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海缆型式和预鉴定试验时其加热电流的大小进行计算,建立海缆热路模型,根据热路模型列出求解微分方程组,解微分方程组,求出加热电流。
关键词:500kV海缆结构;海缆热路模型;热路微分方程组;海缆导体温度;
引言
高压电缆热循环电压试验采用导体电流加热的方法,按照标准规定试验过程每个循环周期至少加热8小时,电缆导体加热至规定温度范围并保持至少2小时,随后将自然冷却16小时。
电缆的热循环试验一般采用感应电流使导体发热,并在规定时间内使导体达到一定的温度范围,一般以XPEL作为绝缘介质的电缆为90℃,本文基于电缆的热路模型建立微分热路方程,通过对电缆热循环暂态过程的分析对热循环电流进行估算。
1 热路模型与热路微分方程
海缆由不同的材料护层组成,其温度场为延海缆径向分布,当忽略海缆的铠装层损耗和介质损耗时,在土壤中海缆的集中参数等效模型为图1所示:
根据海缆的等值热路模型可以得出热路微分方程为:
热容参数由下式求得:
2 参数计算
由于500kV,1×3000mm?的直流海底电缆暂无生产,本文參照单芯500kV,2500mm?的路缆的相关参数及电缆的有关设计手册对1×3000mm?的海缆进行参数估计。
对于分割导体1×3000mm?电缆的导体外径计算为67.9mm。
按照500kV电压等级,XLPE材料的绝缘厚度理论计算值约为31mm,为增加绝缘可靠性,本文按照35mm进行计算。
交联聚乙烯海缆敷设时要抗拉,并且在海底敷设要防渗水及腐蚀,一般海缆采用钢丝铠装,外护套为铅护套,本文中对1×3000mm?的海缆铠装层估计厚度为5mm,铅护套厚度为15mm。结合表1中1×2500mm?XLPE电缆物理参数,对1×3000mm?XLPE绝缘的海缆参数估计如表2.
热容是通过各材料的热容系数计算而得。
3 计算及结论
对海缆施加4000A电流的计算结果曲线见图2,计算时将W(t)考虑为导体最高温度下的恒定热源简化计算。
从图2可以看出在t=5.5h时,海缆导体温度将达到90℃,可满足热循环试验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理论,在舟山柔直配套试验能力建设项目中,分别对不同截面海缆的加热电流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设备选择。
参考文献:
[1] 杨黎明.杨荣凯.罗俊华. 220kV XLPE电缆系统的预鉴定(PQ)试验
[2] 马国栋.电线电缆载流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10,第一版
[3] GBZ18890.1-2002 第1部分:额定电压220kV交联电缆试验方法和要求
关键词:500kV海缆结构;海缆热路模型;热路微分方程组;海缆导体温度;
引言
高压电缆热循环电压试验采用导体电流加热的方法,按照标准规定试验过程每个循环周期至少加热8小时,电缆导体加热至规定温度范围并保持至少2小时,随后将自然冷却16小时。
电缆的热循环试验一般采用感应电流使导体发热,并在规定时间内使导体达到一定的温度范围,一般以XPEL作为绝缘介质的电缆为90℃,本文基于电缆的热路模型建立微分热路方程,通过对电缆热循环暂态过程的分析对热循环电流进行估算。
1 热路模型与热路微分方程
海缆由不同的材料护层组成,其温度场为延海缆径向分布,当忽略海缆的铠装层损耗和介质损耗时,在土壤中海缆的集中参数等效模型为图1所示:
根据海缆的等值热路模型可以得出热路微分方程为:
热容参数由下式求得:
2 参数计算
由于500kV,1×3000mm?的直流海底电缆暂无生产,本文參照单芯500kV,2500mm?的路缆的相关参数及电缆的有关设计手册对1×3000mm?的海缆进行参数估计。
对于分割导体1×3000mm?电缆的导体外径计算为67.9mm。
按照500kV电压等级,XLPE材料的绝缘厚度理论计算值约为31mm,为增加绝缘可靠性,本文按照35mm进行计算。
交联聚乙烯海缆敷设时要抗拉,并且在海底敷设要防渗水及腐蚀,一般海缆采用钢丝铠装,外护套为铅护套,本文中对1×3000mm?的海缆铠装层估计厚度为5mm,铅护套厚度为15mm。结合表1中1×2500mm?XLPE电缆物理参数,对1×3000mm?XLPE绝缘的海缆参数估计如表2.
热容是通过各材料的热容系数计算而得。
3 计算及结论
对海缆施加4000A电流的计算结果曲线见图2,计算时将W(t)考虑为导体最高温度下的恒定热源简化计算。
从图2可以看出在t=5.5h时,海缆导体温度将达到90℃,可满足热循环试验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理论,在舟山柔直配套试验能力建设项目中,分别对不同截面海缆的加热电流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设备选择。
参考文献:
[1] 杨黎明.杨荣凯.罗俊华. 220kV XLPE电缆系统的预鉴定(PQ)试验
[2] 马国栋.电线电缆载流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10,第一版
[3] GBZ18890.1-2002 第1部分:额定电压220kV交联电缆试验方法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