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这对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不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忽视经济的发展。因为良好的环境只有在适宜的经济条件下才能达到,而且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斗争性,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同一性,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031-02
  引言
  所谓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污染物。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尚属首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1]可见,怎样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关乎中华民族的发展大计,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为我们解决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认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才能根据我国国情实现两者的动态平衡,从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始终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首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我们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因此,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这对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它们的关系,不能夸大或忽视某一方面的作用。
  (二)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个方面含义: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因此,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坚持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着重把握矛盾的特殊性。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性质和特点,二者的关系也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属性。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2]。这决定了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从表面上看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水火不相容,经济建设必须牺牲生态环境,其实它们处于一个有机的共同体中,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经济学的“木桶”原理来看,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如今,生态环境这块木板越来越短,若人类一如既往地一味地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生态环境,虽然经济这块木板越来越长,最终也将是无发展的增长。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斗争性,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同一性,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四)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而在这些矛盾中又可以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每一个矛盾中也存在着诸多方面,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需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根据我国国情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分清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次关系,既要分清矛盾的主次关系,又要推进矛盾的相互转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对策。
  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对生态环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首先是人们非生态性的发展观以价值为单一目标,重经济,轻发展,片面地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唯GDP至上。从而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的局面。其次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人们一直没有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警觉,责任心浅薄。最后相关制度不健全。   三、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态文明是经济建设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其实质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只有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后代的生存环境为代价。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但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经济的发展。因为良好的环境只有在发达的经济条件下才能达到,如若不然就会出现滥伐滥砍,过度放牧和捕捞等现象,从而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
  四、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提高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幸福感息息相关,严重的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在2013年1月,多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雾霾,北京市有26天为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3]。近5年来,我国仅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严重沙尘暴袭击就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多人[4]。这些数字和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在这些情况下,人类的幸福感大大降低。因此环境保护迫在眉睫,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绿色经济、生态城市等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科普知识,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认识环境标志,选择绿色食品,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抵制过度包装的产品,节约用水、用电,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崇尚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自觉绿色出行,高扬合理消费的时尚理念,积极参与到节约低碳健康科学的新生活中。
  (二)建立新的生产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的生产方式。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发展不仅要与现有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也要顾及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人们认识到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而不是一味地从自然中索取。
  (四)拓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渠道,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健全干部考核制度
  2007年,国务院建立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考评均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片面追求GDP,违规审批,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使当地环境日益恶化。政府应从根本上改变GDP政绩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方式。健全干部考核制度,使干部的升迁不仅与经济效益挂钩,也要综合考虑环境治理因素。并对相关企业征收环境税费,敦促他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1-1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22:160.
  [3]王秦,陈曦,何公理,等.北京市城区冬季雾霾天气PM2.5中元素特征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6).
  [4]王章野,宫立山,施肖菁,等.沙尘暴场景的参数化建模与实时绘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3(7).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德育伴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其被赋予许多新的任务和责任。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于是,如何整合二者的关系、如何实现二者在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并且整合二者关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并需要从原则分析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来构建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中
期刊
摘 要:爱国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在高涨的爱国情绪下,如何表达爱国情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由于自身心理特点、社会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爱国情怀表达不当的问题。以丽水地区高校学生为例,探讨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的表达方式,提出“理性爱国”的策略,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视角找寻“理性爱国”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爱国情怀表达方式;丽水高校学生;理性爱国;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基本力量,他们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日常事务管理和成才发展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应文件与政策,明确指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做好辅导员队伍的聘选、培训培养等工作。本研究希望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选拔招聘、考核培养与职业发展等工作提供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理想信念由清晰走向模糊,由相对单一走向更加多元,由理性走向非理性进而趋向缺失。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重要功能之一,结合军事理论课的内容与课程特点,用“民无国不安、国无防不立”的思想感染学生;用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历程激励学生;用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影响学生;用深邃的军事文化引领学生,从而达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养成。  关键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思想引领的同时,还承担着班级的管理工作,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既要遵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又要为学生解疑答惑,做学生的“知心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现状,认真研究影响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制度因素,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构建辅导员和学生和谐关系的新型管理制度与理念,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制度化;高职
期刊
摘 要: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受多重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群体,虽远离社会的复杂环境,却又生活在以学校为单位的小社会中。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群体发生犯罪、自杀等负能量事件频率明显增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究竟大学生目前的人际信任状况如何,有哪些因素作用其上,要怎样改善不好的状况?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目的:编制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自杀意念问卷,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方法:根据已有研究基础、基本理论,提出开放式问卷,根据词频分析结果,编制了包含60个题目的初步结构式问卷,对36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得到包含29个题目的最终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检验。结果: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最终问卷包含五个维度,Cronbach’s α=0.91
期刊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与挑战:手机等移动设备依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移动互联网超越现实的特性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约束作用,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平民化”和“草根性”特点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和主导性。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深化理论学习,提升网络技术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及管理模式的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关系及模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作为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教师”,其定位也必然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对教师的定位不再仅仅局限于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今教师已经发展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协调者、指导者、参与者、学习者。那么,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分支,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思想政
期刊
摘 要: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孤独,但这是一种不消极、不颓废的情绪,甚至是一种用以抵抗后工业社会对个体造成异化的武器。在他的小说中,不论是主角或者配角,抑或是无生命物体,周遭无不洋溢着村上春树式的孤独气氛,由此更透露出村上春树把玩孤独、品味孤独、与孤独平和共处的独特心态。  关键词:村上春树;孤独情绪;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I3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