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主义:历史、人民和情感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理解在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中国民族主义是否是西方和中国邻国的一个威胁?或者,它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吗?作者对中国历史上的三段“过去”进行了探究,认为“5000年”、“100”和“10年”这三段历史对形成今天的中国民族主义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在21世纪初“中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人和他们的热情在当今的中国民族主义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其他文献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关系是修补升级、同步制衡、彻底颠覆兼而有之。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后现代主义以挑战者的姿态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出现,不仅表明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观念存在重大缺陷,也是现实世界后现代特征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学术研究中的投射。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争论,2004年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份条约被各成员国批准后,预计将在2006年生效。这是一部欧洲的宪法,它对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和欧盟的发展将产生历史性的影响。各成员国能否顺利批准这份宪法条约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批准方式,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表决,都是为了寻求政治合法性的最大化。欧洲国家有使用全民公决进行重大政治决策的传统,但是这种方式在政治学上并不一定是最民主的。美国的宪法非常值得欧洲去研究,尽管它没有经过全民公决,但人们从未质疑过它的合法性。欧洲
2005年4月22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与《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国际关系理论非主流学派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25所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上海惟一完整保留了历史风貌的江南古镇——朱家角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淀山湖畔。镇上古迹甚多,小桥流水,是上海市现今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水乡古镇.被誉为“上海之源”,朱家角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环境幽静,物产丰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每天都在消耗着大量的能源。传统能源的使用带来很多问题,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它最终将取代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国际合作,2004年的波恩会议已经开始正式讨论这个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尚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在制度和组织方面不断完善。现有的国际组织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积极工作,但还远远不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建立专门的国际组织。能源问题涉及很多国家的切身利益,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既存在着机遇
练塘地处上海西南,东邻上海市松江区,与松江工业园区,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相连,南接金山区,西挨浙江嘉兴,嘉善。全镇总面积93.62平方公里,常住户籍人口5.47万人,流动人口1.5万人,下辖4个居委会,25个行政村,有4个经济小区和一个规划7平方公里的上海练塘工业园区。
实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对超级大国美国来说,实力乃是奠定其霸主地位的保证及依据,其重要性当然更是无与伦比。实力包含两种因素:柔力或称软权力(softpower)与刚力或称硬权力(hardpower)。所谓柔力是指“通过吸引而不是强迫或收买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富于魅力的文化、政治理念及政策”(约瑟夫·奈)。
联合国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的核心是安理会的扩大问题。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考察三个方面的条件,即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参与联合国和平使命的程度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情况。名人小组报告为安理会改革提出了两套方案。德国一直在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也许在未来欧盟也应该在安理会占有一席之地。安理会的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关键,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改革的成败。德国的外交政策要为德国“入常”做准备。德国的“入常”之路任重而道远,为此,德国的外交政策还要进行重大的调整。
陆昕(以下简称“陆”):您是吉林省通化人,您认为自己身上东北人的痕迹明显吗?楚树龙(以下简称“楚”):我从不否认自己是东北人,虽然有人说我长得像南方人。我不在意国内对东北人有多少或好或坏的评价,我所具有的就是东北人的性格:比较直爽,不拐弯抹角,也不掩饰太多。我相信简单是美、是本事。因为这样效率高,减少浪费。我写的文章以及我在电视上的发言,
中国和西方的许多学者正在试图从历史根源上来研究中国的民族主义。作者认为中国民族主义的界限决定了中国的认同。探究“界限”这一概念是为了证明中国的边界不仅包括领土,还包括文化和政治的内涵,而大多数人仅从政治层面来关注中国的民族主义。作者通过分析中文有关“中国威胁”的文章得出以下观点,它们除了对国外的批评进行批驳外,还在探讨政治认同,同时也正在建构中国的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的界线,并通过划界的方式来构建中国的认同。文章的结论是,由于现实主义已经在“中国崛起”的争论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有必要用批判性的国际关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