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社区规划建设的研究和思考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zhan197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国际社区的概念和类型分析入手,对国内国际社区的发展历史,成功案例进行研究,并从选址、建设标准、建设引导三方面对我国国际社区的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社区 规划建设
  引言:
  国际社区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和标志,而环境舒适、配套成熟的国际社区,也是吸引外籍人士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国际社区规划建设的规律和经验,探讨国际社区建设和布局方式,对于提升城市的投资环境,扩大城市的影响力,进一步吸引国外投资和高层次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国际社区的概念和类型
  虽然国际社区的建设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当前学术界对“国际社区”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改革开放后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一些相对集中的涉外居住区,这些涉外小区按照居住的群体不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種是由低收入、低教育层次的外国人所聚居的地区,如广州越秀区小北路非洲裔聚居区,这虽然也是国际社区的一种类型,但这些人群并不是政府招揽的对象,也没有房地产开发商以之为目标进行房产开发,而这些人却出于对异国环境的不熟悉和抵触使其主动通过聚居实现低成本的发展。虽然这类聚居区也能称为国际社区,但由于这一类型的聚居区是自发形成的,因此在本研究中,并不将其纳入研究对象。而另外一种类型是高收入、高层次的外籍人士为居住主体的国际社区,社区人群具有多样的背景、文化以及生活习性,并且能够在社区内和谐共处,同时它具有和国际接轨的规划建设、物业管理、社区治理、配套服务水平。而这一类型的国际社区,通常是在政府有意识的规划引导中产生的,是本研究所界定的“国际社区”。
  2.我国的国际社区案例
  从我国国际社区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是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以上海虹桥、古北国际社区为代表,第二代是九十年代形成的,以上海联洋、碧云社区为代表,第三代是2000年以后开始规划建设的,以上海江湾国际社区为代表,而不同的建设时期,国际社区的规划建设技术、理念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和进步。
  2.1碧云国际社区。
  碧云国际社区开发建设于九十年代,当时上海浦东的金桥地区刚被确定为国家级开发区,为了吸引外资和外籍投资商、工作者定居,在27.38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范围内,辟出约4平方公里的用地,用于建设居住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以形成“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区。碧云国际社区在建设初期邀请了欧美国家的设计师进行了整体规划,定位为低密度、生态的住宅社区,规划居住人口2.9万人,平均容积率为1.0,绿地率50%,绿化率70%以上,核心区建筑密度20%,且建筑风格多样,有“小联合国”之称。在配套服务设施方面,充分考虑和尊重外籍人士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专门规划建设了国际学校和医院,如中欧工商学院、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平和双语学校、协和国际学校以及上海首家涉外国际医院华山医院(浦东分院),还设置了两个教堂。在其他配套服务设施的配置和能级上也高于传统社区标准,设置了浦东妇幼保健医院、碧云体育休闲中心、家乐福超市、红枫路餐饮酒吧街等生活服务设施,保证外籍人士的生活水平可以同国际接轨。在社区文化方面,为促进各国文化的融合,社区还定期举行大型的中外节日和各种活动,如碧云音乐季、8公里国际长跑等。在社区管理方面,由于外商在沪的居住周期较短、为便于提供长期的居住配套功能,社区所有别墅和公寓只租不售,形成了管家式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社区还提供高档家具和生活用品的租赁,外籍人士可以拎包入住。同时,为保证租客素质和社区品质,社区租售中心还会对租客进行多方面严格挑选。
  2.2新江湾国际社区。
  新江湾国际设计规划总面积约为9.45平方公里。2001年新家湾社区通过国际方案征集、结构规划等确定了“21世纪生态型、知识型的花园城区”的功能定位。十二五规划期间对新江湾社区的定位进行了提升,提出了“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的社区新定位。在其十余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除了和二代国际社区一样注重公共配套、居住环境的建设之外,还特别注重先进科技和生态技术的运用,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应用指导体系。在开发建设初期,由环境部门会同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制定了新江湾社区建设导则。该导则从社区应用技术有关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实施要点。在建设中期,区政府联合西门子公司进一步制定了规划报告,对生态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更为具体的指导,建立了生态化建筑、生态化交通、生态化环境的改善措施库,并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多项改善技术措施。同时,在新江湾国际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和节能管理,新建建筑基本达到节能65%的规范要求,并试点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建设了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形成了包括生态湿地、新江湾城公园、园林式道路绿带、生态走廊绿带及居住区绿地等组成的绿色生态网络系统。
  3.对国际社区建设的思考
  3.1国际社区的选址。
  根据国内国际社区的建设经验,国际社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中。国内学者在研究中也发现,外籍人士更加重视居住环境,希望能够邻近水体或者大型公共绿地,而对通勤距没有过多的要求。由于安全是影响居住区选择的首要因素,因此,国际社区宜具有相对比较独立的地理环境。
  3.2国际社区的建设标准。
  虽然目前还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国际社区建设标准,但综合武汉等城市制定的建设标准,国际社区应具有以下建设标准:每个社区占地面积约在2-4平方公里,社区人口约为1-2万人,外籍人口约在8000—12000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国际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包含涉外诊所、牙科诊所的国际医院、国际美食街、酒吧街、特色商业街、大型超市、星级酒店、体育馆或体育公园、休闲绿地广场等。根据实际需求还将建设公共无线网络、慢行道路、直饮水工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多语言标识系统等。同时,还应加强社区管理,设置中英双语网站,国际青年交流中心等,注重加强社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3国际社区建设的引导。
  国际社区的形成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政府应通过适当的规划引导,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国际社区的建设。应学习碧云国际社区和新江湾国际社区的先进经验:在开发前期,应以生态宜居为导向,制定整体的规划,合理确定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规划指标,预留充足的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完善景观环境规划和公共交通、慢行系统设计,以保证社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能够达到国际水平。同时,在建筑色彩和风格上要加强地域化的引导,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在建设初期,应通过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生态化、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为要求,制定一系列的国际社区建设导则,提倡智慧城市、智能社区、智能楼宇等网络技术、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绿色公交等生态基础设施技术的应用,提高国际社区的建设标准,使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能够充分融入到国际社区的建设当中。在国际社区建成后,还应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强化物业管理服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等方式进行社区营造,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社区归属感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曹慧霆.基于全球城市视角的上海国际社区发展研判[J].上海城市管理,2016,25(06):71-75.
