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台湾波霸 右手香港丝袜

来源 :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zh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茶的女性气质
  童年时我喝波霸和丝袜,想不明白奶茶为何要被冠上这么“大人”的名字。小孩子既无波霸也无丝袜,对这两个名称传递的意味,很有一点懵懂与好奇。
  波霸奶茶和珍珠奶茶原先都叫粉圆奶茶。粉圆就是淀粉球,小小一粒很Q弹,最早是台湾人把它加到奶茶里。八十年代末,年轻人都喜欢追香港明星,当时“波霸女星”叶子楣很火,台南一位饮料小贩为了招揽顾客,就把大粉圆称波霸,小粉圆称珍珠。
  青春期时的我并不知道叶子楣是谁,她和黎明、黄秋生是亚视同期训练生,但很早就息影隐退。看过她在古装三级片里的剧照,面容是令人意外的柔弱温婉,眼角总透着一股怯生生的情态,叫人怜惜。
  美艳一时的女演员渐渐被人们遗忘,只留下一种奶茶与她有关。当年男人们用戏谑的口吻造了“波霸”一词,却未曾想到后来,这个词被奶茶这种饮料洗去了性别轻视的含义。身边的女友们都爱极了喝波霸奶茶,想来也是有趣。
  至于丝袜,则起源于香港的兰芳园。五十年代初的香港还是英属殖民地,兰芳园是市民和工人们经常光顾的小排档。当时香港的奶粉和茶叶行业都被英国商人控制,只有上流社会才能喝到英式奶茶。老板林木河想把奶茶带到底层社会,斯里兰卡科伦坡的“季后”、南洋的淡奶,是他当时能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原料。
  茶味略淡的英式奶茶不符合工人们的口味,林木河用至少四种茶叶来熬煮茶汤。工人们在休息时喜欢搭着窗看冲茶的过程,只见店员一手拿茶桶,一手拿茶袋,深褐色的茶汤冲过茶袋的滤网,久而久之,变成肉色的茶袋看起来就像丝袜一样。没见过世面的苦工以为奶茶就是用丝袜冲的,从此“丝袜奶茶”便叫开了。
  第一次到兰芳园喝丝袜奶茶时,四周人声鼎沸。抿一口奶茶,茶味与甜味势均力敌,舌尖正在分辨它们的交锋,然而周身市井活泼的气氛模糊了五官的敏锐,忍不住多呷几口回味。港式奶茶是没法大口喝的,它可以像酽茶那样慢慢品味,也可轻松地送食菠萝油和西多士,但并不适合装在纸杯里走到街上喝。
  提到港式奶茶我会想到张曼玉。电影《花样年华》里,她手挽饭盒,穿一身红色旗袍走过狭隘逼仄的过道。“老板,唔该猪扒包加杯奶茶打包……”她莺莺唤道。丝袜奶茶是唯一可以温暖这段婚外恋的食物,茶的微苦参透人情世故,淡奶的香甜是幸福的错觉。
  相比之下,可以任意去冰走冰、添加波霸珍珠的台式奶茶似乎太过轻巧——口味变化无穷,喜欢与讨厌都来得太快,適合青春年少。
  在西语里,咖啡和茶都是阳性词,牛奶则是阴性。奶茶是一种颇具女性气质的饮料。歌手刘若英被粉丝称为“奶茶”,据说是因为她的形象与声线温和亲切。她不是标准美女,不似红酒典雅,没有咖啡精致,却散发着奶茶般的温暖感。人们会用奶茶描述一个女人的气质,却不会用它来形容男性。
  最早的咸奶茶很彪悍
  但奶茶也不是一直这么“女人”的。中唐时期,李繁《邺候祖传》记载唐德宗在煮茶时加了酥,酥就是加工发酵过的奶。李泌为此作诗道:“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茶里泛起的奶沫即是“琉璃眼”。然而这只是贵族的一次花式喝茶的尝试。由陆羽《茶经》奠定的茶文化,中国和日本都崇尚“清饮”,什么都不加才能喝出茶的纯粹。
  最早把奶茶带入日常饮食的是西藏牧民。唐朝时期茶叶传入西藏,牧民的酥油茶是茶砖与奶油的融合,制作过程是把茶砖捏碎、煮茶、加盐巴、加酥油。从茶文化源头来说,隋唐时期中原人民煎茶会加一点盐来调味,却绝对不会加糖,因为糖味会干扰茶本身的回甘。而生活在牧区的人们喝奶茶也不需要糖,因为糖会带来饱腻感,盐更有助于消化奶茶,补充养分。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何酥油茶最终没有流行开来,一是口味令人不习惯,二是成本高,蒙古和藏族人民使用的奶是牦牛奶和羊奶提炼的奶油。
  加盐的酥油茶盛在碗里,牧民端起一饮而尽,酣畅淋漓。这种“咸味派”的奶茶富有原始气息,让人感觉很彪悍,一点不似后来的柔和绵长。
  糖、奶、茶的首次碰撞发生在17世纪的欧洲大陆。据说广州官吏林智贤在香港首创以加了牛奶的茶招待荷兰使节,这种独特的喝法旋即被带回荷兰,荷兰人在此基础上加入砂糖。1680年,约克公爵夫人将时髦的荷兰式饮茶引入英国,一时蔚为风潮。
