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布本《地理志》残篇55b的史源学考察

来源 :史学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史源学的考察可以确定,洛布本斯特拉波《地理志》残篇55b的出处实为尤斯塔提奥斯对狄奥尼西奥斯的评注;其整理者琼斯编订新辑逸文往往径用孔策论文中的录文而不查核原书,以致于在转换出处注释体例时改正为误.实际上,由残篇编次、异文选定与出处信息等项判断,洛布本新辑逸文多袭自孔策论文,这为认识辑佚文本形成的复杂过程提供了一个案例.而琼斯采用不同于孔策的注释体例则可视为当时学术规范转变的缩影.洛布本残篇55b出处的误植也说明,希腊罗马史研究不应忽略古典著作版本学的知识.
其他文献
根据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工作需要,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张大雷于1921年1月前往伊尔库茨克,随后担任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临时中方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组织机构中工作的第一人.在任期间,张太雷以其卓越的工作业绩,得到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充分信任,并因此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身份于1921年5月前往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三大.
2017年10月至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泗洪县博物馆合作对雪南遗址进行勘探和发掘,初步确认其为一处顺山集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本次解剖了环壕的局部,出土大量陶器、蚌器和少量石器、骨角器和动植物遗存.根据出土遗物和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结果判断,壕沟的始建年代不晚于顺山集文化一期,至顺山集文化三期被废弃.出土了炭化水稻和驯化类型水稻小穗轴、水稻植硅体等,为顺山集文化时期水稻驯化实践的有力证据.大量蚌壳和蚌刀的出土,有别于此前揭示的顺山集文化生业结构与手工业构成.此次发掘,为研究新石器时代中期淮河中
新见隋《长孙懿墓志》,志主为与元魏皇室同源的长孙嵩的后裔,系北周皇家之甥,在周武、隋文两朝皆曾充皇帝亲卫,隋文时两度外任刺史,在朝代更迭的巨大动荡中仍然延续了家世的显贵.该志还罕见地记载了其序文作者,乃北齐灭亡后被征召至长安、成为长孙懿朋友兼亲家的文士北海唐怡;铭文作者,乃从江陵被俘入长安、其后一直追随长孙家族的诗人吴兴沈警,存录下了南北朝时期士人流动、文化交流和民族认同的珍贵实例,使两位仅于《续高僧传》或《感异记》中留有些许印迹、几乎被湮没的贤能之士,而今于此处重露声迹,彰显出该志之珍贵.尤为特别的是,
山西省沁源县正中村金墓发掘于1958年,山西博物院最近将墓葬壁画摹本予以公布.本文首先对壁画的位置进行了复原,为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利用墓中的长篇题记和人物附近的榜题,理清了壁画人物的身份和关系,并探讨了壁画所绘人物的身份,指出壁画人物中既有墓主形象,也有一些是墓葬建造时尚在世的家庭成员,有些人绘到墓葬中,可能是为了死后葬入,而绘出一些小孩,是为了表现家庭美满.最后根据墓中二十四孝故事图的榜题,对宋金时期孝子故事的顺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金代在山西南部流行着一套二十四孝故事文本和图像,而且有固定的
2008年4-5月,由烟台市博物馆组织考古队,在烟台市芝罘区夏家村东北约0.5公里的一处台地上,清理墓葬3座,均为塔式墓,由地上墓塔与地下墓室两部分组成.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文章认为,夏家墓地为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僧人法常建的洪福寺的僧侣墓地,也为当地民间传说的“玲珑塔”所在地.其次,塔式墓主要分布于胶东地区,迄今其它地区尚未见到.同时,塔式墓的地下墓室部分均为大石板(块)砌成的覆斗形顶,是唐宋以来通常的墓葬形制,可见其传承之制.三是墓主的身份有两种,僧侣和佛教“在家居士”,后者可能是受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为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从1941年至1982年,毛泽东《农村调查》先后出版多个版本,其出版及传播过程与抗战局势变化密切相关.《农村调查》既是毛泽东对于如何认识中国农村问题的方法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科学地认识现实问题的方法论指导性著作,该著作的传播和经典化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以调查研究作为基本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毛泽东《农村调查》一书多个版本,为认识该著作的出版和传播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也是历史地认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群众路线内涵的重要文本.
山西灵石资寿寺现保存有古代彩塑100余身,受自然和历史人为因素的影响,寺内很多塑像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病害问题.通过对资寿寺环境监测调查,综合多种分析方法对资寿寺彩塑主要病害进行现状评估和病害成因解析,为彩塑文物的进一步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017年和2019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在荥阳市东北部配合基本建设发掘了一批汉唐时期的墓葬.其中两座晚唐时期的小型墓葬保存较为完整(编号分别为:2017ZGBM36、2019ZXMM1),出土了一批瓷器、陶器、铜器、铁器、漆器、墓志等珍贵文物.2017ZGBM36出土的一合墓志虽志文简短但纪年明确,墓主人郑严为荥阳郑氏之后,生前曾做过竟陵郡的郡佐,又超然于俗世之外、安贫乐道,反映了道家在唐代的社会影响和荥阳郑氏衰落的史实.2019ZXMM1出土保存良好的漆盘在郑州地区尚属首次
2015年春季,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在位于周家庄遗址西北的崔村南堡附近选点发掘,揭露出龙山及其后多个历史时期的遗迹,出土大量陶、石、骨及少量铜器.本文简要介绍该年度发掘所获的龙山期的遗迹与遗物,指出此次所获龙山遗存的陶器文化面貌与以往在周家庄遗址所见者大致相同,属于陶寺文化之范畴,但陶器的文化面貌较之以往所见者更为多元化.这些发现丰富了周家庄遗址龙山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为研究周家庄遗址的聚落结构,晋南乃至中原地区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
1951年3月下旬,为筹备“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展览”,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开始征集以党史题材为核心内容的美术作品,并组织北京、华东、华南等地知名美术家进行绘画和雕塑创作,周令钊油画《五四运动》由此诞生.作品以1919年5月4日下午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这一极具典型意义的场景来表现五四运动,通过精妙的构图、较为清新的色彩、富有寓意的景物以及画中人物充满动势的情态和饱满激昂的情绪,塑造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揭示了五四运动的深刻内涵.作品传达出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依然是新的青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