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掌握书面语言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如果能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就能提前为中学语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思辨能力
  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半成熟,伴幼稚的特点。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占了其主要地位,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逐渐变得可以长时间的集中精学习,他们在这个时候产生了一种成人感,其独立意识也有所增强,在这个时候有意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能见成效的。
  一、什么是思辨能力
  思辨其实是一项哲学术语,是一种运用逻辑推理而进行理论性概念性思维的能力。思辨其实就是一种思考的方式,这种思考方式甚至有時候可以不符合逻辑。思辨的能力在一段时期内受到极大的欢迎和推崇。一些哲学家们认为经过这种思辨能力,人类就可以为自然界建立相应的法则。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大脑重量的增加十分明显,差不多接近了成人的重量。高年级学生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思维和活动的能力也进一步增长,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特别是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女生和少数男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的思维到抽象逻辑的思维的过渡阶段,整个过程总结起来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有一种普遍认为就是,小学四年级是这种思维过渡的飞速发展的年龄。
  小学高年级的语言水平在这个阶段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进行过渡。在这之前他们的阅读能力处于朗读阶段,而这之后其阅读水平从朗读向默读的阶段发展。除了生理和语言发展水平,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意志力发展水平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的情感发展从外露变得内敛。在这段时期学生们的各方面情感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和友谊逐渐取代了其对家庭的依赖。他们的意志力发展从弱逐渐到强,经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是其发展的重要特点,其自我能动性不断提高,由收到外界的权威约束逐渐发展成了自我内部的调节以及制约。除了这些,他们的品德发展水平也经由肤浅的拘役的向本质的抽象的过渡。
  三、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1.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好奇心是驱使人们学习的巨大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辨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在教学中老师常见的做法就是,当学生们回答出与标准答案不同或者比较天马行空的答案的时候,通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习惯这种被动式的思维方式,就不利于其发展思辨能力。相反而言,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遇到自己不清楚和明白的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自己不清楚明白的一定要弄清楚,而不是被动接受标准答案。老师应有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也应该不厌其烦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味依赖标准答案,打压学生的不同意见只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2.培养学生在语文中的“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先哲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书籍和著作市场的不断开放,市场上的书目千千万万,不是所有出版的书都是好书。所以,当学生在阅读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书中的内容,多作一些思考。比如有一个经典的问题是关于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的问题。从最开始的习惯性思维还剩九只,到一只其他的都飞走了,到现在的剩几只都有可能。因为有人开始将开枪的各个细节问得很清楚,比如:手枪是否是消音手枪;枪声有多少分贝;确定那只鸟儿被打死了吗;这棵树的旁边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有没有飞不动的或者是残疾的鸟;有没有怀孕的小鸟;打鸟的人能不能肯定树上的鸟儿就是十只呢;可不可能一枪打死两只小鸟......这些提问让一个问题能从多个角度的思考,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读思结合,并把自己思考的问题能够分享给同伴或者老师,从而促进其他同学的思辨能力。“读思结合”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吸取阅读中的长处,还能甄别其中的内容,读写相长,更能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3.充分关注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当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时,应该在其分析问题时充分关注其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显得比较独特时询问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在给予其肯定的同时告知给对方如何分析问题,有好的分析方法可供全班一起分享,唯有这样才有更大的收货,也才能有创造性的发现。
  语文的学习是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学习,小学语文课本通过课文的形式将文化传播给学生,在学生进行阅读时,其阅读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只有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才能为其中学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长吉.论活动课程中的思辨[J].教育发展研究,2003(4)
  作者简介:程家友(1957—),男,汉族,四川省南充市人,小学高级教师,大学专科。
其他文献
【摘要】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诉讼形式,在西方法治国家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在我国,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还处于起步阶段,改革试点工作也在逐步推进。通过对海外各发达法治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考察和比较,以及与我国已有的民事公益诉讼程序进行比较,为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的完善提供经验。  【关键词】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程序;民事公益诉讼程序;比较  就当下已经制定并实施的法律法规来看,规定有关检察
期刊
【摘要】计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历史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计量史学不仅是当代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研究现代历史科学的客观性方法。本文便从计量史学的内涵出发,并对其在现代历史科学的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做出探究,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量史学;现代历史科学;研究;作用  一、计量史学的相关概述  1.计量史学的含义。计量史学被誉为“人类科学中的科学”,人们对于计量
期刊
【摘要】《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时,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规定从维护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和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权利的两方面作了平衡,既赋予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同时也不严格限制转让股东的处分自由。那么在实现股东与转让股东之间的利益时,对“同等条件”的认定也直接关系到优先购买权的适用,公司法亦未作出明确规定,本文将从股权转让的价格、数量、履行方式和期限几个重要认定因
期刊
【摘要】王弼的哲学思想通过其对过去经典文本的注释反映出来,本文试图通过王弼对前人经典的解读分析,找寻出王弼本人的治学方法。通过对王弼的《老子指略》、《周易略例》等著作的分析,结合王弼本人的哲学思想,论证“执一统众”的治学思路在王弼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对于我们而言的显现实意义。  【关键字】王弼;本末;老子注  一、本文的立论依据  王弼通过注释《老子》、《易经》等经典表达出了其自己的哲学思想,形成
期刊
建国以来,我国省一级行政单位经历过几次大的界线调整,基本形成现今的省级行政界线。而其下各级行政单位管辖边界更是有过难以计数的划动。在行政边界调整过程中,因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大小小、各种各样,数以千计的与其行政母体在地理上分离而独立存在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单元客观存在,不一而同。知名度较高的有如河北省大厂、三河、香河三县市组团(其西、北界北京市,东、南界天津市);山东省微
期刊
【摘要】近现代,技术迅猛发展使人类带的物质层面获得极大的繁荣,社会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强大的功能使其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不恰当地应用技术也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严重的危机,引发出诸多繁杂与严重的社会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发展,也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对于物化现象的真实展现。现代技术的发展将中国推向了向现代化建设行驶的道路上,在这个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中美两国初中物理教材中栏目的分析和统计,比较两国教材在栏目数量、习题栏目的差异,从而得出几点启示,借鉴美国教材的可取之处,对我国教材栏目的设置有积极导向作用。  【关键词】中美初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20世纪之交,世界各国对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关注不断提高,伴随的是世界各国的科学课程改革。教材的编写集中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而教材中的栏目是教材呈现形式的重要方面。不同的课程标准对应
期刊
【摘要】困境问题历来是行政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库伯的负责任的行政伦理思想视角来看,行政伦理学的困境主要表现为行政主体在行政实践中所面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三种冲突。在库伯看来,唯有坚持负责任的管理模式,坚持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控制机制相结合,并辅以培养行政人员崇高的个人伦理道德品质、完善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以及迎合公众的社会期待等具体手段才是走出责任冲突的关键。  【关键词】库伯;行政伦理;责任
期刊
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強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发展。而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期刊
【摘要】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國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但隔代教育的客观存在的弊端,便其不断受到质疑,学者们也开始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不断的探索,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存在的合理性逐渐得到认同,人们认识到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与隔代教育的存在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关键在于如何协调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使两种教育方式取长补短.  【关键词】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差异;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