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教学设计

来源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rmation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到来,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共识与追求。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学,其前提是科学的教学设计。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要確切把握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本质内涵,处理好“四对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核心素养总目标、学科素养目标要求、学生的需要和一定的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基本原理和《课程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中诸要素及其逻辑关系予以系统谋划、组织与安排。
  关键词: 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教学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新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生成与发展的同时,培养与发展其生存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所必备的关键素质或能力——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和选择。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是关键,教学设计则是前提。从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情况来看,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取得共识,然而教学设计却存在许多问题与误区。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对教学的科学设计,以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下文将予以探讨。
  一、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教学设计:价值与内涵
  核心素养,即“关键能力”或“关键素养”,由英文“Key Competences/Key Competencies”翻译而来,它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和选择。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展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教育。我国对于核心素养教育已达成共识,并制定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林崇德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旨在深入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1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是关键,教学设计则是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由英文“teaching / instructional design”翻译而来。在这个概念由西方传入中国之前,我们通常用“备课”一词来表达类似的意义。加涅(Robert Mills Gagne)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1 史密斯、雷根(P. L. Smith,T. J. Ragan)认为:“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2 这就是说,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教学予以系统化的统筹与规划。
  瑞格鲁斯(Charles M. Reigeluth)认为,教学设计是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3 这就是说,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只有经过科学的设计,才能“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那么,何谓培养与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核心素养总目标和学科素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以及一定的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基本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中诸要素及其逻辑关系予以预先和即时的谋划、组织与安排的活动与过程。概括起来其基本含义有四项:
  1.教学设计要基于“核心素养总目标和学科素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以及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是教学设计的前提
  首先,核心素养总目标和学科素养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每个学科的教学设计都要基于总目标,实现学科素养目标。其次,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学设计要提前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知识结构、身心发展状况与程度等,据此决定并设计如何施教,以发展其核心素养。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备学生”。此外,教学设计还要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来进行。一方面,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又涉及学习的先后顺序和数量等问题;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社会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确定学习任务,这一任务一般通过《课程标准》、课程方案予以明确规定。因此,教学设计要考虑教学任务来进行。
  2.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基本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这是教学设计的本质要求
  首先,教学设计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原理。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它有自身理论体系和规律,教学传承的是科学文化知识;教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是只有专业人士(即教师)才能从事的工作。另一方面,学习本身是有规律的,人脑的记忆与知识习得也有规律。其次,教学设计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过程方法、管理系统的方法、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等,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所应遵循的。可见,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只有依据科学理论,遵循教育规律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方能做到科学设计。
  3.教学设计要“对教学活动过程中诸要素及其逻辑关系予以预先和即时的谋划、组织与安排”,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首先,要对教学活动过程中诸要素予以设计。诸要素包括预期的目标(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生发展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措施、条件与教育技术、突发事件处理、基本程序等。其次,厘清教学活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对诸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设计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等逻辑关系不能颠倒。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活动过程中诸要素予以提前设计,这仅仅完成了设计的一半,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本质还应该包括对诸要素进行的即时设计,即在课程教学中即时进行的微调、修正与完善。“即时设计”是再设计过程,是对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是提高与完善教学设计的需要,是确保教学实效的需要,也是完善教学方案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所以不能将教学设计仅仅理解成“提前的设计”,“即时设计”同样重要。   4.教学设计是“予以预先和即时的谋划、组织与安排的活动与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与内在本质
  教学设计是谋划、组织与安排的活动,活动的组织要科学合理,前后次序、时间要安排得当,一個个教学设计活动组成了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师教学设计开始到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这都是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设计要坚持过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原则,即“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中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1 过程管理按PDCA模式运行,即以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顺序循环往复地进行。
  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教学设计:先决条件
  指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至关重要。要想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予以有效、科学的设计,其前提是处理好如下四对关系:
  1.正确认识核心素养与基本能力的关系
  核心素养,也称为“关键能力”,即在众多能力中起基础和支撑作用的那些能力。所谓基本能力,是指在完成某一项工作或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本质而言,学校教育就是教师指导与帮助学生通过获取知识,最终生成与发展能力的一个过程,即发展其一般能力,培育其创造能力和特殊能力。这也是学校教育的追求。2 然而,人类社会已进入以“知识爆炸”和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学校教育要在促进学生能力生成与发展的同时,培养与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指向的是基本素质,“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的培养指向的是个人应该具备的实践取向的能力与素质,这里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对其成员的要求。因此,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必须兼顾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不能顾此失彼。
  2.正确把握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从任务指向来看,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的总目标。那么何谓学科素养?笔者认为,所谓的学科素养,简言之就是在学校教育中,通过某一学科的教学实施帮助学生达到的某一关键能力或素养。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的总目标,而学科素养是学生通过某一学科知识的学习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可以说是分目标。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核心素养总目标的实现建基于各相关学科素养目标的实现。从教学角度讲,核心素养总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相关学科课程,当然也包括非学科课程(主要是隐性课程)来共同完成。因此,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非学科课程作用的发挥。在学科教学中,各个学科以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为前提,进而发展学生的各学科素养,最后一起承担完成核心素养总目标培养的任务。因此,完成核心素养总目标的任务,需要寓“总目标”于学科素养目标的实现之中。
