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利用19个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对贵州13个县(市、区)的70个条锈病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明确的条锈菌小种(类型)有15个,分别为CYR20、CYR24、CYR27、CYR30、CYR32、Hybrid46-6、Hybrid46-7、Hybrid46-8、CYR33、水源11-3、水源11-5、水源11-9、水源11-10、贵22-9和贵22-14类型,出现的频率为1.43%、1.43%、1.43%、1.43%、57.14%、1.43%、1.43%、1.43%、 5.71%、2.86%、1.43%、1.43%、2.86%、 1.43%和4.29%;其中CYR32出现的频率位居第一,是贵州的优势小种,CYR33和贵22-14分别为第二、第三位。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出现频率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9-0155-02
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小麦感病后,一般年份减产10%~20%,重发年份可达40%~60%,甚至绝收,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种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1]。由于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出现和发展,引起我国先后多批小麦抗病品种抗性“丧失”,抗病品种一般种植5~10年后抗锈性易被新小种克服 [2-3]。2002年以来,由于条中32号生理小种逐渐发展和流行,克服了一大批重要抗病品种,如水源11、繁6衍生系及Hybrid 46等,导致条锈病的大流行[4-6]。因此,及时掌握小麦产区条锈菌的群体结构,监测条锈菌小种的发展动态,对抗病育种、延长品种的抗性及合理布局抗病品种防治条锈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样采集
2014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南州、贵阳市、六盘水市和铜仁市,采集小麦苗期或成株期条锈病标本70个。
1.2 鉴别寄主
19个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Trigo Euraka(Yr6)、Fullhard、保春128、南大2419、维尔、阿勃、早洋、阿夫、丹麦1号(Yr3)、尤皮2号、丰产3号(Yr1)、洛夫林13(YrA)、抗引655、水源11(YrSu)、中四、洛夫林10(YrA)、Hybrid46(Yr3b 4b)、T.spelta album、贵农22。
1.3 鉴定方法
小麦条锈菌的鉴定在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智能气候室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东南窑进行,菌种的扩繁、接种方法参照李振岐等的方法[7],接种完毕后,转移至适宜环境内潜育发病,发病充分后,按照6级标准0、0、1、2、3、4记录反应型,0~2级为抗病,3~4级为感病,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鉴定小种[7-8]。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种植区条锈病的发生情况
2014年贵州小麦主要种植区为毕节市和黔西南州,条锈病发生的总体趋势是西北部麦区偏重发生,黔西南部中等发生。小麦分蘖期毕节市的七星关区、大方、赫章、纳雍等小麦条锈病病田率在37%以上,其中赫章县小麦条锈病发生较其他县(市、区)早、重,特别在野马川镇新田村发病较重,病田率为90%以上。抽穗扬花期,六枝特区病田率达72.7%,黔西南州的安龙县、兴仁县和晴隆县平均病田率为30.59%。
2.2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
2014年对70份小麦条锈病标样进行鉴定,结果见表1,生理小种对鉴别寄主的反应型见表2,鉴定结果明确的小种(类型)有15个,分别为CYR20、CYR24、CYR27、CYR30,Hybrid46类群的CYR32、Hybrid46-6、Hybrid46-7和Hybrid46-8类型,水源11类群的CYR33、水源11-3、水源11-5、水源11-9和水源11-10,贵农22类群的贵22-9和贵22-14,频率为1.43%、1.43%、1.43%、1.43%,57.14%、1.43%、1.43%、1.43%,5.71%、2.86%、1.43%、1.43%,2.86%、1.43%、4.29%;其中8个标样为贵农22致病类群中的未知类型。CYR32出现频率居首位,其次为CYR33,贵22-14居第3位。
