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ISEF:培育少年“创客”

来源 :商业价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竞争力:英特尔通过ISEF大赛,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求知欲,促使社会重视科学人才培养,用创新生态体系的整体进步推动整个IT行业。
  社会效益 :英特尔ISEF大赛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700名学生入围,颁发的奖金总额也超过了500万美元。ISEF不仅致力于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激励了青少年参与到实践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来。
  5月16日,美国洛杉矶会议中心成了高中生们“科技盛宴”的狂欢地。一个个十几岁的少年,带着超出年龄的自信笑容,在掌声和音乐中登上Intel ISEF领奖台,那阵式如同“奥斯卡”的好莱坞明星走红毯。

少年创客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张溪典就是走红毯的少年之一。在会议大厅的编号为EM007展台前,张溪典被记者团团包围,他正在一遍遍讲解着自己的研究项目,又不时回答记者不断抛来的各种问题。张溪典出生在中国河南农村,从小痴迷于各种昆虫,最多时曾在家里养了50多种虫子和爬行动物。
  正是对于昆虫的热爱和细致的观察,他发现每年的国庆节前后,正是濮阳县许多村中水塘水黾大量积累、交配产卵的时节。突然在2013年间,这些水黾不见了。为了揭开水黾消失之谜,张溪典通过野外考察、室内试验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农村小水体中生活污水污染,尤其是洗衣粉污染是水黾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办法是劝说村民不要再向水塘随意倾倒生活废水。
  张溪典以其研究课题《村中水塘里的水黾消失之谜——农村小水体面源污染对水黾生存的影响探究》,以及充满自信的神态和流畅的英文表述,让这位18岁的少年在5月16日在美国洛杉矶落幕的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学科学研究竞赛——2014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上,获得美国兽医协会颁发的环保项目一等奖。
一位名叫Nathan Han的15岁少年,因其开发的一款“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机器学习工具软件,而获得了本次竞赛的大奖。

  另一个来自中国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高二学生姚悦,他的研究是“用光色叠加实现三进制运算的新方法及其数学证明”。普通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基础是晶体管一开一关所代表的0和1所组成的二进制算法。而姚悦的想法则是用“颜色”来计算,用红光、绿光和无光来替代0和1,发明出一种三进制算法,构建起全新的光学计算机。
  姚悦的灵感来自于美术课调色,他觉得,颜色混合的规律似乎与数学规律有某些相似的地方,红色+黄色=橙色是否可以用来代替1+1=2?这个新颖的想法通过数学方式验证了光学计算机理论的可行性,获得Intel ISEF计算机学科一等奖、计算机学科特等奖、欧盟青年科学家奖,也是中国相隔10年后重摘世界最重量级这一赛事金牌的学生。而这,只是第65届Intel ISEF大赛1784名参赛选手中,两位中国高中生的故事。
  为期一周的Intel ISEF大赛,吸引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84名中学生参加,其中包括47名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青少年科学家。他们各自在17个科学学科领域,运用科学知识、技术和创新精神来解决现实世界的挑战,角逐超过500万美元的奖学金、学费和实习机会,全场的“王冠”是7.5万美元的以英特尔联合创始人、已退休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科学家戈登·摩尔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戈登·摩尔奖。
中国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高二学生姚悦,用红光、绿光和无光来替代0和1,发明出一种三进制算法,构建起全新的光学计算机。

孵化创造力


  ISEF已经有65年的历史,是美国历史最久、最具声望的科学竞赛,参赛者以高中生为主,又称“少年诺贝尔奖”。其前身是美国一家致力于推动公众参与科学研究与教育的非盈利性组织——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SSP)在1950年创办的美国中学生科学博览会,大赛规模和影响力都比较小,一般只有二三十个国家的数百名学生参加。1997年英特尔接替西屋电气成为冠名赞助商后,通过一系列支持活动推动这一赛事成为全球性的中学生科学大奖赛。
  英特尔基金会执行总监Wendy Hawkins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创客和企业家来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并解决紧迫的全球性问题。英特尔认为,青年人是创新的关键,我们希望这些获奖者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研究中来,而这些正是创造力的基础。”
  Intel ISEF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中生科技竞赛和诺贝尔奖有很深的渊源。在ISEF65年的历史中,有8位参赛选手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包括中国人最熟悉的钱永键,他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尽管获奖令人兴奋,对这些少年人的发展来说,开拓视野的意义则比之更加重要。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临时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发展官Rick Bates在接受《商业价值》记者采访时表示:“ISEF决赛选手不仅致力于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激励了青少年参与到实践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来。”

