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次同事气冲冲回到办公室,书本一甩,开始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样,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昏昏欲睡。其实这些情况,在我也经常遇到,颇感苦恼,大声怒喝过、批评责骂过,效果却都不能持久。愤怒之余,我很是困惑,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为何学生学习毫无积极性?
一次在操场上偶遇学习委员,一同散步谈心。当谈起课堂上同学们的听课状态时,他也饱含愧疚:老师,我们也都知道数学很重要,也想认真学习,可上课就是提不起精神。一语惊醒梦中人,静心细想,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大的责任应该在于教师自己。学生在数学课上昏昏欲睡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教师的课堂还不够精彩,难以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只好把老师的讲解当作催眠曲。
邱学华老师曾说:数学老师的成功是让学生喜欢数学。而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关键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对后续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情境激趣——课伊始,趣已生
巧妙的学习情境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数学课变得更富有数学味。
1.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
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天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静”的知识“动”起来。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时,我将主题图加以改编:动物王国里的小兔要盖新房子了,小猪们很热心,纷纷赶来帮它盖房子,希望帮它的房子盖得又坚固又漂亮。再结合情景图启发:你们瞧他们做得多起劲呀!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比一比,你能知道什么?学生的兴趣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习就变得轻松而有趣。
2.发人深省的问题情境
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老师为学生准备了颜色、长短都不一样的小棒,请学生挑选出几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尝试摆好后,老师提问:是不是只要是三根小棒都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得到并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从而自主建构起“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这一个正确概念,同时也明白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
3.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
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分类》这课时,教师问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说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时轻声慢语地讲解要求,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游戏融入课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将探究真理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4.亲切实用的生活情境
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出示事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校的全景图让同学欣赏,将学生置于校园之中,再提出问题:学校的操场很大,怎样去测量、计算它的面积?这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既能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又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二、语言激趣——课进行,趣正浓
“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耐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学生说笑逗趣,营造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1.课堂语言幽默
幽默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回答等老师加以评判时,说一句“恭喜你”,在学生认为对了的时候紧接着说“你答错了”,学生会觉得有趣;反之,在不自信的学生怯怯地答对了的时候,老师却故意皱眉头,学生就以为错了马上改过来,大家哄堂大笑,也会觉得挺有意思。经常这样子去培养学生,学生就会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2.教学语言简练
“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数学语言进行反复提炼,把冗长的文字表述简单的表达出来,做到干净利索、简洁精炼。如在《烙饼问题》一课中,当学生会烙3、4、5个饼后,提问:“那要烙6、7、8、9、10,你敢不敢接受挑战?。”我们要精心组织问题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精炼,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而且要有激励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避免教师在课堂中重复的话多。
3.评价语言到位
人是需要鼓励的动物,课堂中,到位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微小的优点给予适当的评价,对学生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像“我发现你在学习数学方面很有天分。”“你真是一个学习高手。”教师的到位的评价语言有如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能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三、材料激趣——课结束,趣犹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包含问题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我领会,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推理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包含问题的学习材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经历了观察、想象、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演绎等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教学《正比例》后,我出了一个题:老师想知道教学楼大约有多高,给你一块三角板和一条皮尺,你能测出来吗?又如,在学习了“混合运算”以后,我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扑克牌玩游戏——算24点,看谁先算出获胜。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看似困难又有章可循,经一番探究回过头再看此题便会欣喜不已,对此类题目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化学生的思维。”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各种情境中点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借助开放的教学材料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师营造的轻松快乐的语言环境里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使学习就会变得自觉和主动,让惊喜在孩子们的兴趣中生成。
一次在操场上偶遇学习委员,一同散步谈心。当谈起课堂上同学们的听课状态时,他也饱含愧疚:老师,我们也都知道数学很重要,也想认真学习,可上课就是提不起精神。一语惊醒梦中人,静心细想,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大的责任应该在于教师自己。学生在数学课上昏昏欲睡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教师的课堂还不够精彩,难以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只好把老师的讲解当作催眠曲。
邱学华老师曾说:数学老师的成功是让学生喜欢数学。而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关键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对后续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情境激趣——课伊始,趣已生
巧妙的学习情境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数学课变得更富有数学味。
1.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
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天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静”的知识“动”起来。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时,我将主题图加以改编:动物王国里的小兔要盖新房子了,小猪们很热心,纷纷赶来帮它盖房子,希望帮它的房子盖得又坚固又漂亮。再结合情景图启发:你们瞧他们做得多起劲呀!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比一比,你能知道什么?学生的兴趣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习就变得轻松而有趣。
2.发人深省的问题情境
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老师为学生准备了颜色、长短都不一样的小棒,请学生挑选出几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尝试摆好后,老师提问:是不是只要是三根小棒都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得到并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从而自主建构起“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这一个正确概念,同时也明白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
3.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
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分类》这课时,教师问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说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时轻声慢语地讲解要求,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游戏融入课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将探究真理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4.亲切实用的生活情境
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出示事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校的全景图让同学欣赏,将学生置于校园之中,再提出问题:学校的操场很大,怎样去测量、计算它的面积?这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既能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又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二、语言激趣——课进行,趣正浓
“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耐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学生说笑逗趣,营造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1.课堂语言幽默
幽默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回答等老师加以评判时,说一句“恭喜你”,在学生认为对了的时候紧接着说“你答错了”,学生会觉得有趣;反之,在不自信的学生怯怯地答对了的时候,老师却故意皱眉头,学生就以为错了马上改过来,大家哄堂大笑,也会觉得挺有意思。经常这样子去培养学生,学生就会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2.教学语言简练
“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数学语言进行反复提炼,把冗长的文字表述简单的表达出来,做到干净利索、简洁精炼。如在《烙饼问题》一课中,当学生会烙3、4、5个饼后,提问:“那要烙6、7、8、9、10,你敢不敢接受挑战?。”我们要精心组织问题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精炼,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而且要有激励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避免教师在课堂中重复的话多。
3.评价语言到位
人是需要鼓励的动物,课堂中,到位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微小的优点给予适当的评价,对学生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像“我发现你在学习数学方面很有天分。”“你真是一个学习高手。”教师的到位的评价语言有如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能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三、材料激趣——课结束,趣犹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包含问题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我领会,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推理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包含问题的学习材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经历了观察、想象、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演绎等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教学《正比例》后,我出了一个题:老师想知道教学楼大约有多高,给你一块三角板和一条皮尺,你能测出来吗?又如,在学习了“混合运算”以后,我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扑克牌玩游戏——算24点,看谁先算出获胜。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看似困难又有章可循,经一番探究回过头再看此题便会欣喜不已,对此类题目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化学生的思维。”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各种情境中点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借助开放的教学材料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师营造的轻松快乐的语言环境里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使学习就会变得自觉和主动,让惊喜在孩子们的兴趣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