在标样中有43个属于Hybrid致病类群,占标样总数的61.43%,其中CYR32出现频率最高,除六盘水的盘县外,在所有标样采集地均有分布且各地的出现频率较高,是贵州省的主要流行优势小种,类型6、7、8出现的频率较低,均为1.43%。
在标样中有10个属于水源11致病类群,占标样总数的14.29%,在赫章县、黔西县、花溪区、六枝、黔西南州的安龙县、晴隆县及六盘水的盘县监测到,其中CYR33在水源11致病类中频率最高为5.71%。
在标样中有12个属于贵农22致病类群,占标样总数的17.14%,贵农22致病类群主要在贵州省贵阳市旱粮所试验地即花溪区监测到,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和赫章县也有分布,有8个贵农22致病类型未知,出现频率总和为11.43%,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可分为4个未知类型,其中有1个类型出现频率高达5.71%。
2.3 毒性频率分析
2014年对抗条锈基因(Yr1)丰产3号、(Yr3)丹麦1号、(Yr6)Trigo Euraka、(Yr9)洛夫林10和洛夫林13、(YrA)阿勃、(Yr3b 4b)Hrbrid46、(YrSu)水源11具有毒性的标样数为70、68、58、59、68、53、65,其毒性基因v1、v3、v6、v9、vA、v3b 4b、vSu出现的频率为100%、97.14%、82.86%、84.29%、97.14%、75.71%、92.86%;毒性基因v1、v3、vA和vSu毒性基因的频率在90%以上,其对应抗性基因Yr1、Yr3、YrA和YrSu在贵州对小麦条锈病抗性已经失效,v6、v9和v3b 4b频率均在75%以上,说明Yr6、Yr9和Yr3b 4b在贵州的抗性不好。 2.4 条锈菌小种或致病类型的地理分布
毕节市监测到的小种(类型)有10个为CYR32、CYR20、CYR24、CYR27、CYR30、HY-6、HY-7、Su11-9、Su11-10、贵22-9;黔西南州的有5个为CYR32、HY-8、CYR33、Su11-3、贵22-9;贵阳的有4个为CYR32、水11-10、贵22-9、贵22-14;铜仁的有2个为CYR32和Su 11-5。以上这些地区CYR32出现频率均为各地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研究发现贵农22致病类群对小麦抗源材料贵州22具有较强致病力,今年在贵州出现频率为17.14%,其主要分布在贵阳,还未广泛流行。它严重威胁对CYR32和CYR33具有良好抗性的重要抗源材料贵农22,如果任其发展,对我国一批以贵农22为亲本衍生出的小麦品种是致命的,在贵州应注意监测这一致病类群的动态,应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和流行,如育种部门可利用贵农22致病类群进行抗性材料筛选,尽快培育抗此致病类群的品种,或避免大面积播种单一含有Yr26基因的品种,降低选择压力。
毒性基因v1、v3、v6、v9、vA、Yr3b 4b和vrSu出现频率均在75%以上,与之对应的抗性基因Yr1、Yr3、Yr6、Yr9、YrA、Yr3b 4b和YrSu在贵州不能单独使用作为抗条锈育种目标;当前CYR32、CYR33和贵22-14在贵州省出现频率依次居前3位,抗这些小种(类型)的小麦品种,是贵州育种部门的主要育种方向。
为真实全面反映一个地区小麦条锈菌的群体组成,条锈病标样的采集数量及地点,是重要的因素。本试验在贵州主要小麦种植区毕节市和黔西南州采集的标样较多,而在贵州的中部采集的标样较少,可能会对监测结果有一定影响,今后会在全境尽可能多地采集条锈病标样,以期达到更加全面反映贵州条锈菌群体结构。
参考文献:
[1]刘太国,王保通,贾秋珍,等. 2010—2011年度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3):574-578.
[2]李振岐. [HJ1.9mm]关于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问题的初步探讨 [J]. 西北农业学报,1980(3):83-91.
[3]李振岐. 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其控制策略[J]. 大自然探索,1998,17(66):21-24.
[4]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等.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在甘肃的流行与发展趋势[J]. 植物保护学报,2007,34(3):264-267.
[5]Wan A M,Chen X M,He Z H. Wheat stripe rust in China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7,58(6):605-619.
