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记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hw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六二年到七二年,我在敦煌十年,但只工作了四年。六六年“文革”爆发,我被揪出来批判斗争,监督劳动,直到七二年离开敦煌。
  “文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形象。所里那些温文尔雅不苟言笑的好好先生,一夜之问变成了凶猛的野兽,剧烈地蹦跳叫喊,忽又放声歌唱,忽又涕泗交流,忽又自打耳光,忽又半夜里起来山呼万岁,敲锣打鼓宣传伟大思想。整个莫高窟地面上,只有洞中那些菩萨和佛像,依旧保持着往日的自尊与安详。
  被揪斗的人多起来时,我这个“死老虎”被撇在一边,常常被派去扫洞子。岩壁上落下的沙子,有时飘进洞里,久之积下或厚或薄的一层,我的任务就是把它扫出来,弄走。这是个没数的活儿,岩壁上上下下四五层,四百九十多个洞子,谁知道哪里进了沙子?如果哪里我没扫,我可以说是刚刚扫过就又落了一层。
  有好几年的时间我都在扫洞子,每天独个儿拄着扫帚,仰头向壁,与仙佛同游,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光暗看不清了,就到栈道上望远,“更无人处一凭栏”,也是难得的体验,林海外,一片斜阳,万顷荒莽,有时恍惚里,真不知今夕何年。
  这些洞窟壁画,以前都曾看过。但是拄着扫帚看到的,同拿着卡片或者画笔看到的,又不相同。作为佛教艺术,在佛教教义给定的框架范围内,敦煌艺术所展现的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作为经变(本生故事和感应故事)的背景,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耕种、蚕桑、纺织、建造、狩猎、捕鱼、畜牧、婚嫁、丧葬、教学、商旅、制陶、冶铁、驭车、推磨、炊事、战争、行乞、屠宰、练武、歌舞、百戏、早期、朝宴、帝王将相出巡、游猎、剃度、审讯等等场景都有,其问宫殿城池、亭台楼阁、桥梁水榭、舟车寺塔、学校店铺、驿亭酒肆、衣冠服饰、宗教仪式具备,以至许多不同方面的研究者,都可以在里面找到有用的东西。
  对于卡片来说它们是资料;对于画笔来说它们是范本,对于以待罪之身,手持箕帚,心无所求,依次从容不迫地看下去的我来说,它们成了心灵史,成了一个思维空间的广延量。
  都说唐代艺术最好最美,但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魏窟。十六国时期洞窟里的人物造型,一律矮壮质朴,唐代则一律丰圆庄肃,唯魏晋瘦削修长,意态生动潇洒。额广,颐窄,五官疏朗,眉毛与眼睛相距很远,恰如《世说新语》所说的“秀骨清像”,《历代名画记》所说的“变态有奇意也”。也不以色貌色”,绿马、蓝马、黑山、白山空无所依,蓝人、绿人、红人、黑人都白眼白鼻,非人间所见,前呼后拥,在黑色或土红色调子的背景上涌现出来,予人以一种奇幻神秘之感。
  最使我流连的是西魏二八五窟,直以粉壁为天地,空灵透明。星汉奔流,云气飞扬,涵虚混太清,佛教诸天:日天、月天、纬纽天、毗那夜迦、鸠摩罗天,天龙八部等等,还有佛经中没有,来自中国古代神话的伏羲、女娲,朱雀玄武,青龙白虎,雷公雨师,飞廉羽人,东王公、西王母,以及《楚辞·天问》中提到的许多怪物,奔腾竞逐于天空。或乘雷电,或踏飞轮。灵幡飘摇,华盖悬空。旌旗舒卷。衣带流虹。潇潇飒飒,满壁生风。
  所有这些,包括藻井、龛楣以及分布全窟的装饰纹样,都用线条勾勒组成,无数纤细强劲金属丝一般富有弹性,而又修长柔软如游丝的线条,在幽邃诡谲光怪陆离的色块之中穿行,互相跟随互相追逐,时而遇合时而分离,轻悠下降忽又陡然上升,徐缓伸展忽又蓦地缩回,聚集交错相与旋转,以为要纠缠不清了。忽又各自飞散,飞散而又彼此呼应,相遇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像一组组流动的乐音,有笙笛的悠扬,但不柔弱。有鼓乐的喧闹,但不狂野,从容不迫,而又略带凄凉,凄凉中有一种自信,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也不是谦卑忍让或无所依归的彷徨。
  唐代的洞窟,特别是贞观、开元之际的唐窟,以华严瑰丽、气度恢宏为特点,色彩鲜艳丰富。金碧辉煌,线描技法亦更为多样,用笔仍是中锋,但有轻重快慢虚实粗细的变化,抑扬顿挫。兰叶铁线游丝,曹家样、吴家样错杂并陈。菩萨和供养人等,大都是周家样绮罗人物,曲眉丰颊,莹肌圆体,肩披长发,半裸上身,璎珞珠饰,繁华缤纷,或静立,或歌舞,或飞天,或坐思,都妩媚生动,而又端庄从容,不是禁欲的官能压抑,也不是无所敬畏的张狂。佛国的庄严,都化作了人间的温馨,如此大气,又如此隽永。
  唐窟中最使我倾心的,还是塑像,特别是二。五、一九四等几个洞子的塑像。同为佛教诸神,却又各有个性,阿难单纯质朴,迦叶饱经风霜;观音呢,圣洁而又仁慈。他们全都赤着脚,像是刚刚从风炙土灼的沙漠里走来,历尽千辛万苦,面对着来日大难,既没有畏惧,也没有抱怨,视未来如过去,不知不觉征服了苦难。一三八窟的卧佛,是释迦牟尼临终时的造像,姿势单纯自然,脸容恬淡安详,如睡梦觉,如莲华开,视终极如开端,不知不觉征服了死亡。
  看到死亡的曲子,如此这般地被奏成了生命的凯歌,我想到西方艺术中那些以死亡为主题的雕像(如《拉奥孔》,米开朗琪罗的《死》,或者罗丹的《死》),都是悲剧性的。宽阔的胸脯,隆起的肌肉,剧烈的动作,紧张的表情,都表征着恐惧与绝望的抗争。相比之下,这些文弱沉静从容安详的塑像所呈现出来的,也许是更加强大的力量,这不是一个可以用阳刚阴柔之类现成的概念,或者十字架和太极图之类近似的比喻可以说明的差异,其中隐藏的消息,也为我打开了一个通向别样世界的门窗。