  [2]曹慧霆,罗翔.浦东新区发展国际社区空间策略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6(04):83-86.
  [3]孙博远.北京国际社区现状及展望[J].北京规划建设,2012(03):72-76.
  [4]文嫮,宁奉菊,曾刚.上海国际社区需求特点和规划原则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5(05):17-21.
其他文献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涉及较多内容,其中水文地质会对工程建设产生很大影响,在勘察工作中必须引起重视。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可以明确地下水情况,降低地下水对工程的负面影响,保证工程稳步推进。基于此,本文分析勘察工作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如果工作人员将精力集中在岩土成分、构造方面的勘察工作上,对水文地质的勘察不足,仅就表面情况判断,就可能因
期刊
摘要:在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选择在非黄金期进行苗木种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突破季节性限制,选择在非种植时期进行苗木种植,称为园林工程反季节种植。这种反季节种植技术最早是在农作物的技术培育上推广运用。因此,研究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种植技术要点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反季种植;技术要点;  1 反季节种植在园林工程中的主要特征分析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技术跟随科技进步的进程逐渐发展与完善,对于水利工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细化研究,推进我国水利进一步发展已经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水利工程建设更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晚。在目前的研究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已经走入了施工大环境中,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分析,了解此项技术的同时,分析其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与解决办法,从而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灌注桩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开展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作用,然后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最后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下,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建筑企业为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必须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掌握人民对建筑的需求,在施工阶段做好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建筑施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涉及到较多的工作环节,因此增加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提升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水利工程中缺乏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监督体系,为了参考管理制度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参建主体和管理主体的责任感,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水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物资材料浪费严重一直是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突出问题,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建筑工程物资材料管理中,落实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内容,是提升建筑工程物资材料管理质量的主要对策。基于此,本文就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物资材料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筑工程;物资材料管理;应用  1加强建筑物资管理中材料管理控制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材料采购成本也就是指企业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广泛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机械的整体水平,范围不断扩大,有效促进了经营效率的提高,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高,为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如果我们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容易被淘汰。本文主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综合
期刊
摘要: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体系涵盖了智能变电站建设期、设备调试期、工程验收期和投运后日常运行维护、设备检修期间的全过程管理。其创新思路主要是将专业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横向抓过程控制,即从源头抓起,做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确保结果良好;纵向抓关键因素,即控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控制客观因素是指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控制主观因素是指培训到位、
期刊
摘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开裂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施工现象。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降低了建筑物的抗渗性,对建筑物的后续使用影响较大,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为此,本文将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更通用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以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防治;修补  引言  由于混凝土框架本身的材料特性和受力条件,在混凝土框架施工过程中很
期刊
摘要:城市化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实现发展过程中的高水准协调性,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又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关键在于将建筑的功能及价值得到完全发挥。对于城市化而言,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并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均衡与协调,来使城市建筑资源能够得到足够合理的调度与应用,在保证建筑美观程度及实用性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