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如何演绎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O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有效的预习能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与认知基础。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预习后的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而是怀揣着疑惑、问题和期待进入课堂。那么,如何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把握教学起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堂的探究活动,预习后的课堂如何演绎,这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放权”给学生,把握认识的起点,当个倾听者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要放权给学生,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了解了一些知识,有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体验与感悟,学习起点明显高于原生态的学习起点,此时老师就作为倾听者。
  教學时教师尽可能少说,让学生汇报自己预习后的收获,做个倾听者,你会深切感受到原来学生的潜力如此之大。学生经历了从解读教材到超越教材的心路历程,解读不仅重在理解,而且也提高了探究的起点。
  二、激发求知欲,深入探究,当个促进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学生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品质,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进行深入的探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情感的满足和经验的积累。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从反馈结果看,学生知道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也能用这个公式进行体积的计算。但我总觉得学生对这个公式似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学生又好像满足于现状,缺乏继续探究的热情。怎么办呢?我抓住时机追问:“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呢?”看到同学们一脸茫然,我说:“看来我们对长方体体积的学习还不太全面,还有些问题。所以对于学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课件出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宪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纷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三、动态生成,展示亮点,当个欣赏者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中,我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示探索的成果,让更多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迸出智慧的火花。
  四、与反思一路同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如果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后缺少应有的反思,那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反思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能够促进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深入认识数学对象的本质。
  比如,右图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同学们呈现了10种方法,从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反思,追求在解法合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比如,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⑴对比图1与图2的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优越?为什么?
  ⑵对比图7与图1的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优越?为什么?
  问题⑴中,图1把图形分成两个长方形,图2把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虽然长方形与梯形都是已学过的图形,但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步骤比梯形少。根据图1计算面积是三步运算,根据图2则有七步运算。计算步骤越多,算错的机率越大;如果是近似数的计算,计算步骤越多,误差也会越大。因此,图1的解法显然比图2优越。
  问题⑵中,图7把图1中分割成的两个长方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根据图7计算面积只有两步,即(7+4)×3。因此,图7的解法比图1更好。
  通过上述两个问题的讨论,也许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求组合图形面积,不但要把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而且转化成的基本图形的个数要尽可能少,计算图形面积的步骤也要尽可能少。有了如此追求,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更大的挑战,也许还能想出这样的解法,割下图形中小长方形①,补到②的位置,拼成一个6×5.5的长方形。
  如此反思学生将获益良多,绝不是反复练习所能企及的。因为从探究到反思,思维所经历的是一个从开放到收敛,从无序到有序,从求异到求同,从下意识到有意识的自然进化、发展与提升的过程。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弗赖登塔尔)。
  预习后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预习程度,灵活选择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让学生的既有认知不断衍生新的认知,并且不断地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得以体验,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其他文献
1999年5月29日22时许,安县宏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临时工陈代平(任公司原料材料班班长),从家中(安县桑枣镇香溪村8组)骑乍行车到公司去上深夜班(凌晨0时至8时)。约22时30分,陈代平在行驶
【摘 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使学生充分融入其中,积极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作用,打造更加生动的地理课堂,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应当强化研究与运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造性课堂;设计运用  高中地理创造性课堂建设是推动课改、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笔者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本文将作初步论述。  一、将“单向讲解传授”转变为“双向互动研究
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被称为"玉檀香"的木材.因其具有独特绿色色调,材质甚重硬、强度大,深受消费者喜爱.制成的工艺品和实木地板售价很高.厂家和消费者希望更多的了解这类树种.
【摘 要】学习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是为了拥有更强的知识应用能力。而完成数学问题图式的建构,才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应用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高中数学平面向量问题图式的概念和特征展开了分析,然后对基于问题图式的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学习问题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平面向量;问题图式  引言  在平面向量学习方面,高中生一般都存在较难将学习
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标准处、中国林科院木工所以及人造板标委会秘书处共同组团,一行4人于2004年12月7日~10日赴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了今年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89(木质人造
<正> 合江县从讲政治的高度,用抓财政税收的力度抓社会保险费征缴,落实了目标责任单位,明确了考核奖惩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企业各项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
故事(Story)在小学英语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学生听说读写的重要载体。围绕故事融入英语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模拟展演等,能够对活化教学资源及过程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推动作
【摘 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生物教学的过程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提升学生们思维变通性以及独创性,同时促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可以懂得如何进行思考,把握本质以及掌握知识的内在体系。本文主要是分析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以供相关教育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初中生物;教学渗透  对问题以及知识等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寻找多个答案以及解决途径的思维活动就需要
蚁木(Tabebuia spp.)隶蚁木属、紫薇科.蚁木属约有30种商品材,按材性、用途和识别,国家标准<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将其分为重蚁木和蚁木两类,前者有齿叶蚁木T.serratifolia
8月5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获知,2014年,乌市城市公共照明监管中心计划对延安路二期、解放南、北路、七道湾路、阿勒泰路、火车站周边等17条(处)道路或节点的照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