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传统的木板年画历史悠久,形态丰富,是我国民间美术的瑰宝,与方言、建筑、风俗、曲艺、手工艺等共同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群落,是研究各地风俗习惯、乡土民情、宗教信仰以及民间艺术造型和色彩观念的图像资料库与素材库。它最早以门神的样式出现,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传承有序、演变自然,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造型与色彩体系。本文重点从色彩角度分析年画的特点,通过对颜料与工艺的详解,色彩心理与审美的剖析,节庆需求与传统继承的规律等方面展开论述,将古老的民間年画进行当代艺术视角的解读,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当代人文情怀的塑造找到结合点,对年画进行笔墨当随时代的探索。
关键词:木板年画;色彩规律;制作工艺;审美心理
我国木板年画和春联一样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美好憧憬的体现,春联现在依然是春节必需品,但年画却逐渐消歇,在城市比较少见,只有部分乡村还能看到,这与人们审美的变迁有关。木板年画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形式,其设计制作人员是具有艺术创作与生产能力的民间艺人,虽然他们没有接受过正统的 美术教育,但年画技艺是家族式的师徒传承的民间艺术。木板年画的题材围绕民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展开,按照当地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展开,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丰富的艺术宝库。
木版年画在我国比较有规模的有河南的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重庆的梁平、河北的武强、山东的潍坊、苏州的桃花坞、四川的绵竹、福建的漳州等地。其中河南朱仙镇因其历史特别悠久、版本流传众多而久负盛名,更是在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板年画表现内容上比较丰富,有门神,花鸟、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祈盼和祝福。木板年画是以民间大众文化为创作题材的版画,所以不同地方有其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与风格,与当地文化背景和民间风土人情而定。很多地区较注重乡土特色,色彩强烈奔放,代表了当地的民间年画的艺术审美与独特风格,特别是色彩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和形成原因。
一、色彩的特点
1、色彩的哲学意味;我国历史悠久,不同时期的民间美术都有其不同的特色,色彩风格更是博大精深,具有东方特有的神秘感、色彩体系是具有哲学概念的,我国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重在主观性和直觉性。木版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深深地烙上民族性的印记,包含地域、民俗、宗教的特点,还与制作材料和方式有关。民间年画的色彩呈现出从本能出发的特点,色彩体系具有阴阳、五行、八卦的道学概念,例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东南西北,春夏秋冬,每一种颜色都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带有东方哲学的观念。
2、色彩的明度效果;年画色彩中的明度的提高,是在染性色上掺入白粉而成,半粉质色彩给人感觉较为融合。调色时老艺人们具有丰富的经验,技巧熟练,如加入多少白土粉,可以配出颜色的明快感,都有具体的比例。福建漳州的门画,在使用白粉掺和染性的颜料上较有特色,可以使画面产生具有西方油画的厚重感觉、层次丰富,黑与红色作为底色也是如此。这种特点领先于北方的年画。漳州的年画的这个特点受到西方画家的认可,使得福建漳州的木版年画像有向现代绘画发展的趋势,漳州的木版年画选用闽西纸,闽西纸与毛边纸相似,轻薄而坚韧,其表面为米黄色,更有古朴的感觉,白色更能体现出来。
