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君子在共同体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w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先秦儒家所设计的君子人格诞生于“礼崩乐坏”的时代之中,以期实现社会秩序的统一。由此可见,君子人格不仅具有修身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作为个体的“君子”与作为共同体的“社会”是紧密相联的,在共同体中担当着政治治理的主导者,成员互动的协调者以及文化创造的开拓者角色。
  关键词:君子;共同体;角色定位
  共同体由什么样的成员组成,在先秦儒家看来,这样的成员便是“君子”。我们知道,自古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始终贯穿着对“君子”内涵的挖掘,钱念孙先生认为“对君子文化的研究就绝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考察和纯学术的审视,而更是一种重新认识自己、树立文化自信、张扬国格人格的理性洞悉和时代确证。”[1]“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多达107次,虽有个别几处的“君子”意指“君主,君王”之意,但绝大部分是描述何为现实中道德修养的代表人物,这既是孔子教化他人的手段,也是希望通过个体在共同体中实现从普通人向君子的转变,使得社会变成“君子社会”。即作为个体的“君子”与作为共同体的“社会”是紧密相联的,君子在共同体中担当着政治治理的主导者,成员互动的协调者以及文化创造的开拓者角色。
  一、君子是共同体政治治理的主导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礼记》最早设想了人类社会的最高状态——大同之世。大同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天下是公有的,选举德才兼备的人来治理社会,而普通百姓也都能以道德作为生活的准绳。虽然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的构想,但为君子社会刻画了终极蓝本。君子社会与西方柏拉图的共同体主义相类似,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哲学王”的命题,他所设计的“金银铜铁”三种人各司其责,服从城邦的善,在柏拉图看来,一个秩序良好的共同体是一个正义的共同体,是符合德性的共同体。可见,社会的好坏评判首先是考量作为组成这个社会的成员的好坏,而君子作为共同体成员中的“精英”,承担着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责任。陈嘉映教授曾在《何为良好生活》一书中指出:“孔子关于君子的刻画,可引来作为良好生活的图画”。[2]在孔子看来,君子的思想行为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儒家的理想人格,无论是仕途官场,还是黎民百姓都呼唤君子人格。
  处于礼崩乐坏的乱世中,孔子试图从恢复礼乐教化入手,期待重回周王朝治世,因此孔子主张在政治上效法先王,而在此背景下所设计的君子人格便是实践“礼”和“仁”的人群,始终坚持维护社会的稳定。在孔子看来,君子是“修己”与“安人”的统一体,不仅有修身要求,也有政治责任。那么君子如何参与到政治中去,在这一问题上大致有两种路径。一是仕途,自世袭制瓦解之后,一些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君子,因才德兼备,同时出于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改良政治的目的,在体制中得到资格进入到各级权力机关中去,成为共同体意志的代表。因此,作为德才兼备的君子有资格参与政治,执掌公共权力,改良政治。二是倘若君子不出仕,亦可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改良社会的作用。“为仁由己”,仁是君子主动性的体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仁”是君子得名的必然条件,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君子的责任和义务便体现为“仁”,君子需要在家庭关系乃至社会关系中践行“仁”。君子的行为是出于自觉自愿的,而不是从众的心理。在不违反国家政令和社会准则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追求什么样的理想,在此基础上,君子更进一步,主动担当起推动社会生活的责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这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世奋发有为的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重要原则。
  孔子认为君子除了具有内在的“仁”以外,还要知人,所谓“知者不惑”,其中的“知”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知,侯外庐先生说:“孔子的知识论,在以人弘道,故知识又为君子治命道、知礼、知言、知道的‘人事’手段。”[3]对于君子而言,更有“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日》)的要求,君子知天命,才能成为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孟子指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尽心上》),孟子认为君子除了具有改善政治的功能外,还应当起到社会安定和谐的公共作用。荀子也提出:“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荀子·儒效》)在国家机器亦或是平民生活中,君子人格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君子以其德行表率小人,成为共同体的中心。有道德的君子并不是那种仅思想高尚的人,而是意识到自己应当做什么的人。从“知人”到“治人”体现了君子的社会公共作用。“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左传·昭公十年》)知行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经常被讨论的话题,更是传统儒学的核心话题之一,最著名的提法当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儒家君子人格的一个突出特征就主动关注民生,以民心为己心,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二、君子是共同体成员互动的协调者
  君子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君子应当凭借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责任义务,使得共同体的良好秩序得以可能。随着君子在共同体治理过程中的辐射范围扩大,共同体里也逐渐地包含了小人,敌人或是其他人群。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里的“同”是我们所说的共同体的“同”不是一个意思,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意思,孔子所说的“同”是人云亦云,人是己是,人非己非,没有自己的立场和准则,即与君子相比,小人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总是随波逐流,而君子则是能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将共同体中的其他人当作与自己同样的人来看待。当自己的主张被他人接受时,也应该促使他人的主张被接受;同样,如果君子不接受他人的主张,也不要以自己的主张强加于别人。由此可见,“和”就是指君子要尊重别人,在共同体中求同存异,和平相处。