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思维训练为主线”是适应课改的一种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学校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发展需求。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观念中,人们认为政治就是靠背,会背了就学会了。殊不知,政治作为文科类的学科,它虽然具有一般的文科类学科要背诵的特点,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政治也要靠理解的。知识点能理解了,那么对于学生记忆知识点就容易了很多,而且掌握得更牢固。所以政治并不是死记硬背的,观念要改变,知识要更新,相应的我们教师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而理解力的加强很大一部分就是依靠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那么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政治素养。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位中学的政治老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师板着面孔,课堂严肃,只会使学生索然无味,疲于应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种在这个土壤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个崇尚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使学生在精神愉悦中唤起潜能、拓展思路、积极探索、学而有成。在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幽默风趣的讲解以及丰富的表情、手势,都会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思维的灵感。为此,每节课我都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亲切随和的语调、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为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提供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政治课内容虽然不像语文课那样有着文质兼美的特点,但同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我们可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圣人贤者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们在课堂中可利用直观教学、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艺术感染作用,如利用谚语、顺口溜、视频、漫画、小品、歌唱等形象手段,把学生引进科学知识的殿堂,激发学习欲望,渲染课堂气氛,开拓学生视野。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综合提高的目的。
  比如,我在讲到《生活与哲学》中“道路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性”原理时,就以刘欢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好汉歌》引入教学。当歌声响起,学生精神振奋,很多学生还跟着唱,在这欢歌愉悦的气氛中带领学生进入了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而当歌曲结束时,老师抛出问题:从这首歌曲中大家有什么感慨?而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然后从这个感慨中就顺其自然地引出了我们要讲它所体现的哲学道理,而学生对前进性与曲折性的道理也就很容易理解接受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既有趣味性、参与性,又不乏知识性、探究性,那么学生对于要讲解的哲学道理几乎可以不讲自明。学生有兴趣了,能理解了,那么对于知识点就自然而然掌握了。
  二、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辐射思维和探究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学贵有疑,要鼓励学生多发问、多思考,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火花,向积极方面去加以肯定和鼓励,把学生的思维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坚持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聚合思维与辐射思维相结合,这些也在高考考查的目标之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也相应提高了应试能力。
  1.设计能引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应注意及时检查自己的行为,纠正包办过多的做法,逐渐放开学生的手脚。可多提供鲜活、典型的感性材料,设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思考、牵动学生心灵的问题;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如我最近在讲《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时,就列举了一些当今国际时事热点,如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国家的一些反政府游行示威活动等,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对比教材上的内容得出结论。学生从中体会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也更明白了我国的民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课堂上,还可以大胆地给学生留足学习活动的时空,留有充分探索和发展的余地。可以让学生上台主讲,教师适当补充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比如,在讲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时,我先请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课上分组交流讨论搜集的情况,然后每组推选一人上台主讲。上台的学生竭尽全力表现自己,有的还会以提问的方式发动其他同学参与,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活泼。大家最后得出共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长期独领风骚。这时,我见时机成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好汉不提当年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意识到不能停留于对祖先成就的津津乐道,如今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家应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个人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鼓励质疑,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蒋超的《怀疑和宽容是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品质》书中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商品竞争的后面是生产的竞争,在生产竞争的后面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科学技术竞争的后面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竞争的后面是教育的竞争。这些竞争的核心是人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竞争。不幸的是,我们至今仍没有普遍意识到青年学生的创造性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未来的意义。”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而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作为主旨功能之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也是做得远远不够。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的任务在于证伪而不是证真,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否定与批判,而不仅仅是肯定和继承。创造就是“把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事物或思想”。从哲学的角度看,创造就意味着质变,意味着新事物、新思想对旧事物、旧思想的否定。对旧事物、旧思想的批判是产生新事物、新思想的必要前提,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就没有新事物、新思想。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习惯。