  当时英国家庭多由女人持家,举办一次下午茶,都要由女主人亲自主持,以示风范和品味。大概也就是从这一时段起,奶茶和女人的关系变得尤为紧密。英国文学作品描绘了不计其数的下午茶,主角往往都是女人。比如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几乎每一章都出现下午茶场景,颇有情调的矿工妻子铺上上好的桌布,洗干净细瓷的蓝花茶杯,请来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小镇牧师,共享一个昏暗但暧昧的午后。女人生活的种种况味,都在奶茶的香气里酝酿、发酵、消散。
  欧洲人的饮茶文化奠定了现代奶茶大家族的雏形。后来荷兰饮茶文化影响台湾,台湾人在奶茶上极富创新精神,他们发明了珍珠奶茶,往后又在奶茶里添加椰果、红豆、燕麦等等;而英国的饮茶文化则影响了香港的丝袜奶茶,港式奶茶比起佐料创新,更注重保持茶和奶这两种原料的高品质。
  因此早期台式奶茶含糖高,为了减少成本多用粉末冲制;而港式奶茶更加健康,但价格相对贵一点,在年轻人当中并不算十分流行。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化与高品质的今天,这两种奶茶都在悄然改变。
  越来越中性的网红奶茶
  时下最火的两款网红奶茶“一点点”和“喜茶”,恰好是台式奶茶和港式奶茶的风格代表。之所以说它们和以往富有女性气质的奶茶不同,是因为它们带着一种革新精神,迎合所有年轻人。
  大概是从今年开始,90后流行一种“丧文化”。这种丧转化为语言充满无力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不失为是对生活的一种幽默吐槽和自我化解。早先开在如日中天的喜茶对面的丧茶快闪店,便大张旗鼓地践行着丧文化,店员保持扑克脸,奶茶包装清一色黑色,每款茶后面都有一句解释的文案,比如“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乌龙茶”配的文案是“浑身上下没能通过抑郁测试,除了那个一天到晚乐呵呵的胃”。
  台湾最近风头正劲的一款丧茶是“Moonleaf月叶”奶茶店和《消极男子》系列漫画作者的合作款,杯盖上印着一个面无表情的男子与奶茶,配文是:“体重,不会因为少喝一杯饮料就变轻。”或者“好东西就应该跟好朋友分享。啊,我忘了我没有朋友。”
  能够承载丧文化的,只有奶茶。它本身由混搭而来,足够随性,足够调侃,足够生活。它没有茶与咖啡那样如此厚重的文化内涵,回溯奶茶的历史,它离不开市井烟火,离不开男欢女爱。也许正是它的“轻”,才能够承受生活中不可承受之“丧”。丧文化是面对整个90后年轻群体,它不分男女,只要你有生活压力,这杯丧奶茶就能轻易击中你的心。
  谈回现在正常的网红奶茶,无论男女都爱喝。过去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会刻意将奶茶包装成一个富有女性气质的商品,比如波霸,比如丝袜,但现在的奶茶店都会以品质和个性争夺市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性不能工作,或者只能从事低端职业,她们的身体不受自身控制,常被男人的审美所影响。她们花很多时间投入到对身体的管理和规训中,追求美与苗条。她们越是抵制甜食,就越给人留下嗜甜的印象。
  但是今天的女性消费能力大大提高,生活压力也呈几何倍数增长。女人像男人一样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被忽视的身体便悄悄地获得了“自由”。
  身体说:“我想吃甜的。”
  意志说:“好,那我买杯奶茶。”
  ——于是在奶茶面前,上班族人人平等。
其他文献
醉翁亭这家徽菜馆就在科兴科技园里头,开了三年,斜对面楼的腾讯手游部门都成了熟客。老板宋红阳是安徽人,毕业于中文系,却在十多年前投身餐饮业,到访那天,他穿着今年深圳磨坊百公里的队服,肤色微黑,眼神儒雅又透点顽皮。  “开餐馆跟文学创作一样,得大量搜集素材。”十月初,宋红阳和他的团队花了13天时间,到安徽18个县市采风,一天吃五顿,为了把当地的原材料运回来,找了东南西北中五个进货商。  竟然要这么多的
期刊
青春期对父亲的反抗,也形成了我骨子里的不合时宜的叛逆性格,让我在后来的日子里吃尽苦头  我爷爷的背有点弯,干不了重体力活,只能走村串乡做点小生意。他生有两男一女,女儿没问题,养大了嫁出去就行,不必太操心,让他操劳一生的是两个儿子。爷爷只有两间祖上传下来的旧房子,儿子长大了,要娶老婆,要传宗接代,没有房子,哪家姑娘愿意嫁给你呢?每念及此,我爷爷就更加努力地走村串乡,背也因此更弯。  终于,我爷爷在兄
期刊