  3.正确理解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必须正确认识与厘定二者关系。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的总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3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体现了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4 笔者认为,“课程目标在课程规划与课程实施过程中设定或形成,是通过课程的实施,学生在一定教育阶段内其知识、能力、品格、身心素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应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是教育目的与学校培养目标在课程及其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体现。”5 这就是说,课程目标是在“核心素养教育”这一总目标的前提下,课程及其实施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目标。课程性质与内容不同,对完成核心素养总目标的贡献与作用不同,各个具体课程目标的实现,从不同的侧面分别指向与完成核心素养这一总的目标。核心素养需要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来达到。从某种意义而言,在学校教育中实现“课程目标”是手段,而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才是根本目的。可见,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认识与处理二者的关系,对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4.正确处理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核心素养这一总目标为课程规划与实施提出了基本要求。然而,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换一句话说,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从课程运作的视角来看,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因此教学目标的实现又是课程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与形式。对学校教育而言,课程是学校教育得以实现和学生素养生成与发展的介质。可见,课程目标的实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课程目标最终还是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达到的。因为教学及其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核心素养总目标的基本手段和前提。
  三、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教学设计:基本方略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教学设计,要正确把握教学设计的本质内涵,妥善处理好上述“四对关系”,在此基础上采取如下基本方略:
  1.科学“分解”与“细化”素养目标
  学科教学设计首先要通过科学“分解”与“细化”核心素养总目标,据此再明确本学科素养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学科教学通过完成学科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再通过学科素养目标的实现以完成核心素养总目标。核心素养总目标需要通过学科素养目标的实现来达到,而学科素养目标的实现又建基于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教学设计中,应寓“总目标”于学科素养目标的实现之中。不是把核心素养总目标和学科素养目标作为内容来“分解”与“细化”,而是“分解”与“细化”其基本精神。
  2.分别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
  学科教学目标是在核心素养这一总目标下,学科教学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学生发展目标是指通过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要学会获取知识、生成能力、养成品格、学会方法,即生成与发展相应的素质,特别是核心素养。因此,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要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下,根据相关《课程标准》,明确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是分别从不同的两个侧面提出的目标,虽角度不同,但目的相同。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的方式与手段,而实现学生发展目标则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与目的。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获取什么知识,生成与发展哪些能力,养成什么样的品格,学会何种方法,并设计确切、有效的评价方式与方法。明确并设计这两类目标尤为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3.统筹选择或建构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教学设计中,在了解学生发展水平、确定教学基本原则、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明确教学基本内容与任务之后,就需要选择或建构教学基本模式了。我国《教育大辞典》把教学模式解释为“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设置的教学活动结构”。1 美国学者乔伊斯(B. Joyce)和韦尔(M. Weil)认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2 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程式化的教学范型,是经过提炼、概括而建构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程式化的教学实施体系。在教学模式下,设计安排基本程序、内容、方法等。基本的教学模式选择或建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一是教学内容;二是学生发展现状;三是环境与条件。科学的教学模式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完整性、稳定性、适用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特征。正确把握教学模式的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辩证关系,选择或建构基本模式,对教学设计来说尤为重要。
  4.灵活选择与优化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选择或建构基本教学模式之后,就要考虑在整个教学中可能会用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了。所谓教学方式是指在课程教学活动与过程中所采用的形式,而教学方法是指在课程教学活动与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在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中,在基本的教学模式框架下,选择与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最为重要,它也最能体现教学功力与水平。这是因为:在选择与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中,既得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又得考虑学生发展状况;既得考虑具体的环境与条件,还得考虑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本身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等,有所侧重地选择与使用方法的活动与过程,这也是方法的优化(艺术)。
  5.客观设置与安排课程教学的保障与条件
  在教学设计中,还需要客观设置相应的教学保障条件,这一保障条件由软硬件、基本环境、教育技术等组成,是教学得以实施的外在条件。软件主要是涉及文献资料、信息、案例、成功经验等;硬件主要涉及教学场所、实物教具、电子信息设备、应用软件平台、小程序等,如微信、QQ、MSN、腾讯会议等网络线上平台、APP等。基本环境主要指适合教学的健康、动态、安静的适宜环境。教育技术主要是指那些比较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与手段。
  6.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的基本程序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是系统规划与安排课程教学的基本程序。具体而言,即根据核心素养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以及一定的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基本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设计与规划整个教学基本程序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次序、时间、教学组織与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优化原则、教学手段与措施、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方法、教师反思与指导学生反思内容与方法、教学持续改进措施、练习与训练、作业布置与评价等所有可能涉及的要素,予以统筹、规划、组织与安排。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
其他文献
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认识、归纳、描述自然的结果。先秦著作《尸子》中有云:“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往古来今,即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environmental flow(e-flow)assessment and supply,but e-flow shortages remain common in many urban rivers.In addition to know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activities of rice beans(Vigna umbellata)fermented by Bacillus amyloliquefaci
BACKGROUND Diabetic mastopathy is a rare benign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at mainly occur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women with type 1 diabetes.It has also
A compact multi-throttle aerostatic guideway is the preferred structure for high precision and acceleration motion in the variable-slit system(VS)of photolithog
BACKGROUND Neoadjuvant treatment has become a standard of care for borderline or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and is increasingly considered even for up-f
中国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主要是为了实现对财政超收的有序管理、弥补赤字、满足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本文利用1994~2018年财政预决算数据,分析了中央和各省级政府预算稳
研究发现,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整个过程,从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及评价到教学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因此,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认证
BACKGROUND Floating elbow along with ipsilateral multiple segmental forearm fracture is a rare and high-energy injury,although elbow dislocation or fracture of
学科融合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趋势。研究性阅读可通过对素材提供的内容进行衍生学习和深度理解,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因此,研究性阅读有助于改变人文学科独立分离的状态,促进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