传承科学精神


  Intel ISEF除吸引数千名来自全球各地最有潜力的学生创业家、创新者和科学家参与外,由于决赛选手需要从数百项联系赛事中选拔而出,评委志愿者的参与和挑选也是ISEF的关键。每年,Intel ISEF参赛项目要接受超过1200名各学科领域的评委的现场评审,每位评委都具有博士学历或在某一科学领域具有6年以上相关专业经验。在整个过程中,将会有众多的辅导员、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提供指导。   来自香港宋庆龄教育学院的姜冬梅院长是ISEF评委之一。据她介绍,ISEF的规则很简单:学生们带着项目简介或者模型成品,向7位指定的专业评委详细介绍自己的项目,而后尽可能地吸引非指定评委来到自己的项目展位,获取最佳的印象分。为了避免亲情打分,评委们会回避来自同一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项目。每名评委会按照创新性(10%)、执行力(20%)、方法论(15%)、展板展示(10%)以及面谈状况(25%)的比重,对学生项目的具体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对评委来说,选拔出优秀的作品固然重要,但鼓励孩子在未来继续探索科学才更有意义。实际上,大赛对评委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用良好的态度、平和的语言鼓励参赛者延续科研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评委不会得到来自赛事主办方的任何参会费用,他们付出时间、人力和金钱成本,完全是出于对下一代科学家的关心。姜冬梅对《商业价值》记者表示,她少年时曾经参与过ISEF大赛,10年前开始带学生参加ISEF大赛。现在,她做ISEF评委志愿者是想延续这个创新激励机制,帮助更多年轻人对科学创新产生兴趣。
  对本届中国学生的学习素养,姜冬梅很赞赏。在她看来,中国学生的素质呈现出明显的逐年上升势头,获得大奖的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这是与中国的综合实力提升密切相关的。同时她还表示,中国学生面临的困难要比英语国家的学生多,除了比赛外,他们还要学习英文,所以中国学生在交流方式和情感表达上,比国外学生显得更加羞涩和内敛。不过她还表示,语言能力好固然是一方面,评委绝不会仅仅因为选手表达能力就做出偏向性评判。
  本次大赛,有超过500名决赛选手凭借创新研究而获得各类奖项和奖金,这些奖项包括17个“同类最佳奖”,获奖者将获得5000美元奖金。来自波士顿的15岁华裔学生Nathan Han凭借其研发的可监控乳腺癌基因突变的机器学习软件,获得了今年的75000美元的戈登·摩尔顶级大奖。所有奖项中,共有13名中国学生凭借9个创新项目,获得包括两项顶级奖项、两项同类最佳奖和三项专项一等奖在内的个人和团体共计16个奖项,获奖项目涵盖动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电子机械工程、环境管理、植物科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近10年来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
  此外,英特尔基金会还首次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设立了“英特尔基金会中国科学研究体验奖”,作为一项顶级奖项,获奖者将有机会前往中国,在11天的行程中观摩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英特尔上海实验室的科学家交流,并拜访成都的熊猫研究基地等。