孔子以“周而不比”和“群而不党”描述君子的品格,便是肯定君子在与他人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展现的优良品质。“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君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能够注意自己的言行,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也能虚心地接受来自他人地想法,对于好的想法,君子会真诚地赞同,对于不好的想法,君子不会盲从附和,助长错误。对于君子自己来说,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他人接收,他也不会迁怒于此,心怀坦荡,保留意见而不抱怨他人和社会。孔子门下有一位多次与孔子发生冲突的门生:宰我。他曾提出改“三年之丧”为“一年之丧”,遭到孔子的指责。孔子如此评价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尽管如此,宰予被后人列于“孔门十哲”之一,是因为他曾跟从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齐国、楚国的“弘道”的贡献。以今天的眼光看,宰予独立思考的能力、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以及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恰恰符合君子人格所彰显的品质。事实上儒家学说的不断演化正是基于对于社会都动乱、政治败坏的批判和改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孔子依旧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但学者对于孔子以及儒家学说的研究皆是以批判性的眼光对其加以現实之思考。   杨国荣先生提出:“个体之域的观念、意识、品格无疑体现了对公共之域的社会生活的实质作用,而个体的正义感与公平社会的互动,则在更深的层面展示了以上关联。”[4]君子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将社会群体有序地连接起来,君子的一切道德行为,都是在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君子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进行换位思考,这样的行为有利于与他人的互动。君子应当把自己的道德和共同体连接起来,产生一种交互作用。君子追求自我的同时能兼顾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将“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他将更容易从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体中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共同体也将因他的存在而更富有活力。儒家强调“仁者爱人”,“爱人”要求君子在参与治理过程中既要注意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思想,也要注意可能对他人造成麻烦的不当行为,在对不正当的思想或行为的克制的问题上,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君子通过反思,认识到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在孟子的性善论中,孟子提出的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从人的社会性要求君子在对待他人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方式,孟子还提出了“反求诸己”的修养方法,他说“治人不治,反其智”(《孟子·离娄上》)在治理过程中,如果君子的行为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三、君子是共同体文化创造的开拓者
  一个社会的历史演变,其关键在于有无德才兼备且愿意主动奉献的人来促进社会进程。这种群体便是儒家所设计的君子人格。因此,除共同体政治治理的主导者,成员互动的协调者外,君子也具有在共同体中担任文化创造开拓者角色的功能。君子首先存在于家庭、家族之中,继而扩大到社会,及至世界,使家庭、社会、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曲礼》)社会的良好风气基于每一位共同体成员的道德修养,我们知道,礼记所描述的大同社会始终是最终理想,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共同体成员都是“善”的,而在共同体中的君子应当成为社会风气的开拓者。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近君子者”如何?在孟子与宋勾践的对话中,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孟子·尽心上》)古代的君子无论得志与否,总是以自己的言行表现唤起人们对于“道”的认识,引导人们归于“道”。孔子曾对学生子路,子贡对于管仲的批评给予了回应,他认为作为忠臣的管仲虽没有做到忠君,为公子纠赴死,但他转而选择辅佐齐桓公,最终使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基于历史文明的立场,看待管仲做出的贡献,比起大义,儒家所宣扬的忠君显得次要,管仲的故事体现了君子的社会品格。荀子沿袭了儒家君子人格在开拓文明方面的功能,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强化了君子的“精英”形象。荀子较孔孟时代较晚,处于战国末期,用荀子的来说便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荀子·解蔽》)的时代。荀子在谈及人与万物的区别时也认为“义”能体现人的生存价值:“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又“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荀子·修身》)朱承教授在讨论义利之辨与儒家公共性思想的关系问题时提出:“相对于‘利’的属己性,‘义’具有公共性的意味,强调要人的价值选择要符合更为公共、更为广泛、更为永恒、更为普遍的原则,而不仅仅是从‘小我’‘我所在的团体’利益诉求角度出发。”[5]对于天下之事,既无可又无不可,然必有所依,这就是“义”。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在面对重大抉择时,总是指向于“义”,也就是说,君子唯“义”是从。可见,在荀子看来,君子不仅是具有德性的个人,也是法的根源,推动文明世界的社会正义得以实现。
  四、小结
  可见,君子的言行并不仅限于道德实践,而是贯穿于社会共同体的方方面面。君子作为一种理想人格在儒学思想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性,君子的道德实践也是政治实践,充满君子的社会便是良好的共同体,君子社会强调了共同体中的成员自身道德品质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君子之所以君子,就在于其中凝聚了对社会发展的观察和思考,因而至今具有研究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现代社会,没有了“圣人”、“君子”等最高的道德象征對于社会大众的导向作用,现代公民要自觉资源从古代君子身上继承保留好的品质,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相一致,以寻求美好生活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钱念孙.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06-13(001).
