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神秘的德布洛莫“鬼山”

来源 :凉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一点彝族毕摩和苏尼文化的人都知道,彝族传说中有座“鬼山”,所有毕摩和苏尼活动都要把各种各样的“鬼”往这座山里送。这座山叫德布洛莫,深处“彝地之首·甲古甘洛”以南的崇山峻岭之间。
  德布洛莫,彝语音译而来,怪兽山的意思,位于拉莫乡境内,距离县城约45公里。传说此山有200多种神奇诡谲的鬼魅,被大小凉山彝族视为魑魅魍魉会聚之所,是凉山的神秘之地。
  正值炎炎夏日,跟随当地向导的脚步,由《中国国家地理》合作摄影师吴冠炜、《凉山日报》副总编辑何万敏、甘洛县委宣传部和甘洛县广播电视台记者、甘洛县森林公安和甘洛彝学会会员代表组成的采访团走进了德布洛莫,对这座神秘的“魔鬼之山”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探访。
  爬上滑溜的第—道陡坡
  经过充分的准备,9日上午10点,采访团驱车来到了公路的尽头——拉莫电站。事先预约好的向导和租赁马匹还没有到,处于无信号区域的我們只好耐心等待。可能是心切的原因,也可能是下着蒙蒙细雨的缘故,不过二十分钟的等待让人觉得好漫长。
  10时30分,我们上好马驮、调好设备、全副武装,正式开启“鬼山之旅”。
  由于废弃的林区公路绕行较远,我们选择了抄小路上山,直线上升高度100多米。70度左右的陡坡湿滑难行,加上雨披裹身汗气不透,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这道不足500米的陡坡,足足花掉40分钟的时间,着实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走进会“飞”的蚂蟥区
  走上废弃的林区公路,劳累的心得到些许安慰。漫步林间,迷雾的原始森林、各异的参天大树、清新的富氧空气,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间。
  “注意,脚下有蚂蟥!”若好的心情被向导的提醒吓得胆战心惊。 蚂蟥分旱蚂蟥、水蚂蟥、寄生蚂蟥三种。德布洛莫的蚂蟥是水蚂蟥,也叫水蛭,它们潜伏在水草丛中,一旦有人经过,便飞快地爬出附在人的身体上,饱餐一顿之后离去。
  德布洛莫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潮湿的枯枝腐叶滋生了众多水蚂蟥。这些水蚂蟥随时都会跳上你的鞋面、爬上你的裤腕,甚至钻进你的鞋袜和裤脚,稍不留神就会被它吸上一口鲜血。何总形象地称之为“会飞的蚂蟥”。
  “刚刚有一条钻进了我的鞋,牛皮都能穿透,太吓人了。”
  “快、快、快,又有一条在你的鞋上。”
  一条条翘首探望的蚂蟥犹如一个个饥渴的幽灵,让人惊慌失措、惶恐不安,双目哪敢离开脚下去欣赏美丽的风景。
  踏进诡异的“鬼门关”
  心惊肉跳地走过8里地的“蚂蟥区”,我们来到了德布洛莫鬼山的入口处。
  不抬头不知道,一抬头吓一跳。眼前一座数十米高的奇特山峰,项部呈人头骷髅状,五官齐全,面相狰狞怪异、威严霸气,四周灌木丛生,大雾弥漫,若隐若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向导告诉我们,这就是德布洛莫鬼山的大门,当地人称“鬼门关”。此情此景,脑海里不浮现鬼电影里的某种场景是万万做不到了。
