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政课,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国情等方面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内涵、时代价值和践行动力。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平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4-0100-04
Abstrac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a true portrayal of the spirit of the present era of China. Actively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beneficial to lead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and increase the attra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generally set u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profoundly explained the historical connotation, the value of the times and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development, the two historical tasks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modern China, etc. Carrying out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th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course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s a platform is helpful for th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fully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actively practice it.
Key words:the Course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黨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既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更明确了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成为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就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既是贯彻“意见”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具体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使他们在贯通近代与现代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更为贴近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境遇和现实实际,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意蕴,了解国情,奉献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纲要》课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为主线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的历史内涵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维护民族权益的历史,极大地彰显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民族精神。《纲要》课以求独立谋发展为主题,记录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历程,在充分肯定他们对推动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同时也深刻指出,无论是封建式的王朝改革还是资本主义式的发展方案都在近代中国行不通,只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把爱国主义的社会理想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国家前途联结起来,才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开辟了前景广阔的道路。《纲要》课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1]339。因此,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联结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独立自主,才能免遭他国欺凌,才能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注入了深刻的历史内涵。 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是伟大的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经验充分表明,中国人民自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正展现在世人面前。”[3]这既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联结的历史发展经验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也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作为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重要引擎,其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互相联系,内在统一。青年大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为全面地把握其真意,切实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的实现,依赖于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它需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为支撑,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为依托。国家梦、民族梦只有同社会、个人的价值追求紧密结合起来,与每个人的理想奋斗有机融合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2]。《纲要》课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为主线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的历史内涵,这使得青年大学生在系统学习《纲要》课的过程中,更为贴近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境遇和现实状况,更容易把握微观的历史事件与宏观的历史大势。以此为基础,在他们的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变得有思想和生命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变得有动力,提升自己奉献社会就会大有可为。
二、《纲要》课以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主题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都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和共同的集体意识。历史任务造就时代精神。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4]2。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可以说革命是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现代化建设是现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这两种时代精神。
《纲要》课指出,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面对资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力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许多人终于抛弃了这些幻想,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1]19。在独立自主使命下,革命先辈拿起革命的武器,浴血奋战谱写了一幅幅壮丽的诗篇。翻开中国近代史,既有三元里人民、太平天国、义和团等普通人民群众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也有刘铭传、关天培、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的拼死抵抗,也有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上下求索,更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艰苦奋斗,正是他们的前仆后继和视死如归的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使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就是革命的时代精神的结晶。
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精神。《纲要》课指出, “事实上,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为之献身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真正成为现实”[1]19。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现代化建设为时代精神,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两个征程,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21。这样的奋斗历程,极大地彰显了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生动诠释了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继中国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的时代风向标。它立足于时代,有着维系全体社会成员时代使命的意义。其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与中国近现代史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脚踏实地,果敢前行。而广大青年大学生在《纲要》的学习实践中,以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为基础,充分明确了革命的时代精神与现代化的时代精神所承载的民族梦想,这有助于他们敬畏使命,直面时代,勇于担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努力奋斗。
三、《纲要》课以近代中国的国情为借鉴提供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不竭动力
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大量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进行文化渗透等方式,致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家主权不能自主,社会长期分裂不统一,人民生活水生火热。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5]594。在救国救民的历史任务驱动下,无数仁人志士在长达一个多世纪里奋起抗争,经历了太平天國农民运动的失败、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失败、君主立宪制改良道路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制革命的失败等一系列过程,最终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纲要》课所描述的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过程,可以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历史,脚踏实地,弘扬和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虽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已经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彻底结束了,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仍不容乐观。“面对世界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历史趋势,面对当代中国成功实现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头”[6], 我们只有科学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领会和把握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才能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强国的风采。《纲要》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335。这是我们以史为鉴,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结出的硕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是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保证。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近代历史沉痛地告诫我们,落后必然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免遭欺凌。青年大学生在《纲要》课的学习实践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近代中国的苦难,自然对于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感觉强烈,而避免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噩运自然就成为了他们前行的巨大动力。当他们立足于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大舞台上,积极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奉献青春的使命感自然会油然而生。
综上所述,《纲要》课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国情等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内涵、时代精神和践行动力,为青年大学生当下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从整体上看,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品格的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历史。这种孜孜以求的追求过程,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以《纲要》课为平台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他们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时俱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曹均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111-114.
[3] 唐洲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N].光明日报,2015-07-15(2).
[4]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馮鹏志.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N].学习时报,2016-07-07(2).
