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琴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t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帖》,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弦也可。”苏轼的《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
其他文献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西川的沉静》一文中,作者以“沉静”一词表现出西川独有的性格与气质。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在你眼中又有着怎样的性格与气质呢?  请将你的感受或认识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填写在“北京的 ”中的横线上,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思路引擎:横线上只能填写一个词,且必须是能够体现北京“性格与气质”的词语,诸如“包容”“热情”“大气”等,填写“冬天”“雪”之类显然不行。文章
期刊
每一个城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四大古都之一,亦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我想应当是“肃穆”一词。也许,由于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只看到了北京的快节奏,北京的熙熙攘攘和灯红酒绿,却忽视了北京这座城骨子里的庄严和静默。  这种气质源于久远历史的沉淀。深圳也是繁华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深圳没有这样肃穆的气质。紫禁城端居中央,天安门在前,长安街贯通东西。在这里,每行一
期刊
“爱国”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伟大的词,它总能让我联想到“精忠报国”,想到万千马蹄扬起的漫天黄沙。这些古战场上铁马金戈的壮阔场面似乎离我们格外远,因此,便觉得“爱国”与自身联系甚微。  然而无论历史如何演进,社会如何变更,“爱国”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主题,只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在当代,一颗爱国之心可以表现得更加细微与生活化。  前几天看了一场国际排球赛,中国队对土耳其队。妹妹在
期刊
西方谚语说:“没有一滴水会认为是它造成了洪灾。”诚然,没有一个市民会认为是他的袖手旁观造成了生命的消失。  五十多年前一女子在住宅被杀,旁观者达38人之多,却无一例外地都选择沉默,更令人诧异的是,所有人竟都异口同声说不想惹麻烦。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法为上,可将冷漠定罪。但是,人生而平等,没有任何义务牺牲自己去救助他人,而这样的法律更是荒诞无理的;有人认为应以利益为诱饵
期刊
【话题导入】  论据是议论类文章中证实论点的依据,或者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材料,或者是客观的事实材料。恰当地选择,充分地使用好论据,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在论据的选择、使用上,要求必须真实、确凿,要和观点相统一,必须力求典型性,概括性。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这方面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材料要和观点一致  材料和观点不一致,是同学们议论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毛病之一。有些同学
期刊
电视剧《锦绣未央》正在热播,并创下收视率双网第一的成绩,但小说原著却被爆出抄袭问题。事实上,该作三年前已经被爆抄袭了200多部作品,此次改编电视剧热播,致使抄袭事件再次成为热点,不少关注者因此质疑,“既然早已爆出抄袭,为何还能改编、播出,名利双收?”  抄袭现象层出不穷,对于抄袭的争论也从未间断……  ●正方:模仿还是抄袭?黑白不总是分明  抄袭的问题,和知识产权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要历史地看,
期刊
一直以来,北京总是以历史文化古都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双重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而这与北京所具有的兼容特点密不可分。  在北京,我们既可以看见故宫、颐和园等古色古香的中国古典建筑,传统的四合院与独特的北京胡同,又可以看见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现代化建筑,高高耸立的摩天大厦与车流如织的立交桥;既可以看见公园里穿着传统武术服装打太极、舞剑的大爷大妈,又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北京城内穿梭。这一切出现
期刊
晨光微露,清风拂面,四九城又迎来新的一天。胡同巷子里,遛鸟的老人,卖早点的小贩,唤醒了旧巷梦中人。此时若是打开家门,便能体会到那些北京人们特有的问候。“呦!起了您呐!”“嗯,嘛去?”“遛鸟去,您吃了没?”“没呐,一会儿子上牛街过过嘴瘾去。”“那得嘞!您忙着!”“走着您嘞!”一条普普通通的巷子中,像这样简简单单的问候在一天之内能够回响成百上千次。  四九城,自古就是燕北重镇,南来北往的客人,东行西去
期刊
那些气球都飘走了,总有好几百个吧?在透明的藍空里浮泛着成堆的彩色,人们全都欢呼起来,仿佛自己也分沾了那份平步青云的幸运——事情总是这样的,轻的东西总能飘得高一点,而悲哀拽住我,有重量的物体总是注定要下沉的。  体育场很灿烂,闪耀着晚秋的阳光,礼炮沉沉地响了,这是十月,一九六六年的十月,武昌的故事远了。西风里悲壮的往事远了。  那些人全立在扬起的灰尘里,在我们的背后,圣火燃烧着,听说那是从金门太武山
期刊
■  《十月的阳光》在台湾不仅获过大奖,而且还引起许多人的強烈共鸣。“只有那一次,是我真正激动的一次,朱桥告诉我,评审委员读着,竟哭了。”  ■  无论离家多久、离家多远,这一份浓浓的思念并不会随着头发的花白而褪色,也不会因为身躯的佝偻而缩减。当小鸟飞上蓝天,当海浪浸润沙滩,当老者回归故里,一阵温暖人心的香味便四散开来,这就是故园的味道,这就是回家的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