3、色彩的重固有色;我们现在的美术分为西方写实与抽象绘画以及中国工笔与写意绘画,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强调对立与统一共存的表现方法,印象派更是以光的变化为表现手段,形成现代的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色彩观念。中国的传统绘画主要运用固有色,不太考虑环境色与光源色,所以木版年画的上色以固有色为出发点,进行大胆的归纳与统一。
4、色彩的原色应用;我国的木板年画多用原色和高纯度的色彩来表现,从工艺上来讲,是由于木板年画运用是木版套印然后着色,色彩饱和度高。木版年画将红黄蓝白黑等色块分成多种层次,将色彩饱和的红与绿对比,突出印刷效果,形成木板年画强烈激荡的特色。
5、色彩的强烈对比;民间美术对色彩的应用源于人们对色彩的本能反应。年画色彩中红色最为常见,因为红色具有视觉冲击力,在光谱中波长较长,视觉最易感受。年画艺人的口诀:“画求新鲜无正经”,体现了对于年画色彩运用的大胆与游戏,体现了人们本能喜好纯色的视觉刺激。我国的木板年画以红色、绿色、黄色、紫色、黑色、白色等对比色为主要设色手段,画面强烈明快,大胆地用大红大绿、亮黄深紫的色彩,直抒胸臆,表达内心的释放,运用自由自由奔放的色彩表达喜庆与快乐。
6、色彩的软硬对比;民间艺人们运用色彩时较为洒脱,不完全受表现对象的固有色局限,他们考虑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理解,对用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他们将色彩分为软硬色,黄色与桃红色和绿色等为“软色”,“硬色”指红色、紫色、黑色等,总结出一套设色原则,如口诀“软硬色不楞”,意思是软硬色搭配效果才好。硬色明度偏低,在一起画面偏暗,与亮色搭配更具有层次感,还有口诀“红紫如臭屎”,“黑紫丑的哭”指红与紫搭配,黑鱼紫搭配,画面沉闷缺少美感。山东潍坊门神年画的口诀是“紫骨绿筋,红黄更新”,指的是这几种用色搭配效果较好。
7、色彩的汲取重置;我国的木版年画具有丰富的色彩语言,根植于我国多种民间文化,如对各类戏剧的色彩借鉴,包括服装和造型与化妆的色彩汲取,对各类泥塑的色彩吸收,对建筑家具的用色借鉴等。年画中的主要素材门神形象,如锦地门神、御前侍卫、秦叔宝、尉迟恭等人物的色彩,就与戏剧舞台的服装色彩接近。
二、色彩形成原因
1、象征的意义;象征性是民间美术的用色传统,民间年画色彩的主要特征就是象征性,各种色彩具有各自的的象征意义,对于表现吉祥吉庆意义的年画,红色成为主色调主,配合黄色绿色紫色,给人热烈明快的感觉。各地的木版年画大多以红色为主,有吉庆欢喜的象征意义,广东佛山的大刀门神年画为红、黄、绿、橙色调,十分艳丽。年画用色和京剧脸谱相似,红色又象征忠贞英勇,山西临汾的五子登科木板年画,面部为红色。黑色寓意正直无私,黄色代表残暴,绿色有顽强的概念,金色银色则代表神圣。 2、情感的分析;我国的木板年画的之所以有其独特的色彩体系,是源于人类本能的感情表现需求,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的色彩样式,具有本能、象征、大众的特征。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民间年画的色彩特点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就像京剧脸谱在国外已经作为中国的象征一样,民间年画的影响力要在不断扩大,具有古老东方的炙热情感。
3、颜料的取材;我们木板年画的色彩纯度较高;主要是其颜料多取之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以酸性染料为多,如大红、朱红、桃红、淡黄、金黄、姜黄、青绿、蓝颜色,其鲜艳夺目,较为明快,形成色彩饱和程度较高的特点,同时利用色彩颜料具有自然属性的优点,结合同样用有机物,如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纸张,给人们以青出于蓝的美感,同时由于木版年画具有套色工艺,更体现了用色的自然美。
4、工艺的作用;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先在木板上起稿,然后雕刻,再分色版与线版,最后用短版分层套印。传统的北方木板年画大多以水印木刻为主,表现方法上倾向于追求质朴的风格与喜庆的氛围。南方的木版年画采用多版套色印刷,印刷工艺上采用水印与粉印相结合,一般是先印色板,然后印颜色较深的线版。在年画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民众需求的扩大和欣赏品味的提升,其制作手法逐年改进,木板年画的特点套印各种颜色,有时纸张本身有底色,如用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玫红等作为底纸。纸张一般是亮色,也叫软色,在这个上面印重调色,也叫硬色。例如在黃色纸上可以印红色,紫色等,有时调颜料时根据底色的色彩添加一些白粉来提高明度,可以在白粉里面加矾或者加胶,掺入冰糖或米浆,使画面具有光泽感,更具艳丽的效果。