  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习惯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就表现为怀疑的精神。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也是发明创造的钥匙。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发问,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也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我在每学年的第一节课上都明确地跟学生说,我希望你们多提问题,敢于怀疑老师的说法。通过这样的互动、思维的碰撞,不仅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准确。纵观近几年高考政治考试,试题立意方向变化了,更强调学生的能力要求,往往有几道开放性试题,从具体事例入手,或时政热点,或案例、漫画,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考查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设问开放,答案倡导和鼓励个性化、多元化,考生可以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按不同思路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得出不同但都明确合理的答案,其实质是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一些有利时机,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这样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探究思考。当然,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平时参与文化生活与实践积累的结果。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当前一部分学生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身边存在的环境污染、不文明行为等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熟视无睹,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的积累很少。因此,教师平时要围绕教材重点,收集科技发展、国家建设的最新成果材料,注意乡土材料,将时政引入课堂,让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身边生活实例,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课堂上参与活动,课前课后拓展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课堂上根据课时进度安排可采用演讲、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新闻发布会、研究性学习课题汇报等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会更深透。如在讲到“消费结构”时,联系到30年改革开放,我请学生做调查,从身边的变化谈改革开放。学生们热情高涨,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谈变化,或写短文,或制成图表,或绘成图画,或新老照片粘贴对比等,办了一期展览,生动反映了社会变化。之后再结合书本知识,去思考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以及带来的居民生活消费的变化,就水到渠成了。可见,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新知识,才能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自身价值不断得以实现,从而产生出更强烈的创造动机。
  以上只是本人在这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今后还要努力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着力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民主互动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切实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探讨了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根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及学困生实际,提出相应的策略,其核心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迪思维,培养学习兴趣,重视实验教学。  关键词:学习困难 教学对策 启迪思维 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问题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化学教师要从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出发,探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作业检查习惯进行了分析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逐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检查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作业检查习惯;培养措施  一、小学生数学作业检查习惯的调查分析  1、对于作业检查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  在学生完成作业后不检查的原因调查中,学生所谓的“自信心”相对较高,占调查总人数的近1/3,很多同学都充分“相信”自己的解题能力,这样的学生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始终是化学学习的主要环节。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本文阐述了初中化学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教学意义,并结合课程改革和我校实际, 确定了实验室开放的实验内容,探讨了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基本做法和策略。
期刊
摘要:本文是笔者就目前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对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些看法和解析,着重以课件教学设计、树立学生多元化为具体目标,注重情景教学、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根据一些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  关键词:新課改 初中数学 改革  引言:在教育教学大改革的背景下,尤其是初中数学课程的改革使我们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 在课程目标的学习上,着重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及发展性,学习的内容跟现实的关联性越来越大,学习方式
期刊
摘 要:小學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在新课改后仍存在很多问题,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本应组织学生进行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的整理与反思,使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内容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再加上一定量的练习,加深学生单元知识的印象与知识要点的运用,进一步梳理学生的数学知识网络,提高他们相应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有效性分析  一、前言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在整体教学中属于很重要的
期刊
摘 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被纳入到新课程标准中,这也为本文研究“仿真物理实验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不足,对“仿真物理实验室”的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仿真教学模式;仿真物理实验室;新课程标准;探究式教学  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不足  1.1受传统教学
期刊
摘 要:每个班级对待优等学生总会有些纵容,忽视其品质、行为上的不足,而二十一世纪的优等生不单纯要求学业优异,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秀,心胸要宽广,心理要健康。什么是成长?什么叫锻炼?就是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这需要通过班主任的悉心引导与用心呵护,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因材施教。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运用一切的力量来教导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有超越自己的收获,是每一名教师不断探究的思路。  关键词:二
期刊
摘 要:古诗语言精练,意境美丽,寓意深邃,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 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采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2、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3、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4、启发想象,练习表达美,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本都只是老师教、学生听,这样的模式会使课堂氛围低沉缺乏生机,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培养,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外语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词汇教学的成败。笔者以江西省重点中学玉山一中的研究对象,探讨如何进行高效词汇课堂。  关键词:词汇教学,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教学中最绞尽脑汁不得解决的就是词汇教学的问题。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外语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去接于词汇教育的成败、词汇量的多少和学生记忆词汇、学生记忆词汇的能力和学习词汇的能力的高低。(胡春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