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坏死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及误诊分析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骨髓坏死(BMN)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预后,避免误诊、漏诊或延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BMN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原发病种类、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及预后影响因素,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1例BMN患者中,原发病为血液肿瘤32例,实体肿瘤所致骨髓转移癌14例,良性病变者5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BMN的时间为7 d-6个月,中位时间为35 d.25.5% BMN患者存在误诊和漏诊.51例BMN患者中,贫血占100%,发热占58.8%,全身骨痛占52.9%,出血占29.4%,淋巴结肿大占37.3%,肝脾肿大占19.6%.幼红-幼粒细胞贫血占84.3%,二系细胞减少占51.0%,全血细胞减少占25.5%,单系细胞减少占23.5%.血清学检查无特异性.1次骨髓穿刺确诊者38例,多部位穿刺确诊者7例,骨髓涂片的诊断符合率为88.2%.51例患者中,41例行骨髓活检,骨髓活检的诊断符合率为75.6%.13例BMN患者脊柱/骨盆MRI显示多发椎体异常信号,16例患者的PET-CT显像示骨髓弥漫性摄取FDG低下,骨髓浸润时伴局部摄取增高.46例合并BMN恶性疾病的患者中,35例死亡(76.1%),中位生存期为25 d.32例血液肿瘤患者中,12例早期死亡,20例针对原发病积极化疗后,11例BMN消失,9例于1周-3个月内死亡.14例骨髓转移癌合并BMN患者于2周-3个月内死亡.5例继发于非恶性疾病的BMN患者,4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坏死灶消失,现仍存活.对BMN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N预后与原发病因素(良恶性)密切相关.误、漏诊主要原因:原发病隐匿,症状无一定规律,对主要临床特点和血液学异常缺乏认识和警惕性,未及时行多部位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等.结论:BMN主要伴发于血液肿瘤及实体瘤骨髓转移,其预后与原发病性质及本身危重性密切相关,临床上对剧烈骨痛、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伴幼红-幼粒细胞贫血者,应高度警惕BMN的存在.多部位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可相互弥补各自不足,二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BMN诊断符合率和病因诊断阳性率.
其他文献
部分非编码RNA作为功能性RNA分子,虽然缺乏编码蛋白质的潜力,但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疾病的进展.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可能与患者自身相关,也与疾病本身、药物治疗等有关.非编码RNA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和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是改善病情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候选靶标.本文就近年来在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心脏淀粉样变性、炎性因子对心脏的损害和化疗药物导致的心脏病变中,非编码RNA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盆底肌治疗仪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0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12月~2020年6月)和观察组(2020年7~12月),每组400例.对照组采取Kegel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盆底肌治疗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分级,盆底功能指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时,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β-地中海贫血为单基因遗传性溶血性疾病,由于β-珠蛋白链合成部分或完全受抑制而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目前,根治该病的方法是重塑造血系统,利用基因改造的自体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可避免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困难和免疫排斥等问题.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策略主要有基因整合与基因组编辑,前者依赖慢病毒载体的开发,在染色体上添加了有完整功能的HBB基因;后者随着特异性核酸酶的研发而迅速发展,可对HBB基因进行原位修复.本文对此2种基因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不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及时、有效、精准止血都是提高伤员生存率与治愈率的重要举措.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不同类型的止血材料,以期能在紧急情况下降低伤患出血量,为后续转运及救治创造有利条件.现阶段,商品化的止血材料主要分为天然生物类、合成生物类、矿物质类及凝血成分制剂等,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对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多糖类止血材料的分子结构特点、生物医学特性、国内外研发与应用进展以及与其他止血材料的应用对比进行综述,并对其可优化和创新之处提出展望,为研制集止血、抗菌、止痛、促进伤
造血干细胞(HSC)位于造血系统层级的顶端,并具有分化为不同潜能造血祖细胞(HPC)和各系成熟造血细胞的能力.目前,对于造血干祖细胞在稳态与应激状态下如何分化形成完整造血系统的过程并不十分清楚.体内示踪技术通过标记并追踪单个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路径为HSC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体系.传统的谱系示踪主要基于影像技术,利用荧光染料及核酸类似物等实现细胞的标记和追踪.如今,多种新型示踪技术的产生以及DNA测序技术的联合使用在单细胞水平上为细胞状态、细胞命运以及细胞谱系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本文将对新型谱系示踪
目的:探讨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5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9(19-89)岁;男性7例,女性8例,首发症状均为骨痛;15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Has分型GCB亚型5例(5/15),Non-GCB亚型10例(10/15).15例患者中,11例(11/15)患者接受化疗,3例(3/15)患者接受手术
目的 探析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展开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前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展开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41.63±11.37)min、住院时间(8.12±0.29)d短于参照组的(154.66±13.48)min、(13.75±1.04)d,术中出血量(108.34±13.42)ml少于参照组的(186.19±16
目的 研究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及手术后腹腔引流液量.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40±5)min长于参照组的(30±5)min,术中出血量(35±12)ml少于参照组的(68±14)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健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MGB1对MSC增殖的影响,以不同浓度重组人HMGB1(100、200、400、800和1000 ng/ml)分别作用MSC 24、48、72 h后,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MGB1对MSC增殖的影响.确定HMGB1对MSC作用的最佳实验药物浓度(200和1000 ng/ml),进一步用流式细胞术明确HMGB1对MSC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与qPCR法检
摘要:“要想富、先修路”这一思想早已根植于人们心中,这一口号也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来。可见,农村公路的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是何等重要。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打破农村自然封闭的状态,才能使农村丰富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才能使农村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如此,还可以畅通与拓宽农村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使农副产品更好地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