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净利润艰辛维稳,资产质量压力有增无减,银行承受着经济转型期带来的阵痛。面对下半年经济持续下行压力,银行高管审慎称,预测不良率“拐点”为时过早
今年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已全部结束,行业整体净利持续下降和不良贷款加速爆发多少都在预期之内,银行不良贷款加速爆发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产能出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
当前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压缩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面临金融脱媒其他金融机构抢夺业务份额,甚至还面临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竞争等多个难题,但不可忽视的是,资产质量对其净利的影响。在经济下行期,不良多发,动辄几倍的拨备计提蚕食着银行原本就下降的净利润。
对资产质量的管控能力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的限制条件之一,《投资者报》记者梳理16家A股上市银行和5家H股上市中资银行不良贷款数据发现,21家上市银行中,仅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和徽商银行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低于1%,其中A股仅占三家。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农业银行,截至上半年末不良率达到1.83%。面对不良率和不良贷款规模“双高”,农业银行方面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贷款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此外,其他国有大行的不良率都有上升的趋势。
从变动方面来看,与去年年末相比,仅盛京银行一家不良贷款率下降0.04个百分点,宁波银行持平,其他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招商银行不良率上升最快,上升了0.39个百分点。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称:“主要是因为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甚至比逾期90天以上贷款更为严格,我们把下半年可能出现违约的‘后备军’全划进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得比较干净。”
去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中,一些银行高管曾表示,年内不良或将见底。而今年中报的业绩表现则纷纷被“打脸”。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衍行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持续暴露是行业过度依赖存贷利差这种盈利模式造成的,银行信贷资产与经济环境强烈的正相关,在经济转型“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受累于银行。“银行要加快转型力度,正确认识形势,现在讲‘见底’、‘拐点’都为时过早。”他说。
农业银行、招商银行、重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采取多项举措预防和化解风险,对于已出现逾期的不良贷款探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予以处置。
五家国有大行压力略增
日前,银监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银行资产质量数据,不良贷款再度出现双升: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较上季度末上升0.11个百分点,较去年末的1.29%大幅提升了0.2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16家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平均不良率超过1.31%,总体表现好于行业水平。今年上半年五大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较大,平均不良率达1.48%。具体来看,农业银行以1.83%的不良贷款率居于首位,建设银行1.42%、中国银行1.41%、工商银行1.4%和交通银行1.35%。
因为总体体量较大,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成为不良贷款超过千亿元的银行,具体表现为工商银行1634.95亿元、农业银行1595亿元、建设银行1443.59亿元。
面对不良率和不良贷款规模“双高”,农业银行方面回应“贷款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其董事长刘士余同时指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融资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农行仍面临着不良贷款增加和利润增速下降等多重调整,经营风险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已经接近今年控制的目标。其行长易会满表示,由于形势严峻,工行今年可能不得不放弃其将不良贷款利率保持在1.45%范围内的目标。半年报显示,工行的不良率为1.4%,较去年年末的1.13%大幅增加。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也不轻松。与年初相比,招行成为不良贷款增长率最高的银行,上升了0.39%。其次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2%,较上年年末上升0.30%;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1.35%,比上年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8%,较2014年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此外,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1.32%,比上年年末微升0.02%,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0.95%,较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
当然,不良数据也未必完全准确反映资产质量水平。以招行为例,记者了解到,其上半年不良增加迅速部分原因在于,对逾期贷款采取了审慎的分类标准,把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计入次级及以下分类,充分暴露不良贷款,以应对宏观经济下行的趋势。
招行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截至6月末,招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为389.31亿元,不良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比值为1.02,几乎保持一致,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甚至比逾期90天以上贷款更为严格。
此外,H股中资银行不良率则表现平稳,盛京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成为上市银行中唯一下降的一家。
上市银行中报显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仍然是银行不良贷款率高增区域,此外西部地区也不容忽视,以农行为例,西部地区不良占比最高,为27.9%。从行业角度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等,钢贸、光伏和航运等行业风险暴露较为充分。
对于不良贷款持续上升的原因,各家年报大同小异,主要有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周期性的行业、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等,导致违约概率加大,信用风险加剧。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认为,银行业在经历周期性风险的同时,已逐步适应利率市场化,收入段指标呈逐季改善之势,可完全覆盖不良。