  鬼灵崇拜在彝族民间是一种普遍的宗教现象,彝人凡遇家境不顺、收获欠丰、疾病缠身、出行不利、口舌不解冤家械斗等情况,皆以为是神灵不佑、鬼怪为殃,届时必延请毕摩举行驱鬼咒鬼仪式,将鬼魅驱送回鬼域德布洛莫。传说毕摩将鬼撵到德布洛莫后,“鬼”关在此地之后永远不复返。
  毕摩是古时同时产生的社会统治者和精神统治者。毕是法事活动,摩是教人、救人之意。毕摩识彝文、能背诵、唱读彝文经典。苏尼是彝语,意思是会施法术的人。成为苏尼不需任何学习的过程,常是某人得一种病,神志有特殊表现,然后到山中采得一根能做羊皮鼓槌的树枝,经毕摩超度,此人即成为苏尼。苏尼的法事,常常逐鬼、捉鬼、招魂、用牛羊作牺牲替代病人去献鬼。苏尼作法时敲鼓通神、通鬼、通各种神灵,敲鼓由慢到快,周身同时也随鼓声快慢颤抖,且唱且跳,代神说话,厉声驱鬼。
  在“鬼门关”吃过简单的午餐,我们继续南上,来到一条小溪边,视野开阔了一些,德布洛莫的“身影”在云雾间若隐若现。
  眼前的这条小溪,是我们的必经之路,要么脱鞋、要么走简易桥。因为连日下雨的缘故,溪水涨了不少,简易桥明显很湿滑。
  “小心,桥是溜的。”说话间, 《凉山日报》的摄影师买锐在用树干搭起的桥上己摇晃了几个来回,差一点点就连人带机一起落入水中。还好,平衡掌握得还可以,顺利过来了。
  “差点,我的机子就泡汤了。”买锐拍着胸口里隐藏着的相机心有余悸地说到。
  看到这种情形,其他队友便不敢继续踏桥过河,纷纷脱鞋,挽起裤脚去“淌水”。
  穿越一道道浓密的丛林,德布洛莫全貌展现在眼前。远观,德布洛莫象一座天然的金字塔,立在大山的中央,四周一层山崖、一层树木,东、南、北三面分别有三条沟,被当地人称为“三道门”;近看,域内古树参天、枯木逢春、枯枝傲立,形态狰狞怪异,沟壑瀑布急流、灌木丛生、箭竹成林,风景秀丽如画。向导告诉我们,毕摩们说过,一进德布洛莫,每一片树叶上都居住着7个鬼,吓得队友们都不敢碰一枝一叶。
  聆听神奇的鬼界传说
  下午2点,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德布洛莫腹地,便在它的背面选择了一块平地安营扎寨。安顿好之后,彝学会的两名会员彝汉双语讲述着德布洛莫的神秘传说。
  传说“德布洛莫”原来是在云南和贵州的交界处,由鬼界鼻祖措则使阿黑鬼王的女儿支子列扎统领,因作恶多端、吃人太多,被势力强大的周边山神管制。但考虑到人口平衡,各大山神商定,将德布洛莫移到“彝地之首”的大凉山甘洛县,安排支子列扎到此地吃恶人,并管理众多鬼魂。支子列扎到了甘洛德布洛莫之后,以山上跑的麂子、河里游的鱼儿、岩石上飞的蜜蜂、地上跑的野鸡为食,她吃了的这些东西变成鬼魅,被毕摩诵经驱赶回德布洛莫鬼山,成为一种叫“思儿”的鬼。支子列扎作恶多端,扰乱人类社会安宁,为此,德高望重的毕摩大师们便联合作法,咒死了支子列扎,死后的支子列扎变成一条鱼被渔民捕捉吃下,又变成了鬼,支子列扎便死而复生,继续统领着德布洛莫鬼山。
  毕摩,最早叫“玛谛”,用嘴说的意思,意为念经书礼赞、祈祷、祭祀。以前不被人理解,误称为迷信活动,其实是一种宗教信仰。
  毕摩经书相传,德布洛莫居住着“兹确”、“诺确”、“曲确”、“所确”四大类型的鬼,分别指土司鬼、黑彝鬼、普通鬼、汉族鬼(部分汉族人死后变的鬼)。
  探寻最美的峡谷瀑布
