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有很多困难,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足。为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将数字故事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小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发挥故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字故事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14-01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开展,小学数学改革也顺应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学生接受知识熏陶的关键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成为很多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讨论重点[1]。
一、数字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利用故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选用上节课的知识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却难免过于枯燥和压抑,极易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故事导入法就是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加入与数字相关的小故事进行导入课程内容,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数字记忆,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特点。
比如,在教学生“5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编一个小故事,对学生讲一个《西游记》小故事,唐僧师徒四人经过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时,人参果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一万年的时间里,只结得30个人参果,八戒饿了贪吃,悟空摘了4个,问果树上还留有几个果子?在这个问题的刺激下,学生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小学生都看过《西游记》,也知道人参果这个仙家之物,听完教师讲的这个故事,学生都很欣喜,在这样的熟悉故事刺激下,小学生跃跃欲试,用《西游记》的小故事吸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开启数学课程,数字故事导入教学也就发挥其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字故事演绎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根據已有的教学资源,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每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不多,相对于其他学科,也稍显复杂。尤其是对不同的学生而言,个人接受能力不同,使得数学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将数字故事演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动脑筋、自主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
比如,教师不仅可以口述故事,还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故事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然后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在这样简单的情境教学下,学生的参与兴趣浓厚,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将“铅笔、橡皮、书本”都作为商品,然后向学生提问:我要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是多少钱呢:买一块橡皮、一本书是多少钱呢:买一支铅笔、一本书是多少钱呢,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本书是多少钱呢?在这四个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既练习学生的数字加减法运算,又增强课堂教学的韵味,对发挥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三、名人数字故事教学
小学生爱听故事,还爱听新鲜事儿,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需要将新鲜事儿与数字故事相结合,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更轻松容易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样,在课堂上讲数学故事,不仅新颖,还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和教师认识到故事教学法的真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教师在讲到“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可以为学生讲“高斯的故事”,故事基本内容“当高斯10岁的事后,小学数学教师让他计算1+2+3+…+100=?这道算术题,很多小朋友都被难倒了,但高斯完成了。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么”,听到这里,很多同学就会开始思考,高斯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呢?每个学生在这种故事的吸引下,开始思考“1+2+3+…+100=?”这个数学题,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会学生“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这个简便方法,通过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可谓是一种巧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四、结语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字故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数字故事导入法、数字故事演绎法和名人数字故事教学方式的引导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庚辛.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194.
[2]李金凤,高登玲.数字故事在基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7,(06):188.
[3]刘溪坤.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21):15.
【关键词】数字故事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14-01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开展,小学数学改革也顺应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学生接受知识熏陶的关键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成为很多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讨论重点[1]。
一、数字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利用故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选用上节课的知识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却难免过于枯燥和压抑,极易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故事导入法就是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加入与数字相关的小故事进行导入课程内容,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数字记忆,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特点。
比如,在教学生“5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编一个小故事,对学生讲一个《西游记》小故事,唐僧师徒四人经过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时,人参果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一万年的时间里,只结得30个人参果,八戒饿了贪吃,悟空摘了4个,问果树上还留有几个果子?在这个问题的刺激下,学生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小学生都看过《西游记》,也知道人参果这个仙家之物,听完教师讲的这个故事,学生都很欣喜,在这样的熟悉故事刺激下,小学生跃跃欲试,用《西游记》的小故事吸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开启数学课程,数字故事导入教学也就发挥其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字故事演绎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根據已有的教学资源,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每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不多,相对于其他学科,也稍显复杂。尤其是对不同的学生而言,个人接受能力不同,使得数学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将数字故事演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动脑筋、自主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
比如,教师不仅可以口述故事,还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故事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然后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在这样简单的情境教学下,学生的参与兴趣浓厚,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将“铅笔、橡皮、书本”都作为商品,然后向学生提问:我要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是多少钱呢:买一块橡皮、一本书是多少钱呢:买一支铅笔、一本书是多少钱呢,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本书是多少钱呢?在这四个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既练习学生的数字加减法运算,又增强课堂教学的韵味,对发挥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三、名人数字故事教学
小学生爱听故事,还爱听新鲜事儿,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需要将新鲜事儿与数字故事相结合,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更轻松容易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样,在课堂上讲数学故事,不仅新颖,还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和教师认识到故事教学法的真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教师在讲到“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可以为学生讲“高斯的故事”,故事基本内容“当高斯10岁的事后,小学数学教师让他计算1+2+3+…+100=?这道算术题,很多小朋友都被难倒了,但高斯完成了。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么”,听到这里,很多同学就会开始思考,高斯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呢?每个学生在这种故事的吸引下,开始思考“1+2+3+…+100=?”这个数学题,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会学生“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这个简便方法,通过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可谓是一种巧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四、结语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字故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数字故事导入法、数字故事演绎法和名人数字故事教学方式的引导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庚辛.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194.
[2]李金凤,高登玲.数字故事在基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7,(06):188.
[3]刘溪坤.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