“从静态来看,报告期末上市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为1.6万亿元,2015全年净利润大概为1.3万亿元。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0.85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1.9万亿元,非正常类贷款合计为2.7万亿元。在不考虑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不良资产不会损害净资产。从动态来看,所有上市银行的净利差均远高于不良资产生成率,这意味着当前资产收益完全可以吸收新增不良带来的风险。”刘俊表示。 拐点预测为时过早
和此前“见底”论不同,多数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对下半年不良贷款持谨慎态度,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银行不良贷款或将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年报中90天内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快速增长预示着持续的资产质量压力。
招商证券研报称,虽然不良贷款/超过90天的逾期贷款比例已经由去年的1.1%下降到今年第二季的1.0%,但是不良贷款新生成率由去年的平均0.8%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信用成本由去年的0.79%进一步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0.93%,而拨备覆盖率则由2014年的平均238.2%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210.7%。
从数据上来看,上半年,16家银行90天内逾期贷款环比增长28.7%,关注类贷款环比增长23%。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这一增速上差异较大,股份制银行达到了52%的环比增速,城商行此项增速则依旧为负。
具体来看,上半年末,90天内逾期贷款余额环比增速排名前三的是南京(69%)、浦发(65%)、招行(60%),关注类贷款余额环比增速排名第一的是,民生银行86%,其次是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为80%、63%。
“由于大部分90天内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在未来都有向下迁徙为不良的可能,我们认为至少在今年下半年,资产质量不会出现向好的拐点。”国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认为。
王衍行认为,目前银行不良资产状况符合预期,无需过度解读。银行业前期信贷规模快速增长所积累的潜在违约风险也在逐步暴露,部分小企业和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企业成为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重灾区,上述企业必须树立诚信第一原则,把声誉当成企业生命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如果经济持续下滑,银行的坏账还会增加。现在预测拐点为时过早。”王衍行说。
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的分析更为谨慎。他认为,不良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GDP增速何时降至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度、货币政策宽松情况、新的经济刺激手段等问题目前并不能确定,所以银行资产质量的拐点几乎不可能预测。
此外,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日前预测,短期内不良贷款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仍处于可控范围,且不排除在宏观经济运行逐渐平稳的前提下,季度不良贷款增长速度继续回落的可能。
重庆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重组贷款数量在增加,一定程度上表示银行间、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在抱团取暖,这种方式固然会缓解经济下行,银行不良爆发的速度,但是也延长了产能去化、结构调整的进程,未来资产质量还将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压力。
重视风险控制与化解
存量不良并不恐怖,市场担忧的是不良率的持续上升。从目前来看,下半年经营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审慎监管持续加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加速发展,银行间竞争会更加激烈。
针对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压力,各家银行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农业银行方面强化总行作用,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除了完善客户评级、准入、贷后管理、 减值拨备和经济资本计量等制度之外,对贷款质量管控上,总分行及前中后台统筹协调,加大考核引导力度。此外,在担保圈、“两高一剩”等重点领域信用风险治理,总分行共同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重庆银行方面则表示,加强前置性风险提示,对行业准入和退出提前警示,针对大公司,进行有效识别关联公司和集团客户,严防集中度风险。
为了减少对传统信贷贷款的依赖,招商银行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展积极支持并购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战略性业务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不良贷款管控的新形势,在坚持自主清收的基础上,加大呆账核销力度,推进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化解存量不良资产风险。也要从整个银行的全面资产、风险管理角度来筹划不良资产风险的化解。
银行需要统筹各个环节,包括管理的体制,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贷后的管理,客户管理的维护,押品的处置和管理,以及不良资产的清收、退出、核销等,还要根据不良资产的重点地区、行业进行有系统、有差别的控制和风险防范。
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不良资产,王衍行建议,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推进,亦可开展不良贷款证券化方式,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渠道,加快处置速度,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
据统计,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至2014年末,以成功招标为统计口径,共发行77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额合计3170.16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随着法律法规的发布与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不断成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再加上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为不良贷款证券化提供了便利。
虽然银行依旧面临资产质量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在日前多家银行股跌破净值后,券商分析认为,相对于1.22倍的历史平均市净率和7.02倍的历史平均市盈率,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具有吸引力。
随着货币政策宽松延续,债务置换、资产证券化加速银行风险释放出清,银行混改、混业经营、分拆经营等系列金融改革提速带动估值上升,多家券商对其维持谨慎乐观的看法。