  在宁静的德布洛莫美美地睡上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大家被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叫醒,陆续钻出帐篷,天气依然没有好转,漫山大雾,细雨霏霏。虽说淅淅沥沥,但宛若仙境一般的景色怎么也影响不了大家的好心情。听说德布洛莫的侧下方有一处峡谷瀑布,落差有15米左右,十分壮观美丽。为了一睹瀑布“芳容”,向导带我们钻进了浓密的森林。
  一路北下,林中奇花异草丛生、寄生植物满树,俨然就是走进了原始森林,如果没有向导带路,非迷失方向不可。
  高山出平湖、峡谷有险峰。穿过丛林便是溪流峡谷,峡谷两岸岩峰有数十米之高,崖壁上雪松傲立于云雾之间,一半清晰一半雾掩,甚是唯美壮观。
  要看瀑布,必须穿越悬崖行至峭壁边缘,拨开眼前树枝。为了不虚此行,少留遗憾,我们决定试试,力争到达悬崖的最末端视野开阔之处。于是,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向目标进发,向导手持弯刀在前面开路,我们在后面紧跟着。
  穿越在悬崖峭壁的丛林之间,看看脚下的峡谷深渊,所有人无一不身冒冷汗、心跳加速。大家都知道,一旦坠落,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步要小心了。”向导指着一处塌方警示我们。看着这四面光秃秃、两端距离不足1米的“一步”,再看看数十米之下的溪流,我有些眩晕,不敢往下看第二眼。我聚集了所有的精力和能量准备一跃而过,殊不知有根枯藤挂到了相机带上,让我跳跃的瞬间在空中停顿了千分之一秒,着地后迅速抓住身旁的树木。安全“着陆”之后的我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全身犹如有上千条蚂蟥在爬动,不敢再往前走半步。
  理智最终还是战胜了好奇,全队毅然原路返回,我也在向导的帮助下安全撤退,在瀑布的上游拍拍溪水、看看野花。
  没有遗憾的旅行是不完美的,何况是神秘的德布洛莫之旅。带着些许遗憾,中午时分,采访团踏上了归程,结束了“魔鬼之山”德布洛莫的探访之旅。
其他文献
迄今为止,我去过甘洛县四次。很巧,两次在夏季,两次在冬季。四次甘洛之行,停留的时间都不长,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啊,有言道一个人对一个地方感情深不深不在时间长短。  夏季的两次前往  夏季两次甘洛之行,发生在多年以前,两次之间隔了数年。深刻地记得,一次是去过火把节,一次是去亲戚家奔丧。  “则哟,穿着贡呢背心的父老兄弟来呀来过节!∥则哟,穿着大红衣裳的姑娘姐妹来呀来过节!∥则哟,土司打牛过节∥富人
期刊
引言  山,依然在那里伫立  心,却伴着天上的白云  飘得很远很远  游走在彝人的神山下  双手抚胸  让心跳的脉动  长出翅膀  一,吉日波的遐想  拿起画笔  我想把您画更高大一些  心却说  眼睛不能欺骗心灵  真的没想通  传说中的神山那么普通  周边的山脉  却那么雄峻  远古的洪水滔天  淹没了高山大地  你却如太空的星宿  闪耀着永恒的莹光  也许这就是心的力量  上苍赋予了神奇  
期刊
一剪梅·向甘洛  何事相思倚画楼。望断烟云,回首沙洲。关河冷落夕阳红,隐隐青山,点点群鸥。  挥手飞鸿心渐幽。懒抚桐琴,却买扁舟。趁风欲向峨边西,梦济星空,月染长沟。  峨边,甘洛东面一县。  望远行·梦过蜀西  关河万里,长风御、月冷星寒如蜀。递迢天路,隐约峨眉,翠带万峰苍郁。缥缈凉山,望处云蒸霞蔚,惟见马鞍斜矗。越人闲、抛却流光远足。  神倏。乘兴欲增鹤翼,渐欲向、海棠幽谷。玉宇趁风,广寒夜渡
期刊
