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巴西学术界精英都在同一个地方学过中文:OiChina(你好中国)中文学校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国际法专家埃万德罗·梅内塞斯有个中文名字叫高文勇,他曾经在复旦大学金砖中心任研究员,还受到过李克强总理接见;里约天主教大学博士克里斯蒂亚诺·巴雷托的中文名叫白海涛,目前主修中国古典文学;里约州立大学博士生导师卡洛斯·米拉尼的中文名叫米凯,经常组织各种国际会议,与清华大学有着长期合作……这些巴西学术界精英都在同一个地方学过中文:OiChina(你好中国)中文学校。
这是一所民办的中文学校,校长刘晓娟和女儿王伊立是学校最主要的两名教师。在全球出现“中文热”的今天,官方、民办的各种中文学校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你好中国”并未被淹没,反而吸引了越来越多各年龄段、各行各业的巴西人来学习。
刘晓娟以前在河北省政府从事外事工作,1993年巴西中部戈亚斯州的一个代表团到河北访问,由于找不到葡萄牙语翻译,作为英文干部的她就负责接待,这让她开始接触到了巴西。
随后河北省与戈亚斯州成为友好省州,双方互访和往来都开始频繁,刘晓娟还被派到巴西工作半年,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葡语,慢慢地,她爱上了巴西。1997年她受邀到巴西后就留了下来,继续从事外事交流工作。此后,她创办了巴中国际交流中心,继续为国内和巴西的代表团、考察团做桥梁工作。
在工作中,她越来越感到语言的重要性,事实上也有不少巴西朋友想学中文。于是刘晓娟就在工作之余教一些巴西朋友汉语,几年下来,已颇有教学心得。2007年,她决定开办一家中文学校。
“你好中国”学校的双语教材都是刘晓娟自己编写的。虽然市面上有不少教材,但不少都是用葡萄牙语讲解的,巴西人看起来有困难;还有一些是从其他语言的教材翻译过来的,并不适合巴西国情。刘晓娟坚持认为,教材必须让巴西人能看懂,并且以他们喜爱的方式编写才可以。
一般说来,使用这套教材,学完第一本书之后就可以独闯中国了。巴西碳协会会长路易斯是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他仅学了10个月,就到中国参加国际会议,会上自己的PPT和演讲都是中文,讓会场上来自韩国、日本的各国代表都非常诧异,而正是由于他的成功演讲,也为巴西争取到了举办下届会议的机会。
小姑娘朱莉从13岁开始就在“你好中国”学习,每周一个晚上两个小时,4年下来学完了第二本书。刚刚过去的假期,让她带着父母去中国旅行,全部机票、酒店都是自己在中国网站订购的。
学校通常会有100多名学生,刘晓娟不但能够叫上每一名学生的名字,连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非常清楚。
学生们叫她“中国妈妈”,刘晓娟说,“我这个‘妈妈’是个货真价实的‘中国式’妈妈,因为我对他们在学习上要求很严。如果作业没有做,我会跟他们发火;在课堂上,不但要求他们会说,还要求会写,而且字要写得漂亮。”要知道,巴西的学校从小都不要求孩子写字非常工整,大部分巴西人写字纸是歪着的,更不用提书法了,而“你好中国”学校学生的汉字写得可都是整整齐齐的。
本刊记者春节期间去参加“你好中国”的年会,非常诧异的是,竟然在请柬上注明的开始时间前,巴西学生都已经到了。因为在巴西,迟到是司空见惯的,不但平时聚会迟到,就是总统举行的记者会或者大型国际会议、赛事,都很少有按时开始的。刘晓娟说,“你好中国”的第一节课就会教给学生,不能迟到,“其实这些都是对中国文化最自然的宣传。”
巴西人都喜欢玩,学校就尽量让学生在玩儿的过程中学习。猴年春节期间,学校的年会简直就是一个大课堂。
“大家新年好!下面我的讲话需要一个翻译,谁来帮个忙?卡米拉你来!”校长致辞一上来就是考试啊!“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中国和巴西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巴西人开始学习中文……”卡米拉用流利的汉语进行翻译,刘晓娟给她竖起了大拇指。在接下来的发言中,刘晓娟又换了几名“翻译”,并偶尔指出他们翻译中的瑕疵。
刘晓娟的女儿王伊立高一时从中国来到巴西,高中毕业以全系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巴西重点大学里约州立大学。
在大学期间,她开始帮助妈妈的国际交流中心进行翻译工作,实战锻炼加上刻苦钻研,很快就具有了同声传译资质。2014年习近平主席参加金砖峰会并访问巴西、2015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期间,王伊立都参加了翻译工作。
大学毕业后,王伊立做了妈妈的帮手。接手中文学校的事业时,妈妈送给她四个字——“脚踏实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不能因为外面的事情多而迟到、旷课,“为人师表”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准则。
就这样一步一步,中文学校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不少毕业生从事了与中国有关的工作。19岁开始在“你好中国”学习的托尼,大学毕业后在里约市中心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由于会中文,颇受上级重视,现在已经专门负责中国业务了;在“你好中国”学习中文的塔玛拉,是中国驻里约总领馆的雇员,领馆的工作人员都说,这是他们最得力的一名当地雇员,因为她一直记得去应聘的时候刘老师告诉她的——一定要以中国人的方式思考、工作,不能懒散。
