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拉克《歌集》结尾“忏悔诗”中的皈依问题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y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特拉克的《歌集》主要叙述他对爱人劳拉(Laura)的爱欲和悲伤,但最后一首Alla vergine却是向圣母玛利亚祈祷并忏悔的长诗。因此很多学者倾向于将《歌集》看作彼特拉克从犯错到"皈依"(conversion)的诗学历程,但这个观点忽略了《歌集》中的另一重要主题:彼特拉克的"旧态复萌"(relapse)。本文试图证明彼特拉克在《歌集》最后并没有完成"奥古斯丁式"的皈依。他的自我叙述充满着迂回和循环往复,而非直线上升并最后到达超凡入圣(transcendence)。这使得彼特拉克有别于中世纪前辈奥古斯丁和但丁,而更为契合现代人的气质。
其他文献
以叶片为产品器官的经济作物,它的叶片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以及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往往与叶片的品质有一定的关系。栅栏组织内含叶绿体多,专司同化作
传统的自由法治国观念在现代工业社会(即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业已不敷使用.如何在保有自由主义传统中合理、积极与进步因素的同时,克服其中存在的形式性平等所导致的不公平,以
18世纪中叶,法国各地陆续出现一系列拒绝圣事事件,致使巴黎高等法院介入。在对此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国王、巴黎总主教以及高等法院之间矛盾逐渐激化,三者针对审判权问题展开争论与博弈。1753年,巴黎高等法院发起大谏诤,第一次完整地建立起一个因"职责"而阐发的理论体系,以期对司法秩序进行重建。本文以大谏诤发生的权力关系背景和谏书内容为考察对象,拟从御前会议与高卢主义两大历史语境入手,对法国近代早期的司法权力结构演变问题进行探讨,并在"通过御前会议统治"和"教会在国家中"两种话语语境之下,分别就高等法院针对该结构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同时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免疫器官。血液流经肝脏时,带来大量的免疫细胞,以抵抗外来抗原的入侵。富含抗原的血液进入肝脏,通过肝窦网络,被一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能否激活MLK3-MKK7-JNK信号模块,从而活化Fas/FasL死亡受体信号通路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   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靶向HBX的shRNA表达
中介的崩溃是中世纪晚期唯名论革命的产物,它在政治神哲学上具体表现为“教皇无误论”的崩溃,但是帕多瓦的马西留在解构“教皇无误论”的同时建构出“公会议无误论”,由此实
在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创作与研究中,“边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达·芬奇关于这一概念的思考始于其几何学推理,贯穿于他的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促使他形成了一套独树一帜的哲
社团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社团分担部分公共行政任务的法理在于减轻国家行政机关的治理压力,并提升落实公共行政任务的效益.社团分担公共行政任务处于国家治理的
通过揭示主体性的根基以拓展存在的范围是胡塞尔晚年开拓出的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与拉康的对话,本文将指出,在本能意向的失实和中断所产生的空无面前,主体因情动而创生了原对
清初殿试策问强调咨政问策的功能,康熙亲政之后策问的教化功能增强。乾隆十年始殿试策问转向重视考据,其广泛的社会传播效应和示范效应,成为学术向考据学转型的契机。科举与学术形成互动效应:殿试策问肯定考据的学术成果与学术路向,并选拔人才,同时也引导了学术的路径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