何处理文本,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如何营造课堂氛围。” “教书的第一、第二年,那时想的仅仅是如何在45分钟的时间里把课上完,如何提高成绩。后来则是开始关注如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认真准备,精益求精。”渐渐地,由校内走向校外,由县里走向市里,登上更大、更优秀的平台,接触到更多、更优秀的同行,切磋技艺,促进成长。
  “好的教师是在揣摩中提高,在百炼中成钢。”谈及公开课的好处,S老师如是说道。潜心课堂、专研课堂,让S老师觉得不能只做一个平庸的教书匠,只满足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做一个朴实的思考者、思想者。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现象:语文课成了课件技术的展示课、音乐欣赏课。这其实是课堂重点的偏离,课堂不是表演,不能异化,不能流于虚假,而应该沉下心来,力求“真”与“实”。
  “要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这是S老师多次提到的。“以前我请学生回答问题喜欢用一个手指点名学生提问,这其实是很不礼貌的一个行为。还有口头禅,这是一个自己容易忽视但却容易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坏习惯。”力求课堂完美,将这些习惯逐步修正,一个好老师不应该只是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正因为公开课在S老师的教学专业成长体验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当被问及对学校年轻教师有何建议时,他提到了年轻教师应该先多上研讨课,然后再慢慢开设公开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去参加比武课。S老师认为,一定要走出教学繁复的花架子,立足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
  最后,用一段学生的评价对S老师的教学故事作一个总结:“源清流洁,你的品格;波涛汹涌,你的热情;宜室宜家,你的功绩。魑魅魍魉,工作中的艰难险阻,被你斩妖除魔、一网打尽;琴瑟琵琶,工作上的各项任务,被你出色完成、独领风骚。不变的偏旁是你对工作不变的坚持,起伏的声调是你工作焕发的多姿色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其他文献
导示系统在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北海银滩公园为例,分析现代城市公园导示系统的现状,探索其设计思路,研究导示系统在地域环境文化影响下的特殊表现。并从
<正> 药剂拌种技术是早期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措施,它不但具有消毒作用,还具有减少病菌侵染机率和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的作用。因此,搞好药剂拌种工作,是引黄灌区小麦低耗丰产
公用事业民营化有助于缩小政府规模,降低政府成本,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然而在民营化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行政伦理失范的现象.本文旨在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了一
魏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六朝政府的政治开发以及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等,使广东经济开发的速度明显加快。铁农具与牛耕技术进一步推广,粮食与经济作物产量提高,纺织、采银
<正> 宁夏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快慢,对推动整个宁夏经济再上新台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些川水地的发展无疑起着关键中的骨干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引用有限的高矿化
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指导下的我国很多城市存在着刻板的功能分区和非人性的大尺度的设计缺陷,在此等城市建设发展的背景下造成了城市形象特征的弱化、宜人尺度的丧失、人类生存
小麦白粉病研究的一些新方法陈企村(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银川750002)自70年代后期以来,小麦白粉病在国内因为害程度加重而引起大家的注意,许多地区先后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尤其在80年代研究
“微作业”是基于对现行教材练习系统存在不足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借鉴《美国语文》练习系统的编写体例,并根据我国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建构的练习系
灵武园艺场新引日本苹果品种试栽观察苏东岩唐世雄雍文魏卫东王学梅刘梅珍芮欣红(宁夏灵武园艺场灵武751400)喻菊芳(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所)1985年以来灵武园艺场新引进了一批苹果新品种试栽
基于管内气液两相流动理论,建立了低含液管道两相流动数学模型,对管路内气相流场、液滴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边界层网格与增强壁面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