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混凝土蒸汽渗透系数的变物性取值方法

来源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l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静态称重法和干湿杯法测得了加气混凝土在15、25和35 ℃下的等温吸放湿曲线和蒸汽渗透系数,讨论了蒸汽渗透系数的变物性取值方法,并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中的取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的等温吸放湿曲线和蒸汽渗透系数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受温度影响不大。该取值方法能针对吸湿过程,在中等相对湿度(60%~80%)或者整个典型建筑环境相对湿度(40%~95%)范围内计算得到与规范规定值基本相同的平均蒸汽渗透系数。此外,该方法能推广到各种多孔材料,针对吸湿或放湿过程,在各相对湿度范围内得到准确的蒸汽渗透系数。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渗透系数,等温吸放湿曲线,变物性
  理解和控制建筑围护结构中的湿分传递与储存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延长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12],减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34],缓和室内温湿度的波动[5],并提高室内空气品质[67]。分析建筑围护结构中湿分传递的方法有很多种。长期以来,Glaser提出的稳态蒸汽渗透模型被广泛用于工程实践,甚至成为国际标准(EN ISO 13788[8])。中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9]也采用该计算方法。该模型其实源于菲克定律,其表达式为:式中:qv为蒸汽传递速率,单位为kg/(m2·s),工程常用单位为g/(m2·h);μ为蒸汽渗透系数,单位为kg/(m·s·Pa),工程常用单位为g/(m·h·Pa);Pv/x为蒸汽传递方向上的蒸汽压力梯度,Pa/m。
  冯驰,等:加气混凝土蒸汽渗透系数的变物性取值方法
  Glaser模型虽然简单易用,但在很多计算中表现出的精度较差。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方面,Glaser模型是纯蒸汽渗透的一维稳态模型,而在实际过程中,湿分的传递常常是非一维、非稳态、液态和气态湿分同时传递的。因此,近年同时考虑围护结构中热量、空气和湿分传递的多维多相瞬态模型得到了大量关注[1013]。另一方面,Glaser模型中涉及的关键物性参数——蒸汽渗透系数μ是温度与材料含湿量的函数。而在中国规范中,这一物性参数却被取为定值[9],因而大大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如果能更准确的对蒸汽渗透系数取值,那么计算的精度必然得到提高。
  笔者以加气混凝土为例,通过实验测得了其等温吸放湿曲线和蒸汽渗透系数,讨论了蒸汽渗透系数的变物性取值方法,并与现有规范中的取值进行了对比。
  1实验方法
  所用加气混凝土的密度符合B07标准,强度等级为A5.0。进行实验前,加气混凝土砌块已在自然状态下放置1 a以上。等温吸放湿曲线和蒸汽渗透系数的测试都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人工气候室内完成。2个性质的测试都分别在15、25和35 ℃下进行,温度控制精度为± 0.2 ℃。
  1.1等温吸放湿曲线的测定
  等温吸放湿曲线的测定采用静态称重法,主要参照国际标准ISO 12571[14]进行(图1):将加气混凝土砌块切割成4 cm×4 cm×2 cm的试件,烘干至恒重后放入内部空气相对湿度不同的干燥器内吸湿,每隔一段时间取出各试件分别称重。待吸湿达到平衡后,将在较高相对湿度下吸湿平衡的试件取出,放入较低相对湿度的干燥器内进行放湿直至平衡。干燥器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用8种饱和盐溶液(LiCl、MgCl2、K2CO3、NaBr、NaCl、KCl、KNO3和K2SO4)控制。
  称重所用的分析天平精度达万分之一克。在连续3次称重(间隔24 h以上)结果变化不超过0.1%的情况下认为已达到平衡,取3次称重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计算每个试件的平衡含湿量,然后计算同一工况下4个试件的平均值。
  1.2蒸汽渗透系数的测定
  蒸汽渗透系数的测定采用干湿杯法,主要参照国际标准ISO 12572[15]进行(图2):将加气混凝土砌块切割成直径12 cm、厚3 cm的圆饼状试件,用精度为0.01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每个试件的尺寸。将试件在一定温度和相对湿度下预处理后,封装在透明玻璃容器的口部。用石蜡和凡士林的混合物密封。容器内装有约200 mL饱和盐溶液及一定量的未溶解的盐,液面上方和试件下表面之间有约2~3 cm厚的空气层。封装了试件的玻璃容器放入乘有饱和盐溶液或干燥剂的干燥器内。干燥器内部装有小风扇,在测试期间一直保持运行,以保证干燥器内部空气的运动。试件两侧的相对湿度对共有3组,大约为0~40%,40%~80%和80%~95%,具体数值因测试温度的不同而略有变化。
