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视野下的校园暴力解决路径探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v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从网络渠道以及纸质媒体,都不难发现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严重阻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极大伤害施暴者与被施暴者的心理健康,甚至被施暴者致残致亡事件也有发生。因此,对于校园暴力事件的解决迫在眉睫。校园暴力解决主体主要包括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校园暴力事件范畴主要包括师生间的暴力事件以及生生之间的暴力事件,本文重点探讨学校德育视野下的生生校园暴力事件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学校德育;校园暴力;解决路径
  一、当前学校解决校园暴力事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唯成绩论”导致德育工作的弱化
  升学压力不仅仅压在学生和家长的肩上,学校作为培养人的主要场所更是深深感受到升学所带来的压力,因此大多数学校不得不将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唯成绩论”悄悄导致了德育工作的弱化以及德育工作过程中形式主义的滋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德育工作中,学生“高分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息事宁人”助长校园暴力的嚣张气焰
  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德育工作者更多采取的是“息事宁人”的处理态度。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不希望发生影响学校声誉的恶性事件,因此一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部分学校更多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施暴者进行严重警告或者留校察看处分,但此类惩戒方式往往会在学生毕业前根据学生表现来进行“抹去处分”,而对于被施暴者,更多的是希望被施暴者不要将事情闹大从而影响学生声誉,学校层面如此的处理方式无疑增加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不会对施暴这一行为产生一种负强化。既不能对施暴者“以暴制暴”,又要让施暴者从根本上认识并且改变这一错误行为,因此如何处理施暴者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更是一件让人“抓耳挠腮”的老大难问题。在处理学生日常矛盾纠纷时,德育工作者不能做到及时根除学生双方的误会,这种矛盾也会不断激化。
  (三)、缺少通畅的暴力事件报告渠道以及善后方法
  普法进程的推进使得现如今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当前许多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都聚焦于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但作者的想法于此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当今时代中小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以及法制意识,所以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隐蔽性强,很难被及时发现与处理。施暴者因为惧怕被法律惩戒,因此往往会在校园暴力事件中以言语甚至行动威胁被施暴者不准将事情告诉其他人,被施暴者往往是内向且缺少朋友,平时与老师以及家长的沟通也微乎其微,因此只能吃“哑巴亏”。而且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对于暴力事件处理仅仅关于事中而不关注事后,被施暴者告诉班主任或者家长自己被欺负的情况后,虽然在当时是对施暴者有了合理的处理,但事后施暴者很大概率会采取报复施暴者或者“告状者”的行为,这也大大加深了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的难度。
  二、学校德育视野下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的探索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轉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二)对校园暴力事件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我国最高法院的调研报告说,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情况复杂,违法与犯罪交织,且多数事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加上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导致难以了解我国校园暴力发生的真实情况。因此学校德育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的态度成为整个社会对待未成年人校园暴力行为的风向标。学校对于发生的任何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学校只有拿出对于校园暴力事件零容忍的态度,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同时向社会通告校园暴力事件更有助于维护学校的声誉。
  (三)、建立校园暴力事件强制报告机制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明确:①学校应建立对欺凌的零容忍机制;②教职工发现有学生实施殴打、辱骂、起侮辱性绰号、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等欺凌行为,应及时制止;③教师应关注处于弱势或特殊地位学生,发现学生存在被孤立、排挤等情形的,应及时干预;④学校接到关于欺凌的举报,应立即调查;⑤对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等严重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1]校园暴力事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第三方角色——“旁观者”,旁观者的“沉默是金”往往会加深暴力事件曝光以及处理的难度,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校园暴力事件都不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学校应当建立暴力事件强制报告机制,发现校园内的暴力事件立马向班主任或者上级领导进行报告。
  作者简介
  郭家兵,男,汉族,江苏淮安,硕士研究生,扬州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注释
  [1]柯直.让强制报告成为隔离校园欺凌的防火墙[N].人民政协报,2021- 04-20(012).
其他文献
摘要:水利工程是属于利民工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在水利工程行业的内部还是存在一些工程项目安全事故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防治进行分析,予以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防治措施  前言: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水利事业发展的大局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期刊
摘要:对水利工程监理工作而言,和其他工程监理工作有很大的共处,业主方结合自身需要委托具有监理资质的部门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文件以及委托监理合同,选择科学合理的监理手段完成项目建设的监理工作。必须保质保量地推进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当前阶段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开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全面反思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相关工作实际,以水利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举措为研究
期刊
摘要:文章以质量控制工作的必要性入手,针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缺陷、质量管理缺陷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基于实际应用角度从质量控制体系、人员、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提出对应控制方案。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取得的相关数据通常具有典型区域性特征,可准确地反映出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情况并可判断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的具体环境发展情况,而
期刊
摘要:近年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现阶段我国仅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入刑法,我们不仅要根据动物的多样性明确其范围,而且应当分级采取保护措施;对于其余动物的保护我们也不能敷衍对待,尤其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伤害动物的行为更应严惩;我们应秉承预防性原则,加大优先保护,合理地限制利用动物资源,正视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刑法对于动物的保护要符合公众的认知及情感,提高公众对动物的保护意识,携
期刊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不仅能有效利用图书信息资源,避免出现重复购置现象,并且更会对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网络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已经被广泛应用开来,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为读者带来更为全方位的服务,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价
期刊
摘要:中国西部都市化进程下,西部风景油画在当代的反映形式和反映特征上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指向,梳理并总结当代西部风景油画的艺术发展特征,思考西部地域文化影响下艺术的发展和转型,为西部艺术的现代化构建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西部;风景油画;当代性  当代风景油画的探索和发生很多都以西部地区为题材,一方面因为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川、河流、盆地、沙漠、高原等不同地貌特征都在中国西部地区有广
期刊
一、敦煌艺术概述  敦煌艺术历经千年,在现存艺术遗产中具有丰富性和系统性特征。敦煌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具有崇高地位。包含宗教、政治、经济、历史、艺术、科技等多方面文化内涵,如果说故宫是中国文化的头牌代表,那么敦煌则是中国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积淀了一千多年的风沙,撑起了一千多年的分量,精美的飛天以及不朽的故事,美轮美奂的藻井图案以及为现在艺术留下的价值,是智慧也是伟大,见证了美学文化、音乐舞蹈文
期刊
摘要:近年来,社会改革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公路工程建设速度加快。不仅如此,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广泛应用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因为使用该技术开展实际建设工作,可以在既为车辆提供平稳行驶保障的基础上,还可以使行驶更加舒适,同时该施工技术自身具备操作简便的特点。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该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从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两方面入手提高工程
期刊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是未来国防建设的生力军和捍卫者。青少年国防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然而,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国防意识相对薄弱,本文就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提出几点思考,以便能帮助青少年提升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东方绿舟作为国防素质教育的基地,每年接待来自上海各区十几万人次的中学生的国防素质教育培训,东方绿舟的国防教育已
期刊
摘要:语言反映了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性别歧视是基于性别而产生的偏见或歧视,本文试对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加以分析,并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  关键词:语言;汉语;性别歧视;社会文化  引言  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类自誕生以来的所有文化意识活动。作为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本身其实是中性的,但由于其反映了使用者的社会文化意识,因此存在着褒贬含义。在我国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