从未来教育到未来创造


  与大多数有着硅谷血脉的科技公司一样,学校在整个英特尔生态系统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很多技术骨干,以及科研成果均来自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硅谷周边的院校。
  这家1968年创办的公司有着浓厚的教育情结,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几乎成为英特尔历任领导者一脉相承的特质:其创始人之一的安迪·格拉夫本是匈牙利移民,深感教育改变命运的意义;英特尔前董事长克瑞格·贝瑞特自身就是斯坦福大学的材料工程学教授。作为一家以极为务实且目标清晰的公司,英特尔把教育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与其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密不可分。
  创新是英特尔几十年来一直在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在自身创新之外,英特尔也非常重视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投入,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每年不惜投入上亿美元专门用于投资教育。以中国为例,自2000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英特尔公司的赞助下,组织中国学生参加一年一度在美国举行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迄今为止,共计420名中国学生的265个项目入选Intel ISEF,并赢得了258个奖项,其中包括2004年获得的一项Intel ISEF顶级奖项“英特尔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
  这一切投入并不会给英特尔带来实际效益,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求知欲,促使社会重视科学人才培养,用创新生态体系的整体进步推动整个IT行业,才是英特尔真正希望看到的。英特尔公司法律和企业事务副总裁、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英特尔除了为中国青少年科学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外,同时鼓励他们利用科学技术解决人类、特别是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从‘未来教育’到‘未来创造’。”
其他文献
这次招行让我失望了。  一次简单的信用卡开卡,先是只告知两个开卡渠道——APP或者微信公共号,然后就是强制设定交易密码。好在我是招行的老客户,最后绕道电话和网站,跳过交易密码设置,开卡成功。  此前一直觉得招行的服务很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少打搅我,我一度有10多年没有进过招行的营业厅。最好的服务不是高频,而是恰到好处。  但是这一次开卡,几乎把我对招行的好感消除了一大半——先是强制安装APP
期刊
不是只有站在聚光灯前的工作,才是电影产业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5月15日,戛纳电影节的第一波高峰到来,平日里冷清的海滨小城一下子被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媒体人挤得满满当当。傍晚时分,参加完红毯的人们向电影节核心地带——电影宫附近的Majestic Beach移动。Majestic Beach是戛纳电影节首场主题party——“寻龙诀之夜”的场地,嘉宾明艳照人,现场觥筹交错,而《寻龙诀》巨幅海报“破界”
期刊
“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的必然步骤的初步——借书,问题就大了。”  曾经放言“横扫清华图书馆”的钱钟书在《围城》中点出了借书传情的妙处。书本身便足以传情达意,书中也可以暗藏情话绵绵的暗语密码,书中夹带情书、纸条的桥段也发生于很多人的青葱岁月。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无法缔造一个读书人的朋友圈?  而在岩井俊二的《情书》中,腼腆的男生藤井树在一张张无人问津的借书
期刊
不到1年时间,招商银行信用卡微信公共平台账号的粉丝数已超过800万,相比招商银行信用卡的2000多万持卡人的量级,微信公众账号覆盖的用户数已经接近一半。作为微信官方最早合作的账号之一,微信让招行在银行业中变得高调起来。这个最像一个支行的微信公众账号,将最重要的两个维度“营销和服务”加以创新和平衡,并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转化为一个金融电商平台的切入口。服务即营销  招商银行信用卡微信账号的发展,从通
期刊
大数据变现是大数据热潮中最现实的话题之一。 西班牙电信、沃达丰电信、DHL等企业在大数据变现方面率先开始了探索,以下是他们在这一领域的4种创意和途径。西班牙电信:开发 “Smart Steps” 唤醒沉睡的数据  目前电信运营商的语音收入正在大幅下滑,但他们拥有庞大的客户群,每一位手机用户的每次触控手机都会产生数据,这些数据以及用户的大量个人信息会被存储在电信运营商的系统中,因此,电信运营商都试图
期刊
2014年5月的第一个周六下午,100多人聚在中关村的一个大会议室里,此时几位跑友正在台上分享着自己的比赛经验,我和他们一起刚刚4月底从日本回来,刚刚完成了环富士山169公里(UTMF)的超级越野跑比赛,这也是我作为“中国超级越野”队长一行三人征战UTWT超马巡回赛的第二站。我作为此次超跑分享会的主持人,此刻正静静站在一旁,听着台上一位好朋友橄榄(@金牌橄榄100KM)在平静讲述自己因旧伤复发被迫
期刊
凡客的变革,不仅是在为生存而战,同时也在挑战过去多年中国经济发展中陈旧腐朽的惯性思维。  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凡客诚品CEO陈年都算不上英俊。在笑的时候,他的眉眼会逼仄地挤在一起,眯成两道细细的黑线。但是在严肃甚至愤怒的时候,这个40多岁的男人却格外有型。  最近几年里,陈年一直生活在质疑中。从过去对他私生活、凡客估值、凡客产品和存活希望的质疑,到现在对凡客产品线、极致单品策略、层出不穷的
期刊
智能终端续航之殇无以言表,用户痛点就是市场机会。  Apple watch的续航问题被一再诟病,而智能手机的待机之殇已经无需多言。消费者早已习惯一天一充的无奈,甚至不得已选择“1+1模式”:“1部手机+1部随身充电宝”,或者“1部大屏智能机上网 + 1部小屏通话手机”。很多用户怀念功能机、小灵通待机1-2周的奢侈生活。过去的几年,手机在硬件配置上遵循摩尔定律,唯独不包括电池技术,实际上是手机电池需
期刊
可口可乐公司继把瓶盖可以变身生活工具之后,又在瓶盖上做起了文章,这次的故事上演在迪拜。大家印象中的迪拜是奢华的,但同时也生活着大量的南亚劳工,他们每天的工资约6美元,而在这里打一通回家的越洋电话则需要0.91美元/分钟,这让很多的劳动选择很久不打电话回家。可口可乐公司也注意到这一社会现场,特意打造了多台电话亭服务于这些劳工。这些劳工只需要在投币口放进可口可乐的瓶盖,就可以免费通话3分钟,大家带着平
期刊
在今年国际妇女节的时候,英国伦敦伯明翰街头出现了这样一个广告牌,在广告牌中有一个脸部有明显伤痕与瘀血的女人面孔,这个广告牌运用了独特的面部识别技术,只要路过这个广告牌的行人对这个满脸是伤的女人抬头看一眼,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这个女人脸上的伤就好了一点,随着看这个广告牌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受瘀伤的女人脸上就会痊愈如初。这个组织也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人们,不要对身边家庭中的家庭暴力问题司视而不见,也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