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手足口病患者1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87例),对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并对两组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天数和退热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天数和退热天数均短于(P<0.05)和显著短于(P<0.01)对照组。 结论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手足口病有较好疗效,其对缩短皮疹及口腔疱疹时间、减少发热天数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中图分类号】 R978.7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063-01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本文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使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选取183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6例,男52例,女44例,年龄3~42(13.54±8.97)月;对照组87例,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4~47(12.72±9.24)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常规抗病毒颗粒及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1g配1ml生理盐水肌注,每日1 次,连续3天。
1.3 观察方法
对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并对两组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天数和退热天数进行比较。
1.4 疗效评价
显效:治疗3天体温降至正常, 皮疹及口腔疱疹消失;
有效:治疗3天体温下降, 皮疹及口腔疱疹明显消退;
无效:治疗3天体温仍高, 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不明显, 甚至加剧或转为其他并发症者。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两组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数)
*与对照组比较,χ2值为68.93,P<0.01。
2.2 两组患者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天数和退热天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天数和退热天数比较( )
3 讨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单磷酸阿糖腺苷进入细胞后,经过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Ara-ADP)和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抗病毒活性主要由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所引起,Ara-ATP与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竞争地结合到病毒DNAP上,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及病毒DNA的合成,同时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还能抑制病毒DNA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的活性,使Ara-A渗入到病毒的DNA中并连接在DNA链3′-OH位置的末端,抑制了病毒DNA的继续合成[3]。
本文结果支持上述观点,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天数和退热天数均短于和显著短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hen HL,Huang JY,Chu TW,et a1.Expression of VP1 protein in the milk of transgenic mice:a potential oral vaccine protects against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J].Vaccine,2008,26(23):2882-288.
[2] 胡亞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
[3] 师海波,王克林.最新临床药物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15.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中图分类号】 R978.7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063-01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本文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使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选取183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6例,男52例,女44例,年龄3~42(13.54±8.97)月;对照组87例,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4~47(12.72±9.24)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常规抗病毒颗粒及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1g配1ml生理盐水肌注,每日1 次,连续3天。
1.3 观察方法
对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并对两组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天数和退热天数进行比较。
1.4 疗效评价
显效:治疗3天体温降至正常, 皮疹及口腔疱疹消失;
有效:治疗3天体温下降, 皮疹及口腔疱疹明显消退;
无效:治疗3天体温仍高, 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不明显, 甚至加剧或转为其他并发症者。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两组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数)
*与对照组比较,χ2值为68.93,P<0.01。
2.2 两组患者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天数和退热天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天数和退热天数比较( )
3 讨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单磷酸阿糖腺苷进入细胞后,经过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Ara-ADP)和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抗病毒活性主要由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所引起,Ara-ATP与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竞争地结合到病毒DNAP上,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及病毒DNA的合成,同时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还能抑制病毒DNA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的活性,使Ara-A渗入到病毒的DNA中并连接在DNA链3′-OH位置的末端,抑制了病毒DNA的继续合成[3]。
本文结果支持上述观点,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天数和退热天数均短于和显著短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hen HL,Huang JY,Chu TW,et a1.Expression of VP1 protein in the milk of transgenic mice:a potential oral vaccine protects against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J].Vaccine,2008,26(23):2882-288.
[2] 胡亞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
[3] 师海波,王克林.最新临床药物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