今年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已全部结束,行业整体净利持续下降和不良贷款加速爆发多少都在预期之内,银行不良贷款加速爆发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产能出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
当前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压缩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面临金融脱媒其他金融机构抢夺业务份额,甚至还面临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竞争等多个难题,但不可忽视的是,资产质量对其净利的影响。在经济下行期,不良多发,动辄几倍的拨备计提蚕食着银行原本就下降的净利润。
对资产质量的管控能力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的限制条件之一,《投资者报》记者梳理16家A股上市银行和5家H股上市中资银行不良贷款数据发现,21家上市银行中,仅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和徽商银行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低于1%,其中A股仅占三家。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农业银行,截至上半年末不良率达到1.83%。面对不良率和不良贷款规模“双高”,农业银行方面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贷款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此外,其他国有大行的不良率都有上升的趋势。
从变动方面来看,与去年年末相比,仅盛京银行一家不良贷款率下降0.04个百分点,宁波银行持平,其他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招商银行不良率上升最快,上升了0.39个百分点。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称:“主要是因为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甚至比逾期90天以上贷款更为严格,我们把下半年可能出现违约的‘后备军’全划进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得比较干净。”
去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中,一些银行高管曾表示,年内不良或将见底。而今年中报的业绩表现则纷纷被“打脸”。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衍行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持续暴露是行业过度依赖存贷利差这种盈利模式造成的,银行信贷资产与经济环境强烈的正相关,在经济转型“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受累于银行。“银行要加快转型力度,正确认识形势,现在讲‘见底’、‘拐点’都为时过早。”他说。
农业银行、招商银行、重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采取多项举措预防和化解风险,对于已出现逾期的不良贷款探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予以处置。
五家国有大行压力略增
日前,银监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银行资产质量数据,不良贷款再度出现双升: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较上季度末上升0.11个百分点,较去年末的1.29%大幅提升了0.2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16家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平均不良率超过1.31%,总体表现好于行业水平。今年上半年五大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较大,平均不良率达1.48%。具体来看,农业银行以1.83%的不良贷款率居于首位,建设银行1.42%、中国银行1.41%、工商银行1.4%和交通银行1.35%。
因为总体体量较大,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成为不良贷款超过千亿元的银行,具体表现为工商银行1634.95亿元、农业银行1595亿元、建设银行1443.59亿元。
面对不良率和不良贷款规模“双高”,农业银行方面回应“贷款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其董事长刘士余同时指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融资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农行仍面临着不良贷款增加和利润增速下降等多重调整,经营风险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已经接近今年控制的目标。其行长易会满表示,由于形势严峻,工行今年可能不得不放弃其将不良贷款利率保持在1.45%范围内的目标。半年报显示,工行的不良率为1.4%,较去年年末的1.13%大幅增加。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也不轻松。与年初相比,招行成为不良贷款增长率最高的银行,上升了0.39%。其次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2%,较上年年末上升0.30%;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1.35%,比上年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8%,较2014年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此外,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1.32%,比上年年末微升0.02%,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0.95%,较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
当然,不良数据也未必完全准确反映资产质量水平。以招行为例,记者了解到,其上半年不良增加迅速部分原因在于,对逾期贷款采取了审慎的分类标准,把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计入次级及以下分类,充分暴露不良贷款,以应对宏观经济下行的趋势。
招行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截至6月末,招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为389.31亿元,不良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比值为1.02,几乎保持一致,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甚至比逾期90天以上贷款更为严格。
此外,H股中资银行不良率则表现平稳,盛京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成为上市银行中唯一下降的一家。
上市银行中报显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仍然是银行不良贷款率高增区域,此外西部地区也不容忽视,以农行为例,西部地区不良占比最高,为27.9%。从行业角度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等,钢贸、光伏和航运等行业风险暴露较为充分。
对于不良贷款持续上升的原因,各家年报大同小异,主要有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周期性的行业、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等,导致违约概率加大,信用风险加剧。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认为,银行业在经历周期性风险的同时,已逐步适应利率市场化,收入段指标呈逐季改善之势,可完全覆盖不良。
