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景区建设场址安全性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指导灾后区域环境的安全监测和生态修复工程,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分析高坡度地带和汇流流径区域地质灾害的三维虚拟模型.选取景观研究尺度为5 000单元粒度,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时间段深溪沟地质灾害区域的场址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引发灾害的关联影响因子包括坡度因子和汇流累积量分布因子,坡度大于50°且变化较大的带状区域生态环境较脆弱,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汇流累积出水口图与泥石流灾害图叠置后分析表明,众多地质灾害点均位于汇流出水口区域或流径上;应加强对灾后陡坡敏感带的安全监测管理和生态修复.最后,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的固土植被带建设规划和土地调整利用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关键词: 河流景区;建设场址;安全性评价;景观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PostDisaster Safety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Site of Scenic RegionFU Fei1,DONG Liang1,2,ZHANG Jian1,WANG Gang2
  “5·12”汶川地震后,受灾地区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对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的研究主要采用影响因子分析和评估方法.例如,利用GIS提取数据,进行关联因子研究、构建三维模型分析地质灾害安全性、分析数据与湿度模型相结合探索诱灾主因[110].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对地质灾害易发生程度的评价或预测模型的数字模拟实现方面[1112].文献[13]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模拟泥石流形成的地形特征,重点选择汇水量因子和坡度因子进行关联性分析.文献[1415]利用汇水量模型计算、坡度统计以及含沙量计算等方法,实现了对泥石流的仿真模拟.但上述成果还不能满足土地利用安全性分析和建设规划指导的需求.
  汶川地震后,都江堰虹口乡山体塌方严重,泥石流活跃,沿河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重建开发迫在眉睫,场址的安全性分析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选取虹口乡庙坝村重建场址和毗邻深溪沟泥石流发育区域作为研究范围,研究灾后重建场址的土地利用安全性.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第48卷第2期付飞等:灾后景区建设场址安全性分析
  虹口乡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山地坡面物质下迁剧烈,再加上区域降雨量过大,造成震后该区域泥石流灾害十分活跃.笔者通过采集地形数据及野外调查补充,并借鉴国内对泥石流模拟分析的成果,深入探索汇水量因子和坡度因子与自然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进而寻求在受泥石流威胁区域内有效实现景区开发建设场址土地安全利用的规划方法,并为灾区建设的生态安全性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数据来源(1) 数据类型.研究数据包括栅格图像数据和矢量CAD图像数据.栅格图像数据包括2007年震前都江堰虹口乡卫星航测图和地震、泥石流二次灾害后的航空影像图[16](图1).
  文献[14]借鉴空间分布式水文模型原理[15],跟踪从流域出口顺流向到每个上游单元的汇流路径,用汇流路径除以流速计算整个汇流路径的汇流时间之和,得到各个网格单元到达流域出口的总汇流时间.对各个汇流时间段内到达出口的所有单元的体积流和产沙量分别求和,得到出口的清水流量和泥沙流量,进而得到含沙量.汇流累积量分布因子是对泥石流危险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笔者借鉴GIS水文模型对泥石流的模拟途径,产生派生汇流累积量分布及出水口图,并与泥石流灾害图叠置进行分析(见图7).
  图7中a~g表示模型模拟汇流出水口.由于出水口以下为坡度较小的城镇建设用地区域,故汇流呈直线穿越城镇场址注入河流.图7中a~g为2010年泥石流灾害图显示的滑坡、泥石流冲击沟等地质灾害重点区域.显而易见,绝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均位于汇流出水口区域或流径上.汇流在出水口及注入河流路径过程中,流量极大,流速极快,表层土壤极易流失,因此,汇流作用是地质结构破坏、含沙汇流(泥石流)行径形成的一个重要内因.
