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就业困难群体通常指由于生理、心理、家庭条件和学习等方面造成就业困难的群体。本文就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作以分析。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是指那些由于自身或外部环境因素而导致相对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一般是指在心理、学业、综合素质、身体、经济等方面处于弱势的毕业生。高校就业困难学生逐年攀升,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不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实现,还会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家庭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重点研究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的原因,以在不断实践工作中,寻找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
  关键词:就业困难;生理;心理;家庭条件
  一、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及其主要构成
  (一)心理脆弱的毕业生
  现在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人对孩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父母很少让他们承担学习以外的事情。由于缺乏历练和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许多大学生心理发育成熟远远落后于知识与智力的进步;部分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容易产生自卑、自负、攀比、盲目从众等就业心理问题,从而造成就业困难。
  (二)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
  找工作是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比如制作求职材料、购买求职面试服装、美容改变形象等等,少则几百元,多到几千元。就业成本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于是很多家庭困难学生不得不放弃许多成本投入较大的就业机会。另外,家庭贫困的同学,他们往往来自偏远、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的落后造成很大部分学生过于敏感自卑,不善于与人沟通交往、自信心缺乏。在择业上,过分低估自己,不敢参与竞争,从而也产生就业困难。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在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占很大部分,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综合素质不高的毕业生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更好的适应大学学习特点,转变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不明确、主观努力程度低,最后导致学习成绩差,无法正常毕业或成绩达不到标准。专业基础不扎实同时又缺乏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等,因此不能胜任就业岗位的要求。这样的学生往往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二、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存在的原因
  (一)个人主观因素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部分原因在其自身定位不准,价值导向产生错误,从而在求职道路上走得更艰难。部分毕业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找工作时,没有契合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进行思考,导致职位定位没有做到有效匹配,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概念模糊,由于自身原因和不务实的选择,与一个个就业机会失之交臂,造成就业困难局面。
  (二)学校方面因素
  部分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学生在校期间甚至没有接受过一次完整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没有主动深入挖掘,实行针对性指导与帮助;在指导过程中,集体教学,缺乏互交流,缺乏对学生个体化教育跟踪和辅导;同时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也给针对性指导的执行造成现实困难。另外,高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与市场脱节,造成人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结合实际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三)社会环境因素
  就业歧视和就业偏见在社会上仍然存在,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只要男生、不要女生;只要本地生源、不要外地生源等等。另外,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条件也比较苛刻,第一,他们看重学校的牌子,非985,211名校毕业的学生不要;第二,希望毕业生一专多能,不仅专业技能要好,还外语水平高,计算机能力强,同时要求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希望那个毕业生一到岗位就能马上独挡一面。这样就会挤垮很大部分综合能力平平的学生,无法得到就业机会。
  三、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的途径
  高校进行就业指导,必须本着帮助个人、成就社会的心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多种方式,根据不同对象和具体情况进行就业指导。总的来讲,要做到提早发现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以有效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问题。
  (一)提升就业困难群体综合素质
  高校应当把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对就业困难群体应着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专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培训。积极引导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通过模拟面试训练等,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掌握有效的求职面试技巧,提升求职能力。同时,高校应重视第二课堂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包括丰富主题党团活动,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走下电脑、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专业文化节、科技节,学生社团活动等活动,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诚信做人、感恩的优良品格,使就业困难学生能够真实客观地评价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提高人文修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的来说,做到提早发现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关键。
  (二)关注就业困难群体心理辅导
  就业困难学生很容易引发焦虑、自卑、急躁、抑郁、甚至自杀等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可邀请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到场,为大家提供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倾诉和排解心理积怨的机会,并为学生之间交流感受、经历和经验提供舞台。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群体类型,帮助他们正确定位自己,实施不同的有侧重点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做到工作中有的放矢,并且始终坚信每一位积暂时就业困难的学生都有改变现状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进行正确职业定位
  高校就业工作要帮助高校毕业生尽早制定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在择业时要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以及能力、兴趣、特长,给自己恰当的认知和定位,搞清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比如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想从事的职业与我的专业是否一致。性格外向活泼开朗且擅长与人打交道更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而性格内向喜欢安静做事沉稳又更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要分析职位、行业是否存在一定的发展机会。因此,解决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关键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深入了解自身,根据别人的经验来选择,推断自己可能的工作方向。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做到定位职业的喜好、擅长、谋生三者结合,才能马到成功。
  (四)建立学校、企业、家庭联动机制
  学校应和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定期走访用人单位,真正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同时,与校外的企业建立起长期的交流互动机制,通过实习带动就业的这种双向了解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提前感受未来职业生活。学校应该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思想动向和职业发展方向,通过学校导师与家长鼓励双向结合的方式增强就业困难学生的信心。(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黄一岚,吴剑: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J].教育评论,2013年第二期.
  [2]黄励:《解析就业症结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就業困难群体就业能力的分析研究》,《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6期。
  [3]田光哲、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4]周平:《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以南通市高校为例》,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院,2006年。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这个信息时代,在职民警培训工作在公安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在职民警进行在职培训是提高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利用网络学习的优势,探索适应在职民警的网络培
摘要:如今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高校大众教育的普及化使得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以及高校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够强等原因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探究了高校毕业生现存的不良心理状况以及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健康  当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大学这座象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深 入,许多年轻干部 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刚出校门就入“仕途”,有的得天时地利,轻云直上。过快的升迁速度、高高在上的地位和一帆风顺的处境,使他们
期刊
“顾客总是对的”是美国饭店业标准化之父斯塔特勒先生提出的服务理念,是服务行业的经典口号,但不少人对这句话很困惑,难以运用于服务实践.只有真正理解其本质,才可能跳出“
期刊
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均占有突出地位。中小企业的地位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财富,还
本文介绍了创业投资中VC与VE的关系,以及创业投资退出时的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同时论述了创业投资退出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指出不同的创业投资退出时机和方式对于合理配置
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2006年分析家与投资家会议”上,泛林研发公司(Lam Research)向业内人士介绍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引起与会者广泛兴趣.其间,记者对该公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教学模式就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人力资源教学模式须切实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尤其务必要与学生未来的素质教育要求以及未来的就业机制相适应。而这便要求高校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专业特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等全方位的进行思考与调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实践;专业特性  一、引言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