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和教学风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越来越重要,所以必须要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提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用能力。这样学生才有更加和谐的人文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71-02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越来越重要,所以必须要把握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其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使得语言训练的作用被分化,人们认为语言训练的特点就是功利性、纯理性化和纯记忆性,这严重影响了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区分好语言训练与传统的训练,现在的语言训练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文化的熏陶[1]。而且这一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语言技能训练,学生不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进行记忆,他们更需要做的是进行语言内容的理解,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和表现都是对教师的模仿,这一阶段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必须要发挥教师这一阶段的引导示范作用,使用更加规范标准的语言,提高其应用和发音的准确性。语文教师的教学是面对一个班的,所以教师的语言特点会影响到每个学生,对其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发展都有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语言表达。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语言训练的研究,在相应的课程教材中减少了语言训练的频率,但是不能否定语言训练在小学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充分发挥语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征
(一)科学性和规范性
作为一门比较严肃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必须要重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可以最准确的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规范,自己使用的语言也更加科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科学性对教材中的内容和句子进行准确把握,为学生传递真实性的内容,这样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才更高[2]。而且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应用更加科学的语言,并通过科学性的语言来点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体会到教师的思想,真正在科学观念的引领下提升其知识技能。如果教学中教师应用更加科学的语言来教学,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时才更加全面,他们可以更加客观的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或感情色彩,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也可以更加简练。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明确的表达题目,防止学生被题目的字面意思迷惑,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提出的意见,并鼓励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必须要应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达,防止受到传统教学语言的影响,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课文知识理解更加简单。小学语文教学还有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规范性,这样有利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培养,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规范性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小學生学习具体发音、语法和词汇,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现在很多年长的教师讲课过程中会掺杂一些方言,受到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师这样的影响,其以后的学习进度和答题正确率会受到直接影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进行普通话教学,为学生创造正确规范的语言环境,这样学生学习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因听不懂教师讲课而影响学习的情况。
(二)艺术性和情感性
语文教学是其他教学开展的基础,所以其不仅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文学的领悟能力和欣赏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就可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其中蕴含的情感。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语言的魅力,这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所提高。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教学必须要感情饱满,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有作者情感的倾注,所以学生学习时必须要置身其中才能真正品味欣赏到其中的美[3]。但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差,也受到自身阅历的影响,使得其阅读书籍或课文学习时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教学中要关注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帮助小学生在课文阅读和欣赏中可以理解课文,这样才能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课程开始的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课文范读,并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情感演绎,帮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的感情。比如在学习《长江之歌》课这一文讲时,教师在课程开始前要为学生播放有关的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爱国之情被唤醒,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爱国情操。当然,在课后学生也可以摘录自己阅读时遇到的优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4]。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把握,学生就可以真正体会到语文语言的真正魅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不仅具有科学性、规范性、艺术性和情感性的特点,而且语文语言还很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其具有好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更容易对新奇或好玩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条件,防止小学生因为学习语文课文时对书中枯燥的内容而降低自己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语文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5]。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讲解时,教师首先要自己将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对文章内容可以运用自己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学生的理解才更加深刻。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文学作品中来感受具体知识和书中的情感世界。这样学生就可以跟随着教师的思想来领悟真正的语文世界,这也是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的有效途径。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还不太成熟,也听不懂晦涩难懂的语言,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引导,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教学中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注意自身平时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趣味性、生动性和规范性,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立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5(27):66-67.
[2]姜淑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21.
[3]黄淑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J].吉林教育,2017(z2):104-105.
[4]魏树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J].亚太教育,2016(24):11.
[5]李鲁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探究[J].新校园(中旬),2018(2):5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71-02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越来越重要,所以必须要把握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其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使得语言训练的作用被分化,人们认为语言训练的特点就是功利性、纯理性化和纯记忆性,这严重影响了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区分好语言训练与传统的训练,现在的语言训练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文化的熏陶[1]。而且这一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语言技能训练,学生不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进行记忆,他们更需要做的是进行语言内容的理解,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和表现都是对教师的模仿,这一阶段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必须要发挥教师这一阶段的引导示范作用,使用更加规范标准的语言,提高其应用和发音的准确性。语文教师的教学是面对一个班的,所以教师的语言特点会影响到每个学生,对其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发展都有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语言表达。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语言训练的研究,在相应的课程教材中减少了语言训练的频率,但是不能否定语言训练在小学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充分发挥语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征
(一)科学性和规范性
作为一门比较严肃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必须要重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可以最准确的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规范,自己使用的语言也更加科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科学性对教材中的内容和句子进行准确把握,为学生传递真实性的内容,这样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才更高[2]。而且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应用更加科学的语言,并通过科学性的语言来点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体会到教师的思想,真正在科学观念的引领下提升其知识技能。如果教学中教师应用更加科学的语言来教学,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时才更加全面,他们可以更加客观的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或感情色彩,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也可以更加简练。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明确的表达题目,防止学生被题目的字面意思迷惑,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提出的意见,并鼓励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必须要应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达,防止受到传统教学语言的影响,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课文知识理解更加简单。小学语文教学还有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规范性,这样有利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培养,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规范性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小學生学习具体发音、语法和词汇,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现在很多年长的教师讲课过程中会掺杂一些方言,受到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师这样的影响,其以后的学习进度和答题正确率会受到直接影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进行普通话教学,为学生创造正确规范的语言环境,这样学生学习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因听不懂教师讲课而影响学习的情况。
(二)艺术性和情感性
语文教学是其他教学开展的基础,所以其不仅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文学的领悟能力和欣赏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就可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其中蕴含的情感。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语言的魅力,这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所提高。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教学必须要感情饱满,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有作者情感的倾注,所以学生学习时必须要置身其中才能真正品味欣赏到其中的美[3]。但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差,也受到自身阅历的影响,使得其阅读书籍或课文学习时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教学中要关注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帮助小学生在课文阅读和欣赏中可以理解课文,这样才能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课程开始的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课文范读,并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情感演绎,帮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的感情。比如在学习《长江之歌》课这一文讲时,教师在课程开始前要为学生播放有关的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爱国之情被唤醒,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爱国情操。当然,在课后学生也可以摘录自己阅读时遇到的优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4]。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把握,学生就可以真正体会到语文语言的真正魅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不仅具有科学性、规范性、艺术性和情感性的特点,而且语文语言还很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其具有好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更容易对新奇或好玩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条件,防止小学生因为学习语文课文时对书中枯燥的内容而降低自己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语文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5]。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讲解时,教师首先要自己将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对文章内容可以运用自己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学生的理解才更加深刻。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文学作品中来感受具体知识和书中的情感世界。这样学生就可以跟随着教师的思想来领悟真正的语文世界,这也是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的有效途径。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还不太成熟,也听不懂晦涩难懂的语言,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引导,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教学中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注意自身平时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趣味性、生动性和规范性,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立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5(27):66-67.
[2]姜淑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21.
[3]黄淑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J].吉林教育,2017(z2):104-105.
[4]魏树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J].亚太教育,2016(24):11.
[5]李鲁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探究[J].新校园(中旬),201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