“从静态来看,报告期末上市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为1.6万亿元,2015全年净利润大概为1.3万亿元。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0.85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1.9万亿元,非正常类贷款合计为2.7万亿元。在不考虑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不良资产不会损害净资产。从动态来看,所有上市银行的净利差均远高于不良资产生成率,这意味着当前资产收益完全可以吸收新增不良带来的风险。”刘俊表示。 拐点预测为时过早
和此前“见底”论不同,多数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对下半年不良贷款持谨慎态度,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银行不良贷款或将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年报中90天内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快速增长预示着持续的资产质量压力。
招商证券研报称,虽然不良贷款/超过90天的逾期贷款比例已经由去年的1.1%下降到今年第二季的1.0%,但是不良贷款新生成率由去年的平均0.8%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信用成本由去年的0.79%进一步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0.93%,而拨备覆盖率则由2014年的平均238.2%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210.7%。
从数据上来看,上半年,16家银行90天内逾期贷款环比增长28.7%,关注类贷款环比增长23%。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这一增速上差异较大,股份制银行达到了52%的环比增速,城商行此项增速则依旧为负。
具体来看,上半年末,90天内逾期贷款余额环比增速排名前三的是南京(69%)、浦发(65%)、招行(60%),关注类贷款余额环比增速排名第一的是,民生银行86%,其次是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为80%、63%。
“由于大部分90天内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在未来都有向下迁徙为不良的可能,我们认为至少在今年下半年,资产质量不会出现向好的拐点。”国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认为。
王衍行认为,目前银行不良资产状况符合预期,无需过度解读。银行业前期信贷规模快速增长所积累的潜在违约风险也在逐步暴露,部分小企业和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企业成为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重灾区,上述企业必须树立诚信第一原则,把声誉当成企业生命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如果经济持续下滑,银行的坏账还会增加。现在预测拐点为时过早。”王衍行说。
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的分析更为谨慎。他认为,不良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GDP增速何时降至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度、货币政策宽松情况、新的经济刺激手段等问题目前并不能确定,所以银行资产质量的拐点几乎不可能预测。
此外,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日前预测,短期内不良贷款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仍处于可控范围,且不排除在宏观经济运行逐渐平稳的前提下,季度不良贷款增长速度继续回落的可能。
重庆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重组贷款数量在增加,一定程度上表示银行间、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在抱团取暖,这种方式固然会缓解经济下行,银行不良爆发的速度,但是也延长了产能去化、结构调整的进程,未来资产质量还将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压力。
重视风险控制与化解
存量不良并不恐怖,市场担忧的是不良率的持续上升。从目前来看,下半年经营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审慎监管持续加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加速发展,银行间竞争会更加激烈。
针对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压力,各家银行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农业银行方面强化总行作用,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除了完善客户评级、准入、贷后管理、 减值拨备和经济资本计量等制度之外,对贷款质量管控上,总分行及前中后台统筹协调,加大考核引导力度。此外,在担保圈、“两高一剩”等重点领域信用风险治理,总分行共同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重庆银行方面则表示,加强前置性风险提示,对行业准入和退出提前警示,针对大公司,进行有效识别关联公司和集团客户,严防集中度风险。
为了减少对传统信贷贷款的依赖,招商银行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展积极支持并购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战略性业务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不良贷款管控的新形势,在坚持自主清收的基础上,加大呆账核销力度,推进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化解存量不良资产风险。也要从整个银行的全面资产、风险管理角度来筹划不良资产风险的化解。
银行需要统筹各个环节,包括管理的体制,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贷后的管理,客户管理的维护,押品的处置和管理,以及不良资产的清收、退出、核销等,还要根据不良资产的重点地区、行业进行有系统、有差别的控制和风险防范。
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不良资产,王衍行建议,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推进,亦可开展不良贷款证券化方式,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渠道,加快处置速度,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
据统计,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至2014年末,以成功招标为统计口径,共发行77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额合计3170.16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随着法律法规的发布与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不断成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再加上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为不良贷款证券化提供了便利。
虽然银行依旧面临资产质量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在日前多家银行股跌破净值后,券商分析认为,相对于1.22倍的历史平均市净率和7.02倍的历史平均市盈率,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具有吸引力。
随着货币政策宽松延续,债务置换、资产证券化加速银行风险释放出清,银行混改、混业经营、分拆经营等系列金融改革提速带动估值上升,多家券商对其维持谨慎乐观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