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腹腔热灌注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因素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是一种能有效降低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的治疗手段.术中腹腔热灌注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影响因素多,凝血功能对指导术中成分输血、输液、围术期药物应用至关重要.在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因素中,患者营养状态和术中液体输注使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而肿瘤、麻醉和手术刺激以及化疗药物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强;另外还要考虑患者血型以及术中体温变化的影响.所以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围术期应加强凝血功能检测。

其他文献
抑郁症是心理性疾病在人群中分布最广泛的病种之一,同时因其慢性而易复发,且有极高的致残率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抑郁症一直是时下的研究热点.尽管如此,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然不甚清楚.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以功能磁共振(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术(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为代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对脑部进行显影,以观察大脑在抑郁状态下的活动状态以及活动方式,从而在一定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无创性预测因素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胃镜检查结果将47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无/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组(n=22)和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n=25),分别收集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同期腹部彩超、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资料,分析观察各项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模型,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结果 logit(食管静脉曲张率)=-1
目的 探讨乳腺管状腺瘤(BTA)与乳腺腺样囊性癌(BACC)的发病情况,研究乳腺管状腺瘤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 000例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病理资料,收集到86例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的乳腺肿瘤,并对该86例病理结果重新再审核、对比.结果 86例中乳腺管状腺瘤79例,乳腺腺样囊性癌7例.结论 乳腺管状腺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作为一种独立诊断,并有恶变倾向;乳腺管状腺瘤可能为腺样囊性
布加综合征(BCS)初时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近年来观念正逐渐变化,目前认为BCS在我国并不少见,其特征是肝静脉流出道阻塞.本研究整体全面地阐述近年来BCS在临床上的发展,着重于外科及介入治疗.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的总结,全面阐述BCS在临床上近年来的进展及目前我国主要治疗方式.BCS需要准确,及时的诊断和积极治疗.治疗方案将取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解剖病变的部
目的 探讨黄体酮胶囊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及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保胎成功率及足月分娩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黄体酮胶囊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患者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9年2月入院治疗的96例腰椎退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PLIF术,分别对比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2~35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前JOA、VAS评分分别为(6.55±1.35)分、(7.80±1
目的 探讨护士的心理素质特点与沟通成功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管理的办法改变平台式管理,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根据个人优势,将护士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更好地服务患者.为打造高素质护理团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通过分层管理办法,使每个护士的岗位角色与个人能力相匹配.增强了护士的自信心及驾驭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与患者沟通更出色.结论 采用分层管理,提高了护士的心理素质,增强了护士的沟通技
目的 比较后入路微创腰椎融合术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感染率.方法 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6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微创腰椎融合术(A组),对3572例患者行传统后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B组);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针对术后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2 ~ 144个月,平均43个月,A组术后感染率为0.12%,B组感染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8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手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及其他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治疗后6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盆腔感染,无子宫穿孔、腹腔脏器损坏及肠穿孔等并发症.治疗后6个月,84例患者中治愈71例(84.52%),显效7例(8.34%),有效3例(3.57
目的 探讨合并紫绀的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紫绀房间隔缺损或外院诊断为艾森曼格的部分房间隔缺损12例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 12例合并紫绀的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均存活,肺动脉压明显降低.结论 并非所有的合并紫绀的房间隔缺损均为手术禁忌证,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应采用心导管测压,判定肺动脉高压是否由真性肺动脉病变引起的绝对增高,积极的术前准备和合理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