近年来,巴西全国开设了不少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也有其他中文学校。但刘晓娟说她丝毫没有危机感。“首先,有竞争才有发展,我会认真审视自己学校的优缺点,努力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走下去;其次,不少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去教中文,但事实上教学也是一门学问,要教外国学生,就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巴西人的兴趣、习惯,没有长期的积淀是很难做好的。”
语言只是工具,“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才是学校的目标。刘晓娟认为,怎样正面宣传中国,这不仅是中国政府要做的事情,也是所有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2014年底,一部名为《中国制造》的电影在巴西上映,这是一部讲述大量中国商品进入巴西,中国商贩与很早就在巴西商业占有一席之地的阿拉伯人从冲突到和解的电影。刘晓娟和女儿王伊立扮演片中的母女。在影片拍摄之初,刘晓娟对参演非常犹豫,因为她担心这种轻喜剧电影有可能会丑化中国人的形象,最后导演组承诺,任何有关中国的细节,都会和她们沟通,保证不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拍摄期间,刘晓娟母女抽空就教剧组人员学中文,到影片杀青,几乎剧组所有工作人员都会说一两句中文了。随着影片热映,在巴西这个“移民万花筒”中,华人移民群体也得到了巴西社会更多的关注。
刘晓娟说,巴西人不理解中国人为何这样勤奋,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后就不一样了。她记得第一次教学生们唱歌曲“大中国”的时候,给学生讲歌词的意思,讲当年中国的屈辱史,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摆脱殖民统治、自强不息,最终发展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好几名学生听后竟然感动得哭了。
了解中国的巴西人再去给自己的同胞宣传中国,效果自然更好。比如高文勇、白海涛、米凯等,现在都致力于中国文化的推广,为中巴两国关系作出贡献,他们是“你好中国”的骄傲。而高文勇从中国回到巴西后,打算继续在“你好中国”进修中文,白海涛已经在里约的大学里授课,米凯说,他工作特别累的时候,放松的办法就是学中文。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国际法专家埃万德罗·梅内塞斯有个中文名字叫高文勇,他曾经在复旦大学金砖中心任研究员,还受到过李克强总理接见;里约天主教大学博士克里斯蒂亚诺·巴雷托的中文名叫白海涛,目前主修中国古典文学;里约州立大学博士生导师卡洛斯·米拉尼的中文名叫米凯,经常组织各种国际会议,与清华大学有着长期合作……这些巴西学术界精英都在同一个地方学过中文:OiChina(你好中国)中文学校。
这是一所民办的中文学校,校长刘晓娟和女儿王伊立是学校最主要的两名教师。在全球出现“中文热”的今天,官方、民办的各种中文学校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你好中国”并未被淹没,反而吸引了越来越多各年龄段、各行各业的巴西人来学习。
自己编写教材
刘晓娟以前在河北省政府从事外事工作,1993年巴西中部戈亚斯州的一个代表团到河北访问,由于找不到葡萄牙语翻译,作为英文干部的她就负责接待,这让她开始接触到了巴西。
随后河北省与戈亚斯州成为友好省州,双方互访和往来都开始频繁,刘晓娟还被派到巴西工作半年,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葡语,慢慢地,她爱上了巴西。1997年她受邀到巴西后就留了下来,继续从事外事交流工作。此后,她创办了巴中国际交流中心,继续为国内和巴西的代表团、考察团做桥梁工作。
在工作中,她越来越感到语言的重要性,事实上也有不少巴西朋友想学中文。于是刘晓娟就在工作之余教一些巴西朋友汉语,几年下来,已颇有教学心得。2007年,她决定开办一家中文学校。
“你好中国”学校的双语教材都是刘晓娟自己编写的。虽然市面上有不少教材,但不少都是用葡萄牙语讲解的,巴西人看起来有困难;还有一些是从其他语言的教材翻译过来的,并不适合巴西国情。刘晓娟坚持认为,教材必须让巴西人能看懂,并且以他们喜爱的方式编写才可以。
一般说来,使用这套教材,学完第一本书之后就可以独闯中国了。巴西碳协会会长路易斯是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他仅学了10个月,就到中国参加国际会议,会上自己的PPT和演讲都是中文,讓会场上来自韩国、日本的各国代表都非常诧异,而正是由于他的成功演讲,也为巴西争取到了举办下届会议的机会。
小姑娘朱莉从13岁开始就在“你好中国”学习,每周一个晚上两个小时,4年下来学完了第二本书。刚刚过去的假期,让她带着父母去中国旅行,全部机票、酒店都是自己在中国网站订购的。
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中国妈妈”
学校通常会有100多名学生,刘晓娟不但能够叫上每一名学生的名字,连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非常清楚。
