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模型自动可视化备份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配电网运行中配网设备改造,变更,故障,运行方式切换频繁,自动化主站模型参数随之变更,运维过程中容易出现模型参数错误的情况,一般的备份/恢复工作只能解决实时发现错误的情况,很难追溯错误时间和错误信息。针对这种情况,对自动备份技术的可视、智能、自动等方向进行实用化的研究。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模型;可视化备份
  1.技术背景
  国内目前配网自动化系统主流备份方式采用数据库文件备份的方式,一方面对于数据多表引用的模式,应用表的数据采用设备表ID存储,备份文件多为数据库文件,且文件不具备可视化功能;一方面备份是在某一特定时刻将当前主站系统数据库模型断面进行备份,在发现无法反演追溯的情况下选择某一时刻断面模型进行恢复。这种备份模式虽然能较快完成发现错误后的数据恢复,但是恢复断面时刻之后的模型运维信息将被清除,导致后面的正常维护工作失效,大大降低了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该备份方式不能对备份文件进行查询分析,反演出错误的过程;也不能够与当前数据比对差异,恢复时不能对单个设备操作。
  2.配网自动化模型备份的需求
  配电网运行中配网设备改造,变更,故障,运行方式切换频繁,自动化主站模型参数随之变更,运维过程中容易出现模型参数错误的情况,一般的备份/恢复工作只能解决实时发现错误的情况,很难追溯错误时间和错误信息。因此,自动的可视化备份不仅可以追溯单个设备的模型变更过程,对单个设备进行还原处理,还可以比较某两个时间断面的模型数据差异,分析原因。提高了配网自动化运维人员的效率,为配网主站监控人员安全准确的监控提供了保障。
  3.可视化备份功能的研究与分析
  通过对数据备份的选择,智能化化备份策略,自动时间时间,历史备份文的分析与应用,对可视化备份功能进行研究讨论。
  3.1 备份数据的选择
  配网自动化数据庞大,涉及多个设备及应用信息,设备信息表超过50张,应用信息表超过3000张;配网自动化类模型数据信息较多,有PMS系统图模导入带入,部分数据对于配网监视意义不大,且变更情况极少,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域达102536个,因此全数据备份不仅降低备份效率,而且对非关键备份分析,增大自动化人员工作量。因此,结合配网核心的配网数据接入及监控业务,自动化实际运维情况,对关键信息表的自动备份,表1为备份的核心业务表信息。
  3.2可视化备份手段
  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信息数据与应用数据分离,应用数据用设备ID存储,直接备份缺少可读性,为实现可视化备份,采用多表关联的模式,将ID与设备信息配对,实现数据可视化备份展示。
  3.3符合电力调度需求的智能化备份
  利用配电网模型中的电压等级,所属区域,所属厂站等台账信息,建立电压等级,所属区域,所属厂站信息字典库。建立备份数据结构树。对备份表和域进行网格化管理。同时对应需求实现多种备份策略,实现智能化的备份策略,备份策略如表2:
  3.4自动备份的时间选择
  数据备份需要较大数据流量,应选择配网自动化数据处理相对平缓时间段进行备份;模型数据频繁变更,自动化维护人员维护期间,数据信息不准备,备份信息参考价值低,表3为各时间段系统数据情况:
  结合配网自动化系统时间使用习惯及系统运行设计,选择凌晨3点左右进行备份最为合适。
  3.5备份文件的分析与应用
  3.5.1 数据变更校验机制
  通过实时数据与历史备份文件比对实现数据变更机制。设备建模录入数据库,其唯一设备ID不能改变,只能删除或新增,且新增机制采用当前最大ID+1模式。利用這一特性,按ID顺序抽取实时模型,调用数据管理字典,建立实时数据树;读取历史备份文件,建立实历史数据树。通过设备ID进行唯一性匹配,实时数据正向遍历历史数据,获取新增和修改信息;历史数据反向遍历实时数据,获取删除和修改信息。
  3.5.2 可疑数据的反演与恢复
  对于因数据异常而进行可疑变化反演,获取设备ID和记录建立时间,建立时间与当前时间的中间时间作为比对文件时间,通过ID查询设备信息。中间文件与初始文件值一致,则利用第一中间时间和当前时间的中间值重新赋值迭代;中间文件与实时数据一致,则利用第一中间时间和初始时间的中间值重新赋值迭代,如此反复,查找异常变更日期,完成数据变化追溯,并对错误数据进行恢复。
  4总结
  在现有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对配网自动化模型进行自动备份和比对。较传统备份模式增加了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导出,文件实现可读可编辑效果;提供数据差异比对技术,对备份数据与实时数据差异预警;可疑数据提供追溯手段,分析历史备份文件,定位可疑时间。配网自动化模型进行自动备份和比对的研究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为配电自动网数据安全可靠提供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钱静, 智能配电网模型信息集成技术研究[J]. 电网技术, 2013, 37(12):3534-3540.
