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引导基因重组人溶瘤腺病毒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初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EUS引导基因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自2007年5月-12月,共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于EUS引导下将H101分3点注入瘤体内,第2、9、16天行吉西他滨全身化疗,1个月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灌注成像技术观察肿瘤体积改变及瘤体内部血流灌注情况,记录临床指标的改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6例患者均按预定计划完成治疗,其中5例肿瘤体积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缩小(18.21%~38.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1例肝脏转移灶明显缩小。灌注成像显示治疗后2周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49),血流量、血容量及表面通透性呈有利改变。2例卡诺夫斯基量表评分提高,3例疼痛评分明显下降。3例患者已死亡(生存期分别为2.5、2.5、3个月),3例仍存活患者生存期分别为3、5、1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流感样症状,1例患者发生轻症胰腺炎。结论结果初步提示EUS引导基因重组人5型腺病毒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安全、可行,与吉西他滨联合具有潜在缩小肿瘤体积、破坏肿瘤血供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其他文献
患者男,34岁,囚腹痛10d,黑便5d,于2008年1月入院。腹痛部位为中上腹和左上腹,呈胀痛或隐痛。入院前5d开始柏油样便,每日一次,每次150~200ml,伴多汗,消瘦。入院杏体:体温37.5℃,脉搏120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螺旋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术前EUS、CT判断87例食管癌的分期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患者均未行化、放疗。环扫超声内镜进行操作,5例轻度狭窄病例扩张后再予EUS分期。结果 EUST分期总准确率为85.1%,CT无法区分T1、T2。对于N分期,EUS判断探及范围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5.0%,高于CT扫描的60.8%;CT探查纵隔淋巴结较EU
患者男,53岁,因“左中下腹剧痛伴血便7d”入院。患者入院前7d突然出现左中下腹部剧烈疼痛,持续约30min后自行缓解,此后时感腹部隐痛不适,排暗红色血便。入院后体检: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左侧腹股沟区见一半圆形包块.挤压包块回纳消失,内环口约三横指。直肠指诊:直肠壁光滑,未触及肿块,指套无血。诊断:左侧腹股沟直疝,血便待查。
期刊
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时,常会产生明显不适,因此采用适当的镇静措施,对于内镜检查非常必要。本研究是将监护镇静技术应用于胃肠镜的普查,在麻醉深度监测下指导用药剂量和浓度,采用3种不同的静脉注射方式,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期刊
患者女,35岁,胃底发现2枚隆起性病变,直径分别为4.0和1.5cm,均起源于固有肌层,在外院手术治疗,只发现并切除了较大的病变,遗漏小的病变,术后病理提示胃间质瘤,潜在恶性。患者拒绝再次手术,故转我科进行内镜下病变切除。胃镜检查示:病变位于胃底体交界大弯侧,呈半球形隆起,直径1.5cm,表面黏膜光滑,可见黏膜桥。
患儿女,2岁6个月,因间断腹痛、腹泻、发热、口腔溃疡1个月前来就诊。患儿腹痛为脐周钝痛,可按,大便后可缓解,大便为黄色稀糊状,含有黏液,7~8次/d,曾出现过柏油样便,发热热型不定。查体:慢性病容,消瘦,皮下脂肪少,上下唇黏膜可见5个直径0.5—1.0cm溃疡,覆黄苔,触痛。
期刊
患者女,52岁,反复腹泻2年,1周前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提示慢性结肠炎、乙状结肠息肉,病理报告腺瘤性息肉,轻度异型增生。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10/76mmHg,脉搏76次/min,一般情况好,未发现异常。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胸透、心电图正常。经常规准备后,行结肠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