[6]韩德俊,王琪琳,张 立,等. “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条锈病流行区系当前小麦品种 (系) 抗条锈病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4):2889-2896.
[7]李振岐,曾士迈. 中国小麦锈病[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92-294,370-373.
[8]左 希,蒋选利,李星星,等. 2009年贵州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定[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3):91-93.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出现频率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9-0155-02
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小麦感病后,一般年份减产10%~20%,重发年份可达40%~60%,甚至绝收,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种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1]。由于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出现和发展,引起我国先后多批小麦抗病品种抗性“丧失”,抗病品种一般种植5~10年后抗锈性易被新小种克服 [2-3]。2002年以来,由于条中32号生理小种逐渐发展和流行,克服了一大批重要抗病品种,如水源11、繁6衍生系及Hybrid 46等,导致条锈病的大流行[4-6]。因此,及时掌握小麦产区条锈菌的群体结构,监测条锈菌小种的发展动态,对抗病育种、延长品种的抗性及合理布局抗病品种防治条锈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样采集
2014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南州、贵阳市、六盘水市和铜仁市,采集小麦苗期或成株期条锈病标本70个。
1.2 鉴别寄主
19个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Trigo Euraka(Yr6)、Fullhard、保春128、南大2419、维尔、阿勃、早洋、阿夫、丹麦1号(Yr3)、尤皮2号、丰产3号(Yr1)、洛夫林13(YrA)、抗引655、水源11(YrSu)、中四、洛夫林10(YrA)、Hybrid46(Yr3b 4b)、T.spelta album、贵农22。
1.3 鉴定方法
小麦条锈菌的鉴定在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智能气候室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东南窑进行,菌种的扩繁、接种方法参照李振岐等的方法[7],接种完毕后,转移至适宜环境内潜育发病,发病充分后,按照6级标准0、0、1、2、3、4记录反应型,0~2级为抗病,3~4级为感病,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鉴定小种[7-8]。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种植区条锈病的发生情况
2014年贵州小麦主要种植区为毕节市和黔西南州,条锈病发生的总体趋势是西北部麦区偏重发生,黔西南部中等发生。小麦分蘖期毕节市的七星关区、大方、赫章、纳雍等小麦条锈病病田率在37%以上,其中赫章县小麦条锈病发生较其他县(市、区)早、重,特别在野马川镇新田村发病较重,病田率为90%以上。抽穗扬花期,六枝特区病田率达72.7%,黔西南州的安龙县、兴仁县和晴隆县平均病田率为30.59%。
2.2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
2014年对70份小麦条锈病标样进行鉴定,结果见表1,生理小种对鉴别寄主的反应型见表2,鉴定结果明确的小种(类型)有15个,分别为CYR20、CYR24、CYR27、CYR30,Hybrid46类群的CYR32、Hybrid46-6、Hybrid46-7和Hybrid46-8类型,水源11类群的CYR33、水源11-3、水源11-5、水源11-9和水源11-10,贵农22类群的贵22-9和贵22-14,频率为1.43%、1.43%、1.43%、1.43%,57.14%、1.43%、1.43%、1.43%,5.71%、2.86%、1.43%、1.43%,2.86%、1.43%、4.29%;其中8个标样为贵农22致病类群中的未知类型。CYR32出现频率居首位,其次为CYR33,贵22-14居第3位。
在标样中有43个属于Hybrid致病类群,占标样总数的61.43%,其中CYR32出现频率最高,除六盘水的盘县外,在所有标样采集地均有分布且各地的出现频率较高,是贵州省的主要流行优势小种,类型6、7、8出现的频率较低,均为1.43%。