  [2]刘健等,”配电网的模型化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34.10(2000):10-1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电网峰谷差距日益增大的今天,火电厂的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而锅炉,当之无愧地成为火力发电厂的重要工作设备。它的主要职能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为蒸汽的热能,也就是通过吸收煤燃烧的所放出的热量加热水,使水成为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众所周知,锅炉在加热水的过程中也把一定的能量分享給锅炉本身,每个机械设备都有折旧问题,当锅炉使用的时间越长,所浪费掉的热量就越多。那么在提倡低碳环保以及节能省力的
期刊
摘要:随着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各领域的生产发展都在不断地优化完善,特别是一些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自动化的管理预测。本文主要是探析风速和风电功率的预测。在新时期,对风电功率的预测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小波-BP神经网络,分析当前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应用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提高预测的精度。  关键词:小波-Bp神经网络,风电功率,遗传算法,混沌空间重构  引言:在能源日
期刊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就是如何满足全社会的电力需求以及如何对电力系统管理进行加强。本文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相关概念展开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定义  所谓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种依托于其他几项技术——应用通信技术、高科技计算机技术以及运动控制技术,被
期刊
摘要: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基础性、重要性设施,其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情况对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有很大影响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电网建设与改造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各种建设及运行目标的高质量实现。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应策略。  关键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运行;问题及措施  1.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1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的的
期刊
摘要:根据《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改委[2014]14号令)》和《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国能安全[2015]36号)》要求,新能源电站采用专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接入时,子站终端应采用加密认证措施,实现主站对子站的身份鉴别,确保报文的机密性、完整性保护。在遵循以上规定的同时,积极探索安全接入区设计方案,为后期新能源数据的全面介入积累技术经验。  关键字:新能源
期刊
摘要:随着新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当保护、监控、通信应用软件达到一体化时,就是所述的综合自动化。因此,综合自动化的核心是自动监控系统,而综合自动化的纽带是监控系统的局域通信网络,它把微机继电保护、微机自动装置以及微机远动功能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远方功能的自动监控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强,各行各业对电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行业自身所存在的自动化水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带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快速前进,传统的电力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电网发展的需求。能源互联网时代,必须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来加强电网系统的运行和设备维护工作,提高变电运行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模式;研究  引言  随着互联网对个各行业改革的推动,传统电网管理逐渐难以满足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引进多种科学技术势在必行,对我国电网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调控一体
期刊
摘要:太阳能属于重要的清洁型、可再生能源,在很多领域和行业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文章以工厂为例,对太阳能在热水系统中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有关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帮助。  关键词:太阳能;工厂;节能应用   对太阳能的相关原理进行了阐述分析,并且,总结了其应用中的优缺点。其中,我们主要围绕工厂节能中应用太能的内容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为更好的为期在其他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奠定
期刊
1 引言  随着常规化石能源的枯竭,环境问题也逐步加剧,各国都在加大力度进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具有代表性。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安装,大多将光伏方阵安装到建筑物上,建筑物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光伏系统的安装拥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对光伏组件的朝向影响较大。本文以河北某示范电站为例,通过实测数据,研究分析不同安装朝向对光伏系统发电量的影响。  2 光伏电站设计  本项目位于河北
期刊
摘 要: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新技术研究项目安排,开展了大荷载条件下筒桩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分析研究,并开展了其承载特性原位试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与普通实心挖孔桩基础相比,筒桩基础的结构型式合理,承载性能良好,可降低基础本体造价,消纳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弃土,保护周围环境,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能够在依托工程中进行试点推广应用。  关键词:输电线路;筒桩基础;设计计算;  1、概述  高压输电线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