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讲究意象,特殊的意象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折柳、阳关、长亭、烟波,这些送别诗中特有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楚、苍壮的气氛,烘托了诗人或沉郁悲伤、或豪放显达的情怀。古代送别诗很多,语言风格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豪放
  
  具有豪放格调的诗歌思想感情昂扬、积极向上,追求乐观、放达的美学境界,语言铿锵,气势磅礴,风格豪雄。豪放品格的送别题材,一改悲凉伤感的情调,而创造出慷慨悲歌的诗格,在惜别之时给人力量、寄予希望、使人振奋,为灞桥柳色和阳关烟波涂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豪迈激越的送别之情跃然纸上。前两句勾画送别场景,直接抒情,简单的语言却尽显豪雄之气度。壮士的形象饱满鲜明,让人感觉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虽说是送别诗,但没有哀愁,也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豁达的情愫,在激昂中寓豪迈的气势。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表达了和友人之间的真诚情谊。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勾勒了一幅荒寒壮阔的画面。后两句于慰藉中充满信心,于激励里尽显力量。诗人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铿锵,鼓舞人心。
  
  二、含蓄
  
  含蓄的诗歌蕴含朦胧美感,依稀仿佛、扑朔迷离、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如梦如幻、无比玄妙。含蓄的送别诗,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现,具备含蓄蕴藉之特点,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不温不火,意态从容。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以衬心境,即景生情,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结尾两句卒彰显志,言有尽而情无穷,气象简洁却多幽深情思。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此诗匠心独运,不写饯别,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显示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三、婉转
  
  婉转风格的送别诗缠绵悱恻、畅达自如。诗人往往捕捉雨后朦胧之色、寒蝉哀切之声,晓风习习、柳枝依依、残月弯弯,绘成肃穆寒寂的画面,创设离别的凄悲意境。这类风格把诗人的多情、钟情、痴情、深情与愁情纠缠在一起,布景织情,情融于景,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寒鸦尽飞,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迹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风散雨收,孤月高照,环境凄清,行人难眠。即使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人睡不安恬,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旅夜孤寂的境地,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诗歌具有多种风格,或清闲飘逸、或华词丽句、或淡雅高远、或沉郁苍凉、或朴素自然、或严谨细腻,……不同的风格突出了诗人不同的艺术个性,形成了独特的格调、气派和旨趣。送别类诗歌虽内容都和离别有关,但表达的情感因语言风格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尽显诗人之情、力抒诗人之意。
其他文献
对待后进生,教师最应该做的不是讲教科书、抓进度,或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英语底子薄得可怜的学生,这样,学生最终会因什么都听不懂而索性放弃英语学习,从而上课睡觉、聊天、搞小动作,甚至对抗老师,结果造成恶性循环。这当然不是学生之所想,也非教师之所愿。那么英语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教起    知识天天积累,学生就会每天有进步,只要他们进步,成绩就一定会提
期刊
当教育界专家还在对08年高考作文题目品头论足的时候,09年的高考又将拉开帷幕。但是,现实说明:作文教学已经到了一个艰难的瓶颈期。    一、作文教学困惑    (一)作文课该怎么上?  基本上有两种模式:①讲理论。包括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很多教师系统认真地讲了整整一个学期的理论知识,又是做课件又是写教案,可是收效甚微,学生面对教师滔滔不绝地分析却无所适从,难以下手。②以某个作文题来学习
期刊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正所谓“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的亲手书写来审视其内在品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一笔一划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汉字
期刊
创新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人人都有创新潜能,但创新潜能能否被挖掘出来,关键要看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随时随刻、无处不在的,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这些切入点既可以是教学难点、重点和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学生的创新成果展示,还可以是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采取的不同方
期刊
完形填空是高考必考题型,也是考查学生多种语言能力的综合性测试,是学生最难把握的题型之一,其测试目的并不是考查语篇中的单项填空,也不是单纯考查语法,而是考查学生对语篇意义理解的连贯性和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属于有一定难度的障碍性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试卷中分值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完形填空题的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从表面看,完形填空的测试点是要求考生把句子中删掉的词恢复出来,而实际上完形填空
期刊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只有不断创设富有变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意
期刊
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对当前的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生理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如果教师关注不够或引导不当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日常体会谈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真理被强加于学生身上,思路方法机械化,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陷于困惑之中,造成学生对物理学科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甚至在心灵上产生畏难和恐惧,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制约了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步伐。  物理是一门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在于它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自然现象无处不在,这给教与学提供了伸手可及的宝贵素材。“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身边既有涓涓的溪水
期刊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及记录其与弟子思想言行的《论语》无疑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当代教师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孔子首先是一位思想家。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完整的儒家价值体系,建立了“圣人——君子——贤士——小人”的评价体系,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境界。  儒家对“道德”的要求达到了极致,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期刊
一、近两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得分率情况    文言文阅读是河北省中考必考的一个板块,2007年阅读语段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5道题共13分,承德市抽样统计结果平均分为7.05,得分率为54.19%,在我省各地市中位列末数。  文言文阅读在四大板块(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中得分率最低,与整张试卷的得分率60.68%相差6.49个百分点。  2008年语文中考判卷后,笔者随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