  [2]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4.
  [3]侯外庐.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M].沈阳:沈阳教育出版社,1998.3.
  [5]杨国荣.成已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8.
  [6]朱承.义利之辨与儒家公共性思想的展开[J].哲学动态,2019(05).
其他文献
摘要:刑法严惩非法集资行为凸显出入罪门槛偏低、重罪与轻罪的界限模糊以及法定刑畸重等问题。从这些问题看出,我国严惩非法集资行为的刑事立法明显不合理:一方面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另一方面违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司法实践中主要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来严惩非法集资行为,因此应通过合理限制这两个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来解决我国刑事立法在非法集资行为中的缺陷。  关键词: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民间融资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催生出一种新兴的业态——P2P网络借贷。我国P2P网贷平台正在以每年400%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正常经营的平台已有6400余家,这种网络小额金融的新生事物释放出的创新力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传统借贷范围、对象和地域的限制,降低了传统金融的成本,弥补其不足,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然而,P2P网贷平台在悄然兴起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提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在我国分布的比较广泛,整体更加丰富。西安为我国的革命老区,同样具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能够为当地旅游提供重要条件,增加对经济结构的积极调整,在特色化产业积极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环保。同时,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也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为新时期社会发展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强大保障。基于此,在本文中,结合西安红色文化资源具体情
期刊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学会了科学应对。前方抗击疫情的行动仍在继续,后方企业开始逐步恢复生产。研究疫情阶段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市场需求、流通渠道和销售策略变化导致的营销困境,寻找挑战中的发展机遇以及提出相应对策,提出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实现多元化营销、优化营销策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发挥企业价值,实现在共同战胜疫情下,努力创新和实现企业经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营销;市场需求;整合
期刊
摘要:由植物病毒感染引起的作物歉收是农业生产中的持续问题。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造成的破坏并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来控制这些植物病毒非常重要。而PCR和建立在PCR基础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其灵敏、快速、简便等优点在植物病害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本综述就此着重论述PCR相关技术的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植物病毒检测方面做出了展望。 
期刊
摘要:面对重度贫困人员自我脱贫能力低下的棘手问题,通过亲身实践研究,思考出以下三个策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扶志提高重度贫困人员脱贫的内在动力;通过普及相应文化知识,促进重度贫困人员掌握一套抵御贫困危机的本领;通过帮助贫困者学习相关技能,促进就业增加收益。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舒缓重度贫困人员压抑已久的不良情绪,打造互帮互爱的的温馨支持家园。  关键词:重度贫困人员;自我脱贫能力;专业知识方法  贫困
期刊
摘要:阿金库尔之战是中世纪末期英法百年战争中具有代表性的战役之一,其不仅反应了当时西欧的主要军事战术与军队组织形式,同样也是军事史上少数战胜多数,纪律战胜人数,战术奠定胜利的经典之役。本文从军事史角度出发借用国外从人群流动建模方面的成果对这一著名历史战役的前因后果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百年战争;亨利五世;阿金库尔之战  一、百年战争的重启与亨利五世的军事行动  在亨利四世统治时期,亨利四世已经
期刊
摘要:互联网信息共享性以及快捷性使著作权的权利主体以及侵权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在互联网中,网络著作权侵权手段发生的变化,由于网络著作权无形复制等特点,存在深层链接等难以认定侵权的情况,因此本文要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在网络著作权保护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合理使用制度平衡权利人与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并探讨通过这一制度如何解决难以认定侵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合理使用;利益平衡  1传统著作权面临的
期刊
摘要:清入关后,为了满足皇室生活的需求,在直隶地区设立了大片的皇庄。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皇庄的管理、运行等各种制度也日趋完善,在这一时期影响了京畿地区的发展。乾隆以后,由于壮丁的反抗、租佃关系的发展,畿辅皇庄逐渐走向衰落。  关键词:清代;畿辅皇庄;庄头制  皇庄是由皇室直接占有的田庄,清代的皇庄主要分布于京畿、盛京地区,而畿辅皇庄是清代皇庄的主要组成部分。清入关以后,皇室在
期刊
摘要:真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少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列宁真理观的理论渊源入手,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列宁真理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意义。  关键词:列宁;真理观;主要内容;意义  列宁的真理观吸收了黑格尔真理观的合理成分,沿着马克思、恩格斯及普列汉洛夫等人开拓的哲学道路逐渐形成的,并在批判俄国马赫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国内学者关于列宁真理观的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