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蝴蝶勾上高山的男孩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y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时常会想起4年前那个冬日的下午。
  我坐在物理竞赛的考场上,面对一纸的公式和模型深感绝望。那时我上高三,在全校被寄予厚望的理科重点班,成绩又在班里数一数二,参加竞赛是我作为优等生的义务。几乎是学生时代的唯一一回,我打算反抗:我把试卷翻到背面,“唰唰唰”地写起了小说,起名为《北京以北》。故事在我脑子里积攒有一段时间了,那是一个出生于江南的少年的故事,他偶然发现自己是京城旗人后裔,于是北上探寻关于祖辈的真相。
  小说被我顺手投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意外入选,然后我去上海参加复赛,拿了一等奖。出版商找上门来,说能把我包装成畅销书作家,我没怎么考虑就拒绝了——事实上,那篇《北京以北》写完后,我再也没有勇气读它。它是一个前17年都在贫瘠和庸常中度过的男孩的幻想产物,而我怎么能有资格和那些光彩夺目的作家共享“作家”这一称号?我继续顺着“品学兼优尖子生”的路子撒腿狂奔,仅仅把那个冬天视为正确路径以外的一次还有点意思的变轨。高考我发挥得不错,成为当年的江苏省理科状元,有些媒体采访我,问我准备填报什么专业,我想更贴合这个热气腾腾的时代,又想继续写东西,于是回答:“新闻吧。”
  不幸,我再次当了逃兵。我有什么能力写作?这个疑问又从我的脑袋里钻了出来。有记者劝我,学新闻累;有长辈说,学金融稳当。于是我报了全国录取分数最高的商学院。
  我在商学院过得并不开心,像念理科的高中3年,被箍在了一个“没天赋、没兴趣,但结果还可以”的魔咒里。命运奇诡无常,我上大二时到人物杂志社实习,如同坠入爱河,从资料整理做起,做周边采访、写新媒体稿、写短报道,再到独立做长报道,兜兜转转,命运又把我推回写作的路上。我在写作方面的进步用肉眼可见,但对自己“何以写作”的困惑一直不解。
  这个困惑被部分解决是在这个月。我为 《人物》杂志撰写了关于作家双雪涛的报道。双雪涛是当下中国文坛备受瞩目的新星,他的代表作《平原上的摩西》也是2016年我读完的唯一的国内小说。和双雪涛的4次见面极其愉快,我捕捉到彼此的频率后,意外发现他拥有和我相似的履历:中规中矩的好学生,上大学时读了父母倾心的法学专业,他的第一本小说(同样能被归入幻想文学的范畴)则是在乏味的银行职员岁月里写出来的。
  我几乎不可遏制地问了他“何以写作”的问题,他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向我讲述了写处女作时震颤而又迷人的感受:“我常在深夜里战栗,因为自己的想象,和自己超越自己的想象,自己给自己的意外。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夜晚,一切存在未知,只有自己和自己的故事。”
  这是创作的巨大乐趣,而我一直在用近乎刻意的躲闪回避它。这和你的天资无关,和你的年纪无关,和你的成长轨迹也无关,仅仅是寫,持续写,一直写。我们常常以为创作是“有故事的人”的特权,其实不然,它是对每个普通人的尊严和生命力的礼遇。
  最近,我在阅读挪威作家克瑙斯高的《我的奋斗》,他受困于“编故事”能力的丧失,决心用普鲁斯特式的自传体记录过往的每一个时刻:为孩子换纸尿裤这场无法与之对抗的战争、像爆裂的一根水管的父亲的死亡……这些时刻在他的叙述下,笼罩着淡淡的光晕,就像克瑙斯高所说的那样:“时光如同来自四面的、节奏均匀的微波,将生活恒定不变地托升起来。除其中所含的细节以外,一切总是千篇一律。”
  我无法确认自己何时才有在笔端召唤记忆的勇气,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会成为一名忠于自我、忠于内心的写作者。如同双雪涛喜欢的斯坦贝克的那句比喻:“作家最好的状态是追逐蝴蝶的男孩,被蝴蝶勾引上了高山。”
  从少年时代的余烬走出,上山的路大概有一生那么漫长。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顶点见。
其他文献
村莊里的孩童总爱玩闹,累了便倚着粗壮的树干歇息,让清风在树的荫庇下吹开黏着头发与皮肤的汗水。这棵树对我而言便是我的父亲,他远在千里之外,但我仍有愧于他。  父亲在我小学时便调往外地工作,一个星期也见不了几次面。每次回来,他总是带着许多需要换洗的衣服,偶尔有些许零食——这是他特意为我而备,可我却不曾用一朵花迎接他的回家。  他进屋后总是匆忙单手撑着墙脱掉鞋子,然后大步走向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快速而细致地