  用气压计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中人工气候室内的气压,精确到10 Pa。每个工况下均用3~6个试件进行平行测试。每隔3~4 d对试件及其密封的玻璃容器进行一次称重,并用直尺测量空气层厚度。天平精度为0.01 g,直尺精度为1 mm。在重量变化速率稳定后,连续称量7次。计算试件的蒸汽渗透系数时,空气层厚度、气压等因素均已修正。整个称重过程结束后,从容器口处取出试件,迅速砸碎并用烘干法测量试件中心部分的平衡含湿量。
  2实验结果
  2.1等温吸放湿曲线
  图3为测得的加气混凝土试件在各温度和相对湿度下的平衡含湿量散点图。其中,不同温度下的数据点未在图中加以区分,因为统计检验表明,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加气混凝土的等温吸放湿曲线影响不大。从图3可以看出,加气混凝土的毛细滞后效应明显,因此应该用吸湿曲线和放湿曲线分别描述吸湿和放湿过程。
  2.2蒸汽渗透系数
  图4为测得的加气混凝土试件在各温度和平衡含湿量下的蒸汽渗透系数散点图。与图3类似,不同温度下的数据点也未加以区分。
  3蒸汽渗透系数的变物性取值方法
  3.1取值方法
  许多学者都将蒸汽渗透系数直接表达为环境相对湿度的单值函数[2021]。但事实上,蒸汽渗透系数应该是材料含湿量的单值函数。对于加气混凝土这样有明显毛细滞后现象的材料而言,即使环境相对湿度相同,材料的平衡含湿量也可能因为吸放湿过程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一个相对湿度其实对应了两个蒸汽渗透系数。由此可见,将蒸汽渗透系数表达为相对湿度的单值函数是不合理的。
  然而,环境相对湿度是一个比材料含湿量更容易获得且非常常用的参数。若能将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表达为相对湿度的函数,则能大大方便实际应用。从上述分析可知,这么做是有一定代价的:即对于有明显毛细滞后现象的材料而言,应该有2个函数分别针对吸湿和放湿过程,在不同工况下予以采用。将式(1)~(3)合并,并假定环境相对湿度没有剧烈变化,材料与环境的吸放湿过程始终处于(准)动态平衡,则可以得到加气混凝土在吸湿和放湿过程中蒸汽渗透系数与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图5)。
  从图5可见,吸放湿过程对应的蒸汽渗透系数有明显差异,而且相对湿度越高,差异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加气混凝土的毛细滞后效应在较高相对湿度下更为明显。此外,在相对湿度超过90%后,加气混凝土的蒸汽渗透系数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迅速变大。此时,蒸汽的传递已不再是湿传递的主要机制,液态水的迁移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3.2与规范比较
  中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中规定,加气混凝土的蒸汽渗透系数取定值,为0.000 099 8 g/(m·h·Pa)(材料密度为700 kg/m3)和0.000 111 0 g/(m·h·Pa)(材料密度为500 kg/m3)[9]。笔者所用加气混凝土密度接近700 kg/m3,因此与前者比较。选取4个典型的相对湿度工况,用变物性取值法计算该工况下加气混凝土的蒸汽渗透系数,然后与规范比较,结果见表1。
其他文献
摘要:开展了不同水化学腐蚀下砂浆试样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溶液pH值、浓度及水化学成分对试样的腐蚀程度及微细观结构的影响效应,探讨了砂浆试样的水化学腐蚀机理,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化学作用对砂浆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基于化学腐蚀后试样产生的次生孔隙率,建立了新的损伤参量来定量描述试样物理力学性质随水化学损伤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砂浆;水化学腐蚀;化学损伤变量;孔隙率  中图分类号:TU5
期刊
摘要:通过试验和有限元理论对比研究了钢支撑束柱的抗震性能和破坏特性。试验模型采用2层钢支撑束柱构件,其中钢支撑为长肢相并的双角钢支撑。试验共分为3组,1组为单调加载试验,另外2组为滞回性能试验。另对钢支撑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有限元理论分析,经试验结果验证,得到了钢支撑束柱试件的抗侧承载力、刚度及滞回性能。研究表明,钢支撑束柱的承载力、刚度主要来自钢支撑,而束柱外框架部分的贡献很小。钢支撑束柱的破坏
期刊