5、审美的需求;我国过去农村生活相对贫困,建筑、服装、器物等色彩相对灰暗,缺少新鲜艳丽的颜色,人们要求色彩的心理补偿,这种补偿是相对的,当生活中色彩太多时,太杂乱时,我们又需要安静和无色性的颜色,就如同灯红酒绿的现代人回家时,希望家里颜色素雅一样,当我们平时色彩单调时希望看到丰富的颜色,而当我们平时色彩过于丰富时希望看到朴素的颜色,这种心理特征叫色彩的视觉补偿,我们的先民生活远没有现代热闹,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希望增加亮丽的颜色,这也是年画颜色丰富,鲜艳、纯色较多的原因之一。
6、气氛的烘托;暖色给人以活力和希望的感觉,符合新年新希望的节日特点,红红火火是民间节日的需求,加之国人崇尚大家庭一起过年,热热闹闹过大年,所以年画的色彩和春联一样,红色较为常见。另外我国处于北半球,冬季大多寒冷,北方还有大雪,在冬季,人们希望温暖,红色、黄色都是暖色调,给人温暖的联想,所以暖色和丰富的颜色受到推崇,另外我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在雪景白色的映托下,五彩缤纷的彩色效果更加让人喜爱,就如同西方下雪的圣诞节,孩子们盼望穿红色衣服的圣诞老人,喜欢将圣诞树打扮的五彩缤纷一样。
社会的变革使得传统民间民俗活动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和异化,木板年画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由于市场需求的萎缩,传统木版年画需要进一步保护与继承。木板年画有过其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特别是清晚期更是达到了鼎盛,年画在每个省都有其原产地,各具特色,熠熠生辉,年画的使用更是覆盖全国,并远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地。如今木版年画的传统实用功能虽逐渐淡化,但其艺术性、文化性、美学特征则被社会广泛认同。年画中的民俗学、美学以及文学、戏曲方面的研究价值正逐渐为学术界所肯定。我国政府从重视民间艺术的角度出发,对木板年画的创作给予鼓励,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重点研究,更有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撑,随着国内民间文化产业的繁荣,木版年画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李文国,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师,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两岸语用中心成员
关键词:木板年画;色彩规律;制作工艺;审美心理
我国木板年画和春联一样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美好憧憬的体现,春联现在依然是春节必需品,但年画却逐渐消歇,在城市比较少见,只有部分乡村还能看到,这与人们审美的变迁有关。木板年画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形式,其设计制作人员是具有艺术创作与生产能力的民间艺人,虽然他们没有接受过正统的 美术教育,但年画技艺是家族式的师徒传承的民间艺术。木板年画的题材围绕民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展开,按照当地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展开,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丰富的艺术宝库。
木版年画在我国比较有规模的有河南的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重庆的梁平、河北的武强、山东的潍坊、苏州的桃花坞、四川的绵竹、福建的漳州等地。其中河南朱仙镇因其历史特别悠久、版本流传众多而久负盛名,更是在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板年画表现内容上比较丰富,有门神,花鸟、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祈盼和祝福。木板年画是以民间大众文化为创作题材的版画,所以不同地方有其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与风格,与当地文化背景和民间风土人情而定。很多地区较注重乡土特色,色彩强烈奔放,代表了当地的民间年画的艺术审美与独特风格,特别是色彩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和形成原因。