一度因为“造型太丑”掀起争议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揭开庐山真面目后,成了今年暑期档的爆款。“丑哪吒”逆风翻盘,这是一个经典人物原型的正常打开方式——“经典”之所以有存续的能量,在于历史的遗产中不断被注入当下的活力,“谁动了我们的哪吒”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哪吒闹海》公映,电影里矛盾冲突的顶点,是白衣少年在滂沱大雨里自尽:“爹爹,我把骨肉还给你,不连累你。”自此,
我和书的故事,从我出生时就开始了。我的名字里有一个“书”字,妈妈说,希望我能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我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妈妈给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两三岁,不识字。于是,《三字经》就成了我的启蒙教材,每天晚上妈妈忙完工作后,都会给我读上一两句,然后讲背后的典故。当时的我懵懵懂懂地看着“人之初、性本善”这类深奥的句子,想着妈妈什么时候给我讲下一个故事。就这样,妈妈牵着我的手,翻过一页又
摘 要:文章基于主动学习理念,探讨了支持幼儿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以寻找教师工作的新方向。对幼儿来说,班级益智区是充满吸引力并极具挑战性的。在班级益智区,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自由探究,结合探究条件的改变,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幼儿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益智区;主动学习;多元融合;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
札幌眼下正是割冰的盛时。不,也许应该说是割雪。  今年的札幌,比起歷年来雪都下得多。这不,进入二月之后,又忽然下起来了。  讽刺的是,往年一到二月初旬的雪节,雪就下得少,因而引起骚动。自卫队出动卡车,从近郊向真驹内和大通公园的会场里运雪。但是,等到雪节刚结束,大雪纷纷而降。今年也是一样。  一月,西高东低的气压分布比较稳定,气候寒冷,雪也少。进入二月,气压分布失衡,大雪就来了。  下雪天气候温和,
一晃都年近六旬了,说不注意身心健康那是假的,但上升到正经八百的“养生”高度,又似乎不那么对味儿。  因为我做的,用冯小刚的话说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不过,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  这观念打远了说,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我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  受家庭影響,我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或者是医生,人生规划里完全没有“演员”这个行当。
水晶簾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一树桃花开了,开在木窗前,像一页诗经。  每年的春天,我总喜欢去看桃花,桃花是春天的主角。一进入桃园,便被扑面而来的粉色俘获,一树树,一串串,千朵万朵连起来一片片,像天上的祥云,偶有稀疏的几枝,亦有着诗境的灵动。  桃花的优雅与风韵只给懂桃花的人。桃花出现在原野里,像西施出现在吴宫,莲步轻移,罗裙微动,明眸善睐,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在桃花丛中走着,仿佛是入《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
那个地方叫盐坡尾。海边的一条村。  跟南方大部分村庄一样,盐坡尾高高矮矮的房子散落在簕竹中间。竹林中间辟出一条泥路,串通村子东西两头。出村子,要么从村西出,要么从村东出。  竹子是天然屏障,护卫着这个村子。  一九四九年某日,夕阳西下,鸡狗声不闻,村子笼罩在死寂之中。外婆说,鸡抓到笼子、猪狗赶到小屋,都关起来了。女人带着孩子,关着门,躲在家里的墙角处。所有男人拿着禾镰、禾叉、大刀,集中到东西两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