摘要:水泥作为传统尾矿固结材料造成尾矿充填成本居高不下,而钢渣和氟石膏等工业废渣利用率不高,因此采用其制备钢渣矿渣氟石膏基胶结材来替代水泥,需要对其固结尾矿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时间尾矿固结浆体的泌水量及流动度、不同水化龄期抗压强度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钢渣矿渣氟石膏基明显优于P·O 42.5级水泥和中国2种常用尾矿固结剂,其尾矿固结体浸出液3 d后的PH值均在9.0以下,远低于这3种高碱性尾矿固结
期刊
摘要:将CFG 桩复合地基技术应用于深埋暗道这类特种结构的地基处理问题,通过对具体试验工程进行现场测试以及不同厚度碎石垫层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对深埋暗道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进行了分析,指出褥垫层的压缩量是应该被考虑到的,沉降变形计算不能仅仅考虑针对复合地基的修正,并应同时考虑褥垫层变形的修正。利用ABAQUS有限单元法分析了不同厚度褥垫层对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总沉降量、垫层压缩量和桩身
期刊
摘要:针对某采用咬合桩围护方案的邻近高填土基坑工程进行分析,当咬合桩作为围护桩时,可采用等效刚度法计算围护桩的桩身变形;作为隔离桩使用时,忽略素混凝土桩的作用,仅考虑钢筋混凝土桩的抗弯能力。现场实测表明,邻近高填土基坑工程在开挖时,咬合桩明显地降低了基坑开挖对紧邻高填土的扰动,满足了高填土自身的稳定,保证基坑工程在高填土作用下的安全。而咬合桩作为一种新型排桩围护结构,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应力隔离作用,
期刊
摘要: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合成燃料或有机化工产品近年来已成为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首先就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的阴极功能微生物、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的机制、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反应器及影响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然后分析了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其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生物电化学系统
期刊
摘要:以针杆藻(Synedra sp.)为研究对象,考察了NaClO与KMnO4在不同投量和不同pH条件下对针杆藻的灭活特点以及对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 mg/L投加范围内,NaClO对针杆藻的灭活效果随剂量的增大而提高,投加量为3 mg/L是抑制藻活性的最佳投量,并且在酸性条件下NaClO能更好的发挥其氧化降解的作用;KMnO4对针杆藻的降解效果不明显,说明投加KMnO4(≤5 mg
期刊
摘要:  通过溶胶凝胶制得H3PW12O40Ti(OH)4凝胶,并柱撑于膨润土层间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H3PW12O40TiO2/膨润土。由XRD、SEM、EDS对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表明,固载的H3PW12O40TiO2使膨润土层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柱撑体H3PW12O40TiO2呈弥散状态,且TiO2为锐钛结构,催化剂为颗粒粒径大小不一、分布松散的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H3PW12O40
期刊
摘要:库水位升降作用下三峡库区土质岸坡坡体吸水、应力集中及滑移变形,形成不同时段和不同空间部位的裂缝体系。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土质岸坡在一个蓄水降水循环周期内裂缝体系的时空演化分期配套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蓄水初期,裂缝主要出现在岸坡前缘水位线附近,且出现频率高、规模逐渐增大,岸坡出现局部坍塌破坏;蓄水中期,岸坡前后缘均有裂缝出现,但出现频率低、规模减小;蓄水后期,前缘裂缝发育基本消失,后缘裂
期刊
摘要:在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外部因素(水、拉裂缝、外荷载)与加固措施(锚杆、锚索、土工织物、土钉)对边坡的作用,推导出能模拟各种极限平衡方法的改进通用条分法(IGLE)理论体系,并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Rslope。运用改进通用条分法(IGLE)模拟了不平衡推力法,并对不平衡推力法(强度储备法)与不平衡推力法(超载法)的安全系数与剩余下滑力进行了精度分析,给出了使用建议。针对工程人员容易混淆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