  4灾后景区重建场址的土地安全利用规划策略(1) 灾后陡坡敏感带的安全监测和生态修复
  ① 灾后陡坡敏感带的安全监测
  利用GIS水文模型模拟研判,对建设场址周边山区区域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加强对陡坡敏感带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同时,在河岸生态景观廊道带注重防灾减灾功能的规划,减小城市对生态敏感区的干扰,加强生态敏感区的安全管理.
  ② 水土流失区的生态修复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主要通过降水、侵蚀、冲蚀地表而造成生态退化.通过控制土壤侵蚀,保持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稳定.地表基底是生态系统发育与存在的载体,基底不稳定,生态系统就不可能持续演替和发展.
  根据地质条件进行修复区分类,重点控制山坡坡度大、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差、高强度水土流失发生区.由于震后坡度类型更为复杂多样,可通过背沟、地埂、边涵和挡土墙等工程,基本遏制山坡地造成的水土流失.
  恢复植被和土壤,确保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植被恢复为基础,用人工手段使植被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植被自然恢复的过程通常伴随着适应性物种进入,肥力积累缓慢,土壤结构改善缓慢.确定不同等级的生态敏感区,严格控制或禁止人工干扰(如开垦农田、伐树等)和开发建设干扰(如山体爆破对敏感区的影响等).针对不同的地理条件,分别采取封山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人工植苗造林等措施,逐步恢复山区生态环境.
  (2) 灾后建设场址土地安全利用规划策略
  生态安全指自然生态系统是否影响人居环境安全,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遭人工环境干扰后,自身结构是否稳定安全.通过对灾后建设场址区域的坡度和汇流累积量因子进行分析,认为建设场址的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生态安全威胁,人工环境持续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使生态危机更趋严重,无法保持建设场址区域环境的稳定安全.因此,对建设场址的土地规划(图8)应从以下方面实施有效调控策略以改善生态环境.   ① 生态维育与控制策略
  加强泥石流孕育区中区域1~4的监控及水土流失治理.在坡度陡变带及邻近过渡区禁止开垦农田,加强林草固土建设.对城镇用地范围内地质灾害点a~g处的治理,采取增设30~50 m的固土林草带措施,既可防止地质结构进一步恶化,也可阻隔人工环境的干扰.
  在出水口a~g处以及沿汇流注河路径增设固土植被带,根据地形构建固土植被网络带,将城市建设用地、农田等镶嵌其中,形成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这一措施也将有效分割和削弱了人工环境的干扰影响.
  ② 生态保护与协调策略
  城镇用地范围内保留了较多的原自然植被带,加强对这些植被群落的有效保护,对维护建设场址的物种稳定及稳定与改善栖息地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汇流出水口a~d较密集,水流作用和人工环境干扰已引起多处地质滑坡,地质灾害点周边用地生态适宜性极差,其发展环境是不可持续的.故调整该区域的农田用地,使固土植被区与原自然植被区连接,形成拥有较大生态环境面积的生态涵养区,并以此逐步改善A~D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确保重建场址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图8建设场址土地安全性分析及调控策略图
  Fig.8Land safety analysis and control strategy map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5结束语采用组件式GIS技术,构建了数字高程模型及水文分析模型,以都江堰虹口乡庙坝村灾后重建场址及毗邻深溪沟沿山区域的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多发区为模拟区域,对地形坡度、汇流因子的关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坡度带和汇流流径区域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这与该地区实际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情况基本吻合.
  对河岸地质灾害孕育区的维育控制措施、建设场址的生态保护、安全调控措施的制定、山地河流景观的开发控制、旅游安全及防灾减灾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影响泥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复杂,受区域气候和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本文提出的数字高程模型分析方法在适用范围和功能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将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GIS技术应用于地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和场址安全性分析,改进传统的二维平面规划设计方法,应用于基于三维地形、水文空间分析的土地安全利用规划策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PEROTTOBALDIVIEZO H L, THUROW T L. GISbased spatial analysis and modeling for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in steeplands, southern Honduras[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4, 103: 165176.