一、色彩的特点
1、色彩的哲学意味;我国历史悠久,不同时期的民间美术都有其不同的特色,色彩风格更是博大精深,具有东方特有的神秘感、色彩体系是具有哲学概念的,我国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重在主观性和直觉性。木版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深深地烙上民族性的印记,包含地域、民俗、宗教的特点,还与制作材料和方式有关。民间年画的色彩呈现出从本能出发的特点,色彩体系具有阴阳、五行、八卦的道学概念,例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东南西北,春夏秋冬,每一种颜色都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带有东方哲学的观念。
2、色彩的明度效果;年画色彩中的明度的提高,是在染性色上掺入白粉而成,半粉质色彩给人感觉较为融合。调色时老艺人们具有丰富的经验,技巧熟练,如加入多少白土粉,可以配出颜色的明快感,都有具体的比例。福建漳州的门画,在使用白粉掺和染性的颜料上较有特色,可以使画面产生具有西方油画的厚重感觉、层次丰富,黑与红色作为底色也是如此。这种特点领先于北方的年画。漳州的年画的这个特点受到西方画家的认可,使得福建漳州的木版年画像有向现代绘画发展的趋势,漳州的木版年画选用闽西纸,闽西纸与毛边纸相似,轻薄而坚韧,其表面为米黄色,更有古朴的感觉,白色更能体现出来。
3、色彩的重固有色;我们现在的美术分为西方写实与抽象绘画以及中国工笔与写意绘画,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强调对立与统一共存的表现方法,印象派更是以光的变化为表现手段,形成现代的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色彩观念。中国的传统绘画主要运用固有色,不太考虑环境色与光源色,所以木版年画的上色以固有色为出发点,进行大胆的归纳与统一。
4、色彩的原色应用;我国的木板年画多用原色和高纯度的色彩来表现,从工艺上来讲,是由于木板年画运用是木版套印然后着色,色彩饱和度高。木版年画将红黄蓝白黑等色块分成多种层次,将色彩饱和的红与绿对比,突出印刷效果,形成木板年画强烈激荡的特色。
5、色彩的强烈对比;民间美术对色彩的应用源于人们对色彩的本能反应。年画色彩中红色最为常见,因为红色具有视觉冲击力,在光谱中波长较长,视觉最易感受。年画艺人的口诀:“画求新鲜无正经”,体现了对于年画色彩运用的大胆与游戏,体现了人们本能喜好纯色的视觉刺激。我国的木板年画以红色、绿色、黄色、紫色、黑色、白色等对比色为主要设色手段,画面强烈明快,大胆地用大红大绿、亮黄深紫的色彩,直抒胸臆,表达内心的释放,运用自由自由奔放的色彩表达喜庆与快乐。
6、色彩的软硬对比;民间艺人们运用色彩时较为洒脱,不完全受表现对象的固有色局限,他们考虑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理解,对用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他们将色彩分为软硬色,黄色与桃红色和绿色等为“软色”,“硬色”指红色、紫色、黑色等,总结出一套设色原则,如口诀“软硬色不楞”,意思是软硬色搭配效果才好。硬色明度偏低,在一起画面偏暗,与亮色搭配更具有层次感,还有口诀“红紫如臭屎”,“黑紫丑的哭”指红与紫搭配,黑鱼紫搭配,画面沉闷缺少美感。山东潍坊门神年画的口诀是“紫骨绿筋,红黄更新”,指的是这几种用色搭配效果较好。
7、色彩的汲取重置;我国的木版年画具有丰富的色彩语言,根植于我国多种民间文化,如对各类戏剧的色彩借鉴,包括服装和造型与化妆的色彩汲取,对各类泥塑的色彩吸收,对建筑家具的用色借鉴等。年画中的主要素材门神形象,如锦地门神、御前侍卫、秦叔宝、尉迟恭等人物的色彩,就与戏剧舞台的服装色彩接近。
二、色彩形成原因
1、象征的意义;象征性是民间美术的用色传统,民间年画色彩的主要特征就是象征性,各种色彩具有各自的的象征意义,对于表现吉祥吉庆意义的年画,红色成为主色调主,配合黄色绿色紫色,给人热烈明快的感觉。各地的木版年画大多以红色为主,有吉庆欢喜的象征意义,广东佛山的大刀门神年画为红、黄、绿、橙色调,十分艳丽。年画用色和京剧脸谱相似,红色又象征忠贞英勇,山西临汾的五子登科木板年画,面部为红色。黑色寓意正直无私,黄色代表残暴,绿色有顽强的概念,金色银色则代表神圣。 2、情感的分析;我国的木板年画的之所以有其独特的色彩体系,是源于人类本能的感情表现需求,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的色彩样式,具有本能、象征、大众的特征。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民间年画的色彩特点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就像京剧脸谱在国外已经作为中国的象征一样,民间年画的影响力要在不断扩大,具有古老东方的炙热情感。