学生们叫她“中国妈妈”,刘晓娟说,“我这个‘妈妈’是个货真价实的‘中国式’妈妈,因为我对他们在学习上要求很严。如果作业没有做,我会跟他们发火;在课堂上,不但要求他们会说,还要求会写,而且字要写得漂亮。”要知道,巴西的学校从小都不要求孩子写字非常工整,大部分巴西人写字纸是歪着的,更不用提书法了,而“你好中国”学校学生的汉字写得可都是整整齐齐的。
本刊记者春节期间去参加“你好中国”的年会,非常诧异的是,竟然在请柬上注明的开始时间前,巴西学生都已经到了。因为在巴西,迟到是司空见惯的,不但平时聚会迟到,就是总统举行的记者会或者大型国际会议、赛事,都很少有按时开始的。刘晓娟说,“你好中国”的第一节课就会教给学生,不能迟到,“其实这些都是对中国文化最自然的宣传。”
巴西人都喜欢玩,学校就尽量让学生在玩儿的过程中学习。猴年春节期间,学校的年会简直就是一个大课堂。
“大家新年好!下面我的讲话需要一个翻译,谁来帮个忙?卡米拉你来!”校长致辞一上来就是考试啊!“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中国和巴西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巴西人开始学习中文……”卡米拉用流利的汉语进行翻译,刘晓娟给她竖起了大拇指。在接下来的发言中,刘晓娟又换了几名“翻译”,并偶尔指出他们翻译中的瑕疵。
不少毕业生从事了与中国有关的工作
刘晓娟的女儿王伊立高一时从中国来到巴西,高中毕业以全系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巴西重点大学里约州立大学。
在大学期间,她开始帮助妈妈的国际交流中心进行翻译工作,实战锻炼加上刻苦钻研,很快就具有了同声传译资质。2014年习近平主席参加金砖峰会并访问巴西、2015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期间,王伊立都参加了翻译工作。
大学毕业后,王伊立做了妈妈的帮手。接手中文学校的事业时,妈妈送给她四个字——“脚踏实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不能因为外面的事情多而迟到、旷课,“为人师表”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准则。
就这样一步一步,中文学校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不少毕业生从事了与中国有关的工作。19岁开始在“你好中国”学习的托尼,大学毕业后在里约市中心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由于会中文,颇受上级重视,现在已经专门负责中国业务了;在“你好中国”学习中文的塔玛拉,是中国驻里约总领馆的雇员,领馆的工作人员都说,这是他们最得力的一名当地雇员,因为她一直记得去应聘的时候刘老师告诉她的——一定要以中国人的方式思考、工作,不能懒散。
近年来,巴西全国开设了不少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也有其他中文学校。但刘晓娟说她丝毫没有危机感。“首先,有竞争才有发展,我会认真审视自己学校的优缺点,努力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走下去;其次,不少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去教中文,但事实上教学也是一门学问,要教外国学生,就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巴西人的兴趣、习惯,没有长期的积淀是很难做好的。”
让巴西人真正了解中国
语言只是工具,“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才是学校的目标。刘晓娟认为,怎样正面宣传中国,这不仅是中国政府要做的事情,也是所有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2014年底,一部名为《中国制造》的电影在巴西上映,这是一部讲述大量中国商品进入巴西,中国商贩与很早就在巴西商业占有一席之地的阿拉伯人从冲突到和解的电影。刘晓娟和女儿王伊立扮演片中的母女。在影片拍摄之初,刘晓娟对参演非常犹豫,因为她担心这种轻喜剧电影有可能会丑化中国人的形象,最后导演组承诺,任何有关中国的细节,都会和她们沟通,保证不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拍摄期间,刘晓娟母女抽空就教剧组人员学中文,到影片杀青,几乎剧组所有工作人员都会说一两句中文了。随着影片热映,在巴西这个“移民万花筒”中,华人移民群体也得到了巴西社会更多的关注。
刘晓娟说,巴西人不理解中国人为何这样勤奋,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后就不一样了。她记得第一次教学生们唱歌曲“大中国”的时候,给学生讲歌词的意思,讲当年中国的屈辱史,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摆脱殖民统治、自强不息,最终发展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好几名学生听后竟然感动得哭了。
了解中国的巴西人再去给自己的同胞宣传中国,效果自然更好。比如高文勇、白海涛、米凯等,现在都致力于中国文化的推广,为中巴两国关系作出贡献,他们是“你好中国”的骄傲。而高文勇从中国回到巴西后,打算继续在“你好中国”进修中文,白海涛已经在里约的大学里授课,米凯说,他工作特别累的时候,放松的办法就是学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