[责任编辑:范 君]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4-0100-04
Abstrac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a true portrayal of the spirit of the present era of China. Actively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beneficial to lead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and increase the attra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generally set u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profoundly explained the historical connotation, the value of the times and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development, the two historical tasks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modern China, etc. Carrying out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th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course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s a platform is helpful for th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fully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actively practice it.
Key words:the Course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黨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既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更明确了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成为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就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既是贯彻“意见”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具体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使他们在贯通近代与现代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更为贴近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境遇和现实实际,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意蕴,了解国情,奉献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纲要》课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为主线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的历史内涵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维护民族权益的历史,极大地彰显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民族精神。《纲要》课以求独立谋发展为主题,记录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历程,在充分肯定他们对推动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同时也深刻指出,无论是封建式的王朝改革还是资本主义式的发展方案都在近代中国行不通,只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把爱国主义的社会理想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国家前途联结起来,才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开辟了前景广阔的道路。《纲要》课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1]339。因此,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联结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独立自主,才能免遭他国欺凌,才能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注入了深刻的历史内涵。 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是伟大的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经验充分表明,中国人民自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正展现在世人面前。”[3]这既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联结的历史发展经验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也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作为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重要引擎,其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互相联系,内在统一。青年大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为全面地把握其真意,切实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的实现,依赖于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它需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为支撑,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为依托。国家梦、民族梦只有同社会、个人的价值追求紧密结合起来,与每个人的理想奋斗有机融合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2]。《纲要》课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为主线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的历史内涵,这使得青年大学生在系统学习《纲要》课的过程中,更为贴近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境遇和现实状况,更容易把握微观的历史事件与宏观的历史大势。以此为基础,在他们的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变得有思想和生命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变得有动力,提升自己奉献社会就会大有可为。
二、《纲要》课以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主题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都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和共同的集体意识。历史任务造就时代精神。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4]2。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可以说革命是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现代化建设是现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这两种时代精神。
《纲要》课指出,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面对资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力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许多人终于抛弃了这些幻想,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1]19。在独立自主使命下,革命先辈拿起革命的武器,浴血奋战谱写了一幅幅壮丽的诗篇。翻开中国近代史,既有三元里人民、太平天国、义和团等普通人民群众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也有刘铭传、关天培、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的拼死抵抗,也有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上下求索,更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艰苦奋斗,正是他们的前仆后继和视死如归的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使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就是革命的时代精神的结晶。
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精神。《纲要》课指出, “事实上,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为之献身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真正成为现实”[1]19。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现代化建设为时代精神,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两个征程,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21。这样的奋斗历程,极大地彰显了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生动诠释了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继中国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的时代风向标。它立足于时代,有着维系全体社会成员时代使命的意义。其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与中国近现代史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脚踏实地,果敢前行。而广大青年大学生在《纲要》的学习实践中,以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为基础,充分明确了革命的时代精神与现代化的时代精神所承载的民族梦想,这有助于他们敬畏使命,直面时代,勇于担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努力奋斗。
三、《纲要》课以近代中国的国情为借鉴提供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不竭动力
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大量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进行文化渗透等方式,致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家主权不能自主,社会长期分裂不统一,人民生活水生火热。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5]594。在救国救民的历史任务驱动下,无数仁人志士在长达一个多世纪里奋起抗争,经历了太平天國农民运动的失败、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失败、君主立宪制改良道路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制革命的失败等一系列过程,最终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纲要》课所描述的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过程,可以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历史,脚踏实地,弘扬和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虽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已经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彻底结束了,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仍不容乐观。“面对世界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历史趋势,面对当代中国成功实现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头”[6], 我们只有科学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领会和把握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才能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强国的风采。《纲要》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335。这是我们以史为鉴,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结出的硕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是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保证。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近代历史沉痛地告诫我们,落后必然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免遭欺凌。青年大学生在《纲要》课的学习实践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近代中国的苦难,自然对于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感觉强烈,而避免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噩运自然就成为了他们前行的巨大动力。当他们立足于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大舞台上,积极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奉献青春的使命感自然会油然而生。
综上所述,《纲要》课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国情等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内涵、时代精神和践行动力,为青年大学生当下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从整体上看,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品格的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历史。这种孜孜以求的追求过程,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以《纲要》课为平台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他们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时俱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曹均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111-114.
[3] 唐洲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N].光明日报,2015-07-15(2).
[4]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馮鹏志.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N].学习时报,2016-07-07(2).
[责任编辑:范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