3、颜料的取材;我们木板年画的色彩纯度较高;主要是其颜料多取之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以酸性染料为多,如大红、朱红、桃红、淡黄、金黄、姜黄、青绿、蓝颜色,其鲜艳夺目,较为明快,形成色彩饱和程度较高的特点,同时利用色彩颜料具有自然属性的优点,结合同样用有机物,如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纸张,给人们以青出于蓝的美感,同时由于木版年画具有套色工艺,更体现了用色的自然美。
4、工艺的作用;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先在木板上起稿,然后雕刻,再分色版与线版,最后用短版分层套印。传统的北方木板年画大多以水印木刻为主,表现方法上倾向于追求质朴的风格与喜庆的氛围。南方的木版年画采用多版套色印刷,印刷工艺上采用水印与粉印相结合,一般是先印色板,然后印颜色较深的线版。在年画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民众需求的扩大和欣赏品味的提升,其制作手法逐年改进,木板年画的特点套印各种颜色,有时纸张本身有底色,如用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玫红等作为底纸。纸张一般是亮色,也叫软色,在这个上面印重调色,也叫硬色。例如在黃色纸上可以印红色,紫色等,有时调颜料时根据底色的色彩添加一些白粉来提高明度,可以在白粉里面加矾或者加胶,掺入冰糖或米浆,使画面具有光泽感,更具艳丽的效果。
5、审美的需求;我国过去农村生活相对贫困,建筑、服装、器物等色彩相对灰暗,缺少新鲜艳丽的颜色,人们要求色彩的心理补偿,这种补偿是相对的,当生活中色彩太多时,太杂乱时,我们又需要安静和无色性的颜色,就如同灯红酒绿的现代人回家时,希望家里颜色素雅一样,当我们平时色彩单调时希望看到丰富的颜色,而当我们平时色彩过于丰富时希望看到朴素的颜色,这种心理特征叫色彩的视觉补偿,我们的先民生活远没有现代热闹,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希望增加亮丽的颜色,这也是年画颜色丰富,鲜艳、纯色较多的原因之一。
6、气氛的烘托;暖色给人以活力和希望的感觉,符合新年新希望的节日特点,红红火火是民间节日的需求,加之国人崇尚大家庭一起过年,热热闹闹过大年,所以年画的色彩和春联一样,红色较为常见。另外我国处于北半球,冬季大多寒冷,北方还有大雪,在冬季,人们希望温暖,红色、黄色都是暖色调,给人温暖的联想,所以暖色和丰富的颜色受到推崇,另外我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在雪景白色的映托下,五彩缤纷的彩色效果更加让人喜爱,就如同西方下雪的圣诞节,孩子们盼望穿红色衣服的圣诞老人,喜欢将圣诞树打扮的五彩缤纷一样。
社会的变革使得传统民间民俗活动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和异化,木板年画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由于市场需求的萎缩,传统木版年画需要进一步保护与继承。木板年画有过其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特别是清晚期更是达到了鼎盛,年画在每个省都有其原产地,各具特色,熠熠生辉,年画的使用更是覆盖全国,并远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地。如今木版年画的传统实用功能虽逐渐淡化,但其艺术性、文化性、美学特征则被社会广泛认同。年画中的民俗学、美学以及文学、戏曲方面的研究价值正逐渐为学术界所肯定。我国政府从重视民间艺术的角度出发,对木板年画的创作给予鼓励,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重点研究,更有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撑,随着国内民间文化产业的繁荣,木版年画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李文国,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师,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两岸语用中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