  在那些小小的石头洞中面壁,我感觉到一种广阔,只可惜天黑了还得回到外面,和其他揪斗人员一起,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唱语录歌,听训话,互相揭发批判和自我揭发批判,一如但丁笔下的鬼魂,互相撕扯咬啃。没处躲没处藏,直觉得四面都是墙壁。
  
  细节点击
  
  高尔泰,1955年出生,江苏高淳人。著名美学家,旅美学者。1955年肄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美术系。1957年因发表《论美》被划为右派,开除劳教。1962年起,先后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兰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任职。现居美国,为内华达大学访问学者。著有《论美》《美是自由的象征》《寻找家园》等著作,与宗白华、朱光潜、李泽厚、蔡仪,并称为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
其他文献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目前中学生普遍厌学.中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本文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
我是从讲台上认识张悦老师的。  2003年秋,我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不久,主办了浙江省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大赛,要求一个地市派一名代表参赛。由于多年没有举办这样的大赛,各地都派出了顶尖商手,衢州童志斌、杭州郭初阳、台州包建新、嘉兴蒋雅云、绍兴陈阿三……可谓群英荟萃,俊采星驰。宁波市代表是张悦老师,执教《长亭送别》。记得她穿着一袭类似旗袍的绛紫色短袖长裙,姿态优雅,言语轻柔。她说出来的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良好的写作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练成的,这需要学生平时的经验积累,在生活中乐于观察,教师丰富的授课形式,开拓学生的写作思维能
现在越来越佩服香港电影偷工减料的水平。就说《长恨歌》吧,它就有这个能耐,愣是在整部影片中,视而不见故事的发生地的外景风光,而是整个把人物放在一个布景单调的室内环境中
微粒子观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基本的观念建构核心,微粒子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构从微观视角思考宏观世界的化学观念.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豫剧声腔的变与不变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雅俗共赏的品格具有“中和”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比其他地方性剧种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也因为此,豫剧仅仅用了不到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对一个学生而言应当是平等的,要想从整体上提
一提起范曾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画艺术。他的泼墨人物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笔墨浑厚、造型生动,塑造的人物飘逸潇洒、栩栩如生。然而如果说范曾是画家,他却文彩飞扬;如果说范曾是文人,他的画名早已远播四海。范曾的文与画珠玉璀璨,是当代中国画家中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鬼才…怪才…‘奇才”,一代艺术大师。范曾对自己的评述有二十四字: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人们
家国情怀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情感,接受时间洗礼的经典文学作品也包含着这种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也尝试将浓浓的家国情怀传递给学生,但是碍于古文语言的晦涩难懂,以及学习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在中职院校,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普遍偏低.而且,口语交际长期处于被漠视的地位.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