不久前一篇揭秘奶茶成分的文章刷屏了整个朋友圈,我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百无聊赖地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发现我所认识的咖啡师们,毫无例外都转发了这篇文章。  联想起最近流行的中產阶级鄙视链的说法(比如旅游的鄙视链是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国内),如果下午茶也有个鄙视链,咖啡师们一定会坚持把咖啡排在奶茶前面。身为一个95后,我为奶茶鸣不平,毕竟我自打初中便开始喝奶茶,年啖奶茶三百杯的壮士,我是其中之一。 
期刊
直到现在,我还是偶尔会梦到十几岁时和同学喝奶茶的情景。  那时我在县城念高中,校门口有一家台式奶茶店,店里的奶茶都是用粉末冲兑的。墙边齐齐整整地放着一列白色的小盒子,里面盛着五颜六色的粉末,淡绿色的是哈密瓜味,棕色的是巧克力味,粉红色的是草莓味……  那时候的奶茶并不算好喝。我只是很喜欢和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拥进奶茶店,人手一杯回到教室。上课的时候啜几口,齿间甜甜的糖味驱散了课堂的沉闷感。在无数个上
期刊
我在太平洋上的基尼瓦塔岛采风时,不断地听人说起约翰尼·林戈。  宾馆老板申金是美国人,他告诉我,如果我想在邻近的努拉班迪岛上待几天,约翰尼·林戈可以给我当向导;如果我想钓鱼,约翰尼·林戈可以为我找到一处鱼最容易上钩的地方;如果我要买珍珠,约翰尼·林戈一定能领我买到最货真价实的东西。  当地人对约翰尼·林戈评价也很高。然而,男人们说到他的时候,则不以为然地一笑,笑中有点嘲弄的意思。我感到不解,便向申
期刊
此薛姨妈非彼薛姨妈  薛姨妈当然不是《红楼梦》里宝钗的妈妈,她是我妈的表姐。  薛姨妈1951年出生于一个安徽江南小镇之家,爹妈都是老实本分人,经营个湖鲜小杂铺,共生了十个孩子,最后存活下来三个,她是老幺,前面一哥一姐。薛姨妈原名薛涛,就是和那个唐代大词人同名的。取这名她爹妈当然没这个野心,只是因她妈生她时正在湖里摘莲蓬,她爹想着得给这女孩取个带水的硬朗名,好养活。薛姨妈从小长得就是江南小女子样,
期刊
D罩杯  海棠踌踌躇躇跟在队伍的背后,时不时为难地看看远处的小伙伴。同伴们把手交叉放在胸前,对她纷纷致以深深鼓励的眼神。海棠的脸囧成一团,难看得要命。  前面那位男人捧着可乐慢慢挪开了脚步,收银员小哥的笑脸冲过来:“欢迎光临!请问要点些什么?”  海棠绝望地看了小伙伴们一眼,回过头看着收银员小哥,递过去20块钱:“我要一杯可乐。”  “好的!请问您大杯还是小杯?”  好吧,愿赌服输。海棠深深吸了一
期刊
2019年11月8日凌晨,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数万人收到了来自9个月前的短信。  这不是愚人节的荒诞剧,是一次货真价实的系统抽风。这些来自时间深处的“幽灵短信”,短信来自收信人的伴侣、家人、雇主、同事、朋友甚至已经去世的家庭成员,大多数短信的发送日期是2019年的2月12日。  虽然系统平台立马发表声明“对所有受影响的人致以深切的歉意”,但这次事情在平淡生活中溅起了或大或小的浪花,也是可想而知的。
期刊
秦锦屏——剧作家、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戏剧系)客座教授、“岭南文学新实力 十佳”之一。  曾获: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人民文学》全国征文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小戏小品奖、中央电视台全国小品奖、政府“杰出人才奖”等。  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作品500余万字,部分作品入选语文升学辅导教材,有作品被译成俄文、日文等。  痴迷于文学让秦锦屏吃了不少苦
期刊
这个年代,渣男似乎很盛行,尤其是中年渣男更要命。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阅历有资源而且有文化。  最近爆出来的这两位大学教授就相当可怕,七夕轮番约四女生的北大博导冯某、在校园内公然将女学生锁车里进行性骚扰的上海财大教授钱某,简直足以渣到让网络崩溃。  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我必须和她们说一说渣男的事儿。  女儿,认清渣男的第一步,抛弃掉女人惯有的弱者思维,爱情面前,不管男女,人人平等。  你若相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