在标样中有10个属于水源11致病类群,占标样总数的14.29%,在赫章县、黔西县、花溪区、六枝、黔西南州的安龙县、晴隆县及六盘水的盘县监测到,其中CYR33在水源11致病类中频率最高为5.71%。
在标样中有12个属于贵农22致病类群,占标样总数的17.14%,贵农22致病类群主要在贵州省贵阳市旱粮所试验地即花溪区监测到,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和赫章县也有分布,有8个贵农22致病类型未知,出现频率总和为11.43%,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可分为4个未知类型,其中有1个类型出现频率高达5.71%。
2.3 毒性频率分析
2014年对抗条锈基因(Yr1)丰产3号、(Yr3)丹麦1号、(Yr6)Trigo Euraka、(Yr9)洛夫林10和洛夫林13、(YrA)阿勃、(Yr3b 4b)Hrbrid46、(YrSu)水源11具有毒性的标样数为70、68、58、59、68、53、65,其毒性基因v1、v3、v6、v9、vA、v3b 4b、vSu出现的频率为100%、97.14%、82.86%、84.29%、97.14%、75.71%、92.86%;毒性基因v1、v3、vA和vSu毒性基因的频率在90%以上,其对应抗性基因Yr1、Yr3、YrA和YrSu在贵州对小麦条锈病抗性已经失效,v6、v9和v3b 4b频率均在75%以上,说明Yr6、Yr9和Yr3b 4b在贵州的抗性不好。 2.4 条锈菌小种或致病类型的地理分布
毕节市监测到的小种(类型)有10个为CYR32、CYR20、CYR24、CYR27、CYR30、HY-6、HY-7、Su11-9、Su11-10、贵22-9;黔西南州的有5个为CYR32、HY-8、CYR33、Su11-3、贵22-9;贵阳的有4个为CYR32、水11-10、贵22-9、贵22-14;铜仁的有2个为CYR32和Su 11-5。以上这些地区CYR32出现频率均为各地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研究发现贵农22致病类群对小麦抗源材料贵州22具有较强致病力,今年在贵州出现频率为17.14%,其主要分布在贵阳,还未广泛流行。它严重威胁对CYR32和CYR33具有良好抗性的重要抗源材料贵农22,如果任其发展,对我国一批以贵农22为亲本衍生出的小麦品种是致命的,在贵州应注意监测这一致病类群的动态,应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和流行,如育种部门可利用贵农22致病类群进行抗性材料筛选,尽快培育抗此致病类群的品种,或避免大面积播种单一含有Yr26基因的品种,降低选择压力。
毒性基因v1、v3、v6、v9、vA、Yr3b 4b和vrSu出现频率均在75%以上,与之对应的抗性基因Yr1、Yr3、Yr6、Yr9、YrA、Yr3b 4b和YrSu在贵州不能单独使用作为抗条锈育种目标;当前CYR32、CYR33和贵22-14在贵州省出现频率依次居前3位,抗这些小种(类型)的小麦品种,是贵州育种部门的主要育种方向。
为真实全面反映一个地区小麦条锈菌的群体组成,条锈病标样的采集数量及地点,是重要的因素。本试验在贵州主要小麦种植区毕节市和黔西南州采集的标样较多,而在贵州的中部采集的标样较少,可能会对监测结果有一定影响,今后会在全境尽可能多地采集条锈病标样,以期达到更加全面反映贵州条锈菌群体结构。
参考文献:
[1]刘太国,王保通,贾秋珍,等. 2010—2011年度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3):574-578.
[2]李振岐. [HJ1.9mm]关于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问题的初步探讨 [J]. 西北农业学报,1980(3):83-91.
[3]李振岐. 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其控制策略[J]. 大自然探索,1998,17(66):21-24.
[4]贾秋珍,金社林,曹世勤,等.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在甘肃的流行与发展趋势[J]. 植物保护学报,2007,34(3):264-267.
[5]Wan A M,Chen X M,He Z H. Wheat stripe rust in China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7,58(6):605-619.
[6]韩德俊,王琪琳,张 立,等. “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条锈病流行区系当前小麦品种 (系) 抗条锈病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4):2889-2896.
[7]李振岐,曾士迈. 中国小麦锈病[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92-294,370-373.
[8]左 希,蒋选利,李星星,等. 2009年贵州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定[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