  [2]TASSETTI N, BEMARDINI A. Use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GIS technology for assessment of landslide hazards in Susa Valley[J]. EARSeLe Proceedings, 2008, 7(1): 5967.
  [3]DHAKAL A S, AMADA T. Landslide hazard mapping and its evaluation using GIS: an investigation of sampling schemes for a gridcell based quantitative method[J].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2000, 66(8): 981989.
  [4]IBRAHIM W, RAINIS R. Modeling landslide using GIS and RS: a case study of upper stream of Langat River basin[J]. Malays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4(5): 113122.
  [5]GORSEVSKI P V, FOLTZ R B. Statistical modeling of landslide hazard using GIS[C]∥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Federal Interagency Sedimentation Conference. Reno: [s. n.], 2001: 103109.
  [6]LEIR M C, ENGLISH R R. Statistics and GIS: tools for landslide prediction in the reduction in the lower Fraser Valley[C]∥Southwestern British Columbia, 47th Canadian Geotechnical Conference. Nova Scotia: [s. n.], 1994: 588597.
  [7]RAMAKRISHNAN S S, KUMAR V S. Landslide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a GIS based approach[J]. Indian Cartographer, 2002(5): 192195.
  [8]GRITZNER M L,MARCUS W A. Assessing landslide potential using GIS, soil wetness modeling and topographic attributes, Payette river, Idaho[J]. Geomorphology, 2001, 37: 149165.   [9]杨健,李海波,余波. GIS在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J]. 中国水运,2010,10(1): 7475.
  YANG Jian, LI Haibo, YU Bo. GIS application in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diction[J]. China Water Transport, 2010, 10(1): 7475.
  [10]杨泰平,唐川,齐信. 基于GIS技术的汶川8.0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 灾害学,2009,24(4): 6872.
  YANG Taiping, TANG Chuan, QI Xin. Evaluation on geological disasters triggered by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based on GIS technology[J].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2009, 24(4): 6872.
  [11]刘连中,罗培. 基于GIS的重庆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 105108.
  LIU Lianzhong, LUO Pei. GISbased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assessment system for Chongqing[J].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5, 22 (3): 105108.
  [12]高治群,薛传东,尹飞,等. 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及其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应用[J]. 地质与勘探,2010,46(6): 11121118.
  GAO Zhiqun, XUE Chuandong, YIN Fei, et al. GISbase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ssessment of areas prone to geological hazards: a case study of Jinning county, central Yunnan province[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10, 46(6): 11121118.
  [13]罗晓娟,杨时英,胡炳坤,等.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泥石流沟谷地形特征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2009(增刊): 222224.
  LUO Xiaojuan, YANG Shiying, HU Bingkun, et al. Study of debris flow gully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digital altitude model[J]. West China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2009(Sup.): 222224.
  [14]杨宇,管群,胡凯衡,等. 基于GIS的泥石流流域分布式水文计算系统[J]. 计算机工程,2010,36(5): 260262.
  YANG Yu, GUAN Qun, HU Kaiheng, et al. GISbased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computational system of debrisflow watershed[J]. Computer Engineering, 2010, 36(5): 260262.
  [15]谢华,都金康,胡裕军,等. 基于汇流时间方法的空间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12): 7578.
  XIE Hua, DU Jinkang, HU Yujun, et al. Study on spatially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based on routing time method[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 27(12): 7578.
  [16]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四川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高清地图[EB/OL]. [20100825] http://www.sbsm.gov.cn/article/chyw/201008/20100800071748.shtml.
  [17]汤国安,杨昕.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29445.
  [18]姚媛,常江,冯钰,等. 城市规划中地质灾害影响的研究[C]∥第八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15318.
  [19]张洪,况明生. 基于GIS的云南省海子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6): 139142.
  ZHANG Hong, KUANG Mingsheng. BasedGIS the risk assessment of debris flow in haizi valley basin of Yun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6, 31(6): 139142.
