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澧县一中校园内有一座山——三凰山,据《直隶澧州志》记载,古为澧州城内八景之首。澧县处平原地带,说“三凰山”是山,不过是几堆土丘罢了,杂草丛生,荆棘遍野。偶尔只有几个野孩子攀爬,成年人很少上去,我却是个例外,天朗气清之日,常去走走。
每次登上三凰山,总能想起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蟑们在这里弹琴……”
孩子本能地亲近自然,追求自由,孩提时代的鲁迅也不例外。登临的次数多了,时间一长,我发现,创造力旺盛的人都喜爱荒原野草。
宋代理学家程颢书窗前常杂草丛生,有人问他为何不除去,他说:“常见造物生意。”不除杂草,以观造物主生意之不断也。宋、元之际的诗人翁森写了《四时读书乐》组诗,其中一句便是“绿满窗前草不除”。
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与高耸的大树相比,革是如此微小;与姹紫嫣红的鲜花作伴,草是那样平淡。生根于赞瘠的土壤,以其顽强的生命,倔强地破土而出,以其不择地而生的性格孳生蔓延,人间开始出现一片新绿。这片新绿的种子随风披靡遐迩,造成了绿色的世界。春风助其生,野火遏其长,然则它带给人间的喜悦,是毋庸置疑的。
将草比附于文艺,则有“革根文化”。专业的文艺家们往往从草根文化吸取丰富的营养,远在春秋之世,孔子删诗,留下诗三百。剔除桑间濮上之音,删去郑卫淫逸之词,目的只有一个,即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这“思无邪”正是“正心”、“诚意”的前提。历史上凡是得以流传的经典文化著述,都不会忘记这精神上根本的追求,而这“根本善”本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发掘则有之,不发掘则销遁。
我常常冥想幼年的鲁迅在百草园时的情景。我注意到,鲁迅从幼年起,眼睛就是向下看的,他不是向上眺望巍峨的大树,而是向下观察荒园中的野草,琢磨草间的油蛉、蟋蟀,断砖下的蜈蚣、斑蝥和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的叫天子。他在野草丛中长大,感到了蓬勃的生机,体会到了无限的趣味。
有人说,人应该不时的赤脚在泥土上走一走,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那么,校园是否也因该留下一块荒芜的“百草园”,鼓励孩子去攀爬,甚至去撒野,感受造物主生生不息的活力呢!
每次登上三凰山,总能想起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蟑们在这里弹琴……”
孩子本能地亲近自然,追求自由,孩提时代的鲁迅也不例外。登临的次数多了,时间一长,我发现,创造力旺盛的人都喜爱荒原野草。
宋代理学家程颢书窗前常杂草丛生,有人问他为何不除去,他说:“常见造物生意。”不除杂草,以观造物主生意之不断也。宋、元之际的诗人翁森写了《四时读书乐》组诗,其中一句便是“绿满窗前草不除”。
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与高耸的大树相比,革是如此微小;与姹紫嫣红的鲜花作伴,草是那样平淡。生根于赞瘠的土壤,以其顽强的生命,倔强地破土而出,以其不择地而生的性格孳生蔓延,人间开始出现一片新绿。这片新绿的种子随风披靡遐迩,造成了绿色的世界。春风助其生,野火遏其长,然则它带给人间的喜悦,是毋庸置疑的。
将草比附于文艺,则有“革根文化”。专业的文艺家们往往从草根文化吸取丰富的营养,远在春秋之世,孔子删诗,留下诗三百。剔除桑间濮上之音,删去郑卫淫逸之词,目的只有一个,即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这“思无邪”正是“正心”、“诚意”的前提。历史上凡是得以流传的经典文化著述,都不会忘记这精神上根本的追求,而这“根本善”本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发掘则有之,不发掘则销遁。
我常常冥想幼年的鲁迅在百草园时的情景。我注意到,鲁迅从幼年起,眼睛就是向下看的,他不是向上眺望巍峨的大树,而是向下观察荒园中的野草,琢磨草间的油蛉、蟋蟀,断砖下的蜈蚣、斑蝥和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的叫天子。他在野草丛中长大,感到了蓬勃的生机,体会到了无限的趣味。
有人说,人应该不时的赤脚在泥土上走一走,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那么,校园是否也因该留下一块荒芜的“百草园”,鼓励孩子去攀爬,甚至去撒野,感受造物主生生不息的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