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进行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为更好的学习提供保障。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在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性,通过对他们行为的表现进行强化,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组织、有纪律,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其他学科学习中不具备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进行锻炼时积极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难,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同时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能促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进行积极探索,获得全面发展和提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并通过实践掌握运动技能的技巧是教学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动作技能仅仅靠教师的示范学生是不能真正掌握的。例如,在进行长跑练习时,教师给学生讲解长跑的技巧和用力方法,还需要学生进行练习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长跑的技巧,提高跑步的速度,增强耐力。在进行长跑训练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他们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并降低对身体承受能力的关注。高中学生的好胜心很强,教师可以让他们在长跑训练中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的“对手”。在互相追逐跑的过程中,学生轻松地完成了长跑训练,并使学生的耐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强。利用长跑中的游戏性和竞争性,使学生不再感到长跑是无法克服的困难,使他们对长跑练习产生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发挥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体育运动的动作之后,就让他们进行大量的练习。希望通过练习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对体育运动进行分析和思考,使他们单纯地进行机械训练,缺乏思维的指导,没有领悟体育运动的内涵。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课堂成为了学生探究和学习的主战场,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技巧时,教师要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探究时间,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来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来进行分组,每组4~6人,使每个组内的成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体育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性。在进行体育小组分组时,没有固定的标准,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这种小组能有效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增强他们的小组凝聚力,让他们在每个人都能发挥积极思维,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探究效果。另外可以采用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即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优劣进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当然,开展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还应时时监督、处处指导,以保证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与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实施差异教学,满足个体需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无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实际上,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会因身体素质差异对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在相同的水平阶段,学生会因心理素质差异对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个体需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实施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发展,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教学实现重视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注重过程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对体育的探究和学习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全面评价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全面地掌握自己能力,提高在体育运动中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来肯定教学设计中的积极因素,改进设计中的多余部分,使体育教学能在科学的教学设计指引下,不断取得高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专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进行激发,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时对体育运动更感兴趣,在教师布置体育运动的练习时,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过程中,并经过探索掌握运动技巧。同时,学生能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互动,互相交流和探讨体育运动技能,使他们的体育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
总之,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学科,要根据实际环境和学生的身体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发挥积极主动地参与性,认真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并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学)
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在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性,通过对他们行为的表现进行强化,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组织、有纪律,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其他学科学习中不具备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进行锻炼时积极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难,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同时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能促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进行积极探索,获得全面发展和提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并通过实践掌握运动技能的技巧是教学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动作技能仅仅靠教师的示范学生是不能真正掌握的。例如,在进行长跑练习时,教师给学生讲解长跑的技巧和用力方法,还需要学生进行练习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长跑的技巧,提高跑步的速度,增强耐力。在进行长跑训练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他们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并降低对身体承受能力的关注。高中学生的好胜心很强,教师可以让他们在长跑训练中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的“对手”。在互相追逐跑的过程中,学生轻松地完成了长跑训练,并使学生的耐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强。利用长跑中的游戏性和竞争性,使学生不再感到长跑是无法克服的困难,使他们对长跑练习产生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发挥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体育运动的动作之后,就让他们进行大量的练习。希望通过练习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对体育运动进行分析和思考,使他们单纯地进行机械训练,缺乏思维的指导,没有领悟体育运动的内涵。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课堂成为了学生探究和学习的主战场,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技巧时,教师要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探究时间,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来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来进行分组,每组4~6人,使每个组内的成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体育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性。在进行体育小组分组时,没有固定的标准,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这种小组能有效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增强他们的小组凝聚力,让他们在每个人都能发挥积极思维,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探究效果。另外可以采用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即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优劣进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当然,开展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还应时时监督、处处指导,以保证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与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实施差异教学,满足个体需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无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实际上,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会因身体素质差异对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在相同的水平阶段,学生会因心理素质差异对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个体需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实施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发展,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教学实现重视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注重过程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对体育的探究和学习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全面评价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全面地掌握自己能力,提高在体育运动中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来肯定教学设计中的积极因素,改进设计中的多余部分,使体育教学能在科学的教学设计指引下,不断取得高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专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进行激发,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时对体育运动更感兴趣,在教师布置体育运动的练习时,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过程中,并经过探索掌握运动技巧。同时,学生能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互动,互相交流和探讨体育运动技能,使他们的体育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
总之,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学科,要根据实际环境和学生的身体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发挥积极主动地参与性,认真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并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