  (中文编辑:秦萍玲英文编辑:兰俊思)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SHP: Shape格式文件,文件名*.shp。TIN: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不规则三角网络结构)
其他文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组织公民行为;组织认同感;工作投入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同关注焦点,其与员工工作行为的关系也得到了深入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从员工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两个视角来解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论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员工工作投入在企业社会责任
期刊
关键词:损失厌恶;金融市场;计算实验金融学;行为金融理论;风险偏好;市场质量  摘要: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特征,面对损失时,投资者表现出风险喜好,而面对盈利又会变得风险厌恶。而计算实验金融模型研究表明:损失厌恶投资者的存在不仅能够提高市场收益,减弱市场波动,还能有效降低价格与基础价值的偏离程度,从而提高市场质量。因此,深入研究投资者的损失厌恶特征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机理对于市场监管、资
期刊
摘要: 为了使起重机箱梁结构轻量化,以竹子为仿生对象对正轨箱梁横向肋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通过研究竹子结构特征参数的自然分布特性与受力特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受力截面对应不同的等效节间距;考虑加劲肋间距对结构刚度和强度指标的影响,设定加劲肋极限间距,建立了正轨箱梁加劲肋变间距等稳定性优化策略,结合有限元弹性屈曲分析进行迭代优化,实现了加劲肋变间距等稳定性设计.研究表明:优化求解速率随偏差率增大而增大
期刊
摘要: 为使小推力发动机航天器在航行中实现轨道快速机动并有效节省燃料,提出了基于拟谱法的航天器轨道转移轨迹优化方法.采用改进的赤道轨道根数,基于高斯动力学方程建立了航天器轨道转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克服了经典轨道根数当偏心率为0, 或者轨道倾角为0° 或90°时的奇异问题,给出了航天器轨道转移燃料最优性能指标函数以及终端约束和路径约束条件;采用拟谱法,将原始的连续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利用
期刊
摘要: 为研究航路交叉点附近两飞机之间标称距离随时间变化导致的碰撞风险,引入到达时间间隔变量,建立了航路交叉点处碰撞风险模型,提出了一种航路交叉点处标称距离随时间变化的碰撞风险估计方法. 算例结果表明:当航路含有一个交叉点时碰撞风险数增加了1.147×10-7;碰撞风险随航迹夹角的增加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加, 3种不同速度组合的碰撞风险均在航迹夹角区间(70°,75°)内达到极小值.利用该模型能
期刊
摘要: 为研究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净浆流动度法测试不同新鲜度、不同温度、不同湿度的水泥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采用Zeta电位仪测试表面电荷、激光粒度仪测试平均粒径、X射线衍射仪测试物相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度较低、温度较低、湿度较高将导致水泥与聚羧酸减水剂饱和掺量点更低、流动度更高,即相容性更好;新鲜度较高的水泥相对于新鲜度低的水泥Zeta电位高出1.86 mV,平均粒径高
期刊
摘要: 为解决Volterra频域核辨识困难的问题,探讨了多音信号激励下Volterra频域核的输出性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音激励的Volterra频域核的非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选择具有合适频率基的多音信号作为测试激励信号,使各阶核的输出频率成分具有唯一性,进而利用Vandermode法使各阶核的输出分离.推导出了Volterra频域核的辨识公式,并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
期刊
摘要: 为确定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的合理单元长度,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列车荷载、纵、横向荷载、温度力、温度梯度作用下不同单元长度轨道结构的应力、应变响应;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长度单元板的裂缝宽度及所需的最小配筋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单元板长度越大,内部应力、板端位移量和板中裂缝宽度越大,满足裂缝宽度限值的配筋率越大;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板的长度宜小于8.0 m,推荐兰新二线采用长6.5 m的单
期刊
关键词:民主;多数决定;公意;共同利益;共同同意
期刊
关键词:海外华人;寒胭;网文;家国情怀;感伤情结;忧惠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