凉山彝族有谚语: “彝地甘洛首,汉区省府首” “人到甘洛不复返,石沉水塘不回还”。彝文古籍《天神地祗书》记载: “天神甘洛大,地祗甘洛大,甘洛这地方,吉曰山上住着十二神,田坝这地方,基打姑上住着十二神”。甘洛是秘境凉山中的秘境、大渡河畔的一颗明珠。  甘洛县位于四川西南部、大渡河河畔东南,地处凉山州最北部,素有 “凉山北大门”之称、 “彝地之首、甲古甘洛”之美誉。1956年建制设县,幅员面积215
期刊
这里,自古是川滇通道中极为重要的关隘和要塞,从战国时期以来的漫长岁月中,县境内留下不少古迹。汉时的灵关道从境内通过,并在境内设治所。唐贞观年间开辟的清溪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清溪峡内两岸千仞峭壁,古木参天,谷中溪流淙淙,潺响回环,花岗石嵌成的古道上马蹄印深深陷于其中,古道旁尚有护路兵营的“齐民碉”遗址。金字塔形的吉日波山,在彝文经典《勒俄特依》中记载为:洪水淹没天下时,世界仅存的几个山顶之
期刊
1.洞藏  我不相信,大凉山  在这里洞藏了苦荞酒  洞中洞八卦阵里  苦荞苗摇落的琼浆  流淌朝露  山峰频频倒立  山体敞开喉咙  吞下酒海里的云朵  还有山尖滚下的风雨雷鸣  大渡河一墙之隔  强渡过河的战士,举起  一条河流畅饮  宿醉的喧嚣里冲锋号再度响起  彝族兄弟双手举海  把仇恨一饮而尽  搂住正义的双肩甩碗结盟  只为今天洞藏太平  昔年红色的番号贴在洞口  大凉山脑洞洞开  藏
期刊
彝地之首,甲古甘洛,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红军长征,穿山越岭。圣山吉日波,鬼山斗布洛莫,莽莽馬鞍山,滔滔大渡河。凉山北大门,峡谷直云霄,秘境之地,久负盛名。  斯甘洛也。盖炊饮始于汉,古称邛都阑县,设海棠县府,马帮商旅,路过清溪关,越巂东路,白沙河口,千年岁月,建县六十余哉。海棠花开,物华天宝,沫水为界,峡谷而为庭,成昆铁路穿越,高铁绕村而过,枕云朵而眠,山水相依,交汇五县。  甘洛美食,海棠灰豆腐
期刊
在很久以前,甘洛住着凉山有名的黑彝——甘家。甘家拥有当世最灵验的《哈体特依》(算命、占卜的书),翻阅即知晓事物原由,甘家由此而自大和狂傲。有一年甘家送祖灵,做毕(彝名“撮毕”,是祭送祖灵的仪式),请了有名的毕摩毕阿史拉则,主持祭祀。毕阿史拉则和他的女儿拉者什色到了甘家,甘家按照大毕摩规格,杀羊、打牛进行接待。拉者什色看到甘家的一个锅庄女奴杂役繁多,食不果腹,就常给她一些肉吃。  拉者什色十分美貌,
期刊
25.水族  亦是骆越的一支吗?  女人是水做的。百越上荷塘月色的瑰丽。云贵高原的奇葩,凝视前进的路。  山水如画的柳江,自然的图腾——神龛里供奉着虔诚。岭南的风景。载着皎洁,隐着月光。  那些“水书”里,是巫术的表解?亦是历史的拷问?  “旭济”古歌里:开天辟地——人类起源——氏族斗争——  “活化石”站在巨人的肩上,撬动云贵的浮云,瞰视稻田,吟唱一场丰收的歌。  龙凤呈祥的剪贴,栩栩腾跃。说唱
期刊
三十年前去甘洛  在我从小的记忆里  彩云都是从北方升起  而甘洛  就在我住地的北方  曾经有段时间  我把远当成了高  远处的甘洛  被牧歌托举在空中  终于 我乘坐一列慢车  向着彩云生处  去北方的甘洛  去我梦中的高地  甘洛,不知名的兄长  慢车那天没有报站名  子夜里 窗外什么都看不清  甘洛有多远  甘洛在哪里  我的焦急投映在  同车一个兄弟的眼里  他靠近我无比真诚  兄弟 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