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95例肝病患者中3种人细小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人细小病毒B19、人博卡病毒(HBoV)及人细小病毒4(PARV4)分子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南京95例肝病患者血浆中三种人细小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方法 分别建立人细小病毒B19、HBoV及PARV4感染的巢式PCR方法,确定其灵敏度与特异性;并对南京市某医院95例住院肝病患者血浆中三种人细小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建立的三种巢式PCR方法特异性好,检测灵敏度均可达10个拷贝.95例肝病患者血浆中检出B19感染2例(2.1%),HBoV感染9例(9.5%),且发现在5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中检出HBoV阳性3例,但未检出PARV4.结论 人细小病毒B19、人博卡病毒(HBoV)及人细小病毒4(PARV4)巢式PCR检测方法灵敏特异.从肝病患者血浆中检出了B19及HBoV。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派罗欣对ALT低水平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52例ALT低水平(ALT <2×ULN)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55例ALT>2 ×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接受派罗欣治疗48周,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HBV DNA下降值(log10拷贝/ml)在治疗
目的 调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感染率和感染源,评估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382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查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逻辑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微生物培养和鉴定分析感染源.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肝硬化住院患者感染率20.2%,77名患者感染,最常见感染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7例),感染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22.1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基因突变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MALDI-TOF-MS技术对24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相关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HBV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在24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共检测到763例发生碱基突变,其中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相关位点频率最高,约42.96%,其中突变位点主要为rtL180M(14.
目的 探讨珠海市冬春季节儿童诺如病毒(NV)、扎如病毒(SV)和星状病毒(AstV)等3种重要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2009年11月21日至2010年4月3日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腹泻儿童粪便样本,选取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筛查阴性的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NV、SV和AstV的特异基因片段,并对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3种病毒季节总检出率
目的 建立施马伦贝格病毒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施马伦贝格病毒S基因序列,应用DNAStar软件MegAlign程序分析其序列,利用PrimerExplorerV4软件在序列保守区域设计LAMP引物,即外引物、内引物,建立施马伦贝格病毒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结果 RT-LAMP检测方法对施马伦贝格病毒RNA的灵敏度达到10个拷贝,所用引
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一方面,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HAART)能够显著地改善艾滋病(AIDS)患者的症状,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重要的问题和缺陷.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个体差异会带来药物相关毒性,药物治疗只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杀灭病毒,一旦药物治疗失败就会产生耐药性病毒
期刊
目的 分析和评价北京市成年健康人群肠道病毒71型(EV71)血清保护抗体水平,为EV71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医院收集北京市健康成年人群的血样和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V71 IgG抗体,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方法进一步检测EV71中和抗体滴度水平.结果 检测成年人群486例,年龄分布为19~62岁,平均EV71 IgG抗体阳性率水平为40.3%,男性抗体水平与女性没有显著差异,EV
因本刊已被美国国公立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收录,该数据库要求收录期刊一律使用主题词标引,而不用关键词,因此,本刊多年来一直使用主题词标引,希望广大作者投稿时,亦用主题词标引,而不要用关键词,具体可参照:“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2002年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研究所编、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
期刊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伴发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AIDS伴发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检索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经实验室诊断艾滋病,经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治疗后周围神经损伤痊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数量减少.结论 免疫球蛋白治疗对HIV感染伴发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有治疗作用,对抗
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EAdv)是导致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发病率仅次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研究表明在免疫缺陷患者中EAdv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导致死亡.国内外有EAdv暴发或流行的报道[1].虽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C、D、G等其他亚型的腺病毒均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2],但EAdv仍以F亚群的40型和41型最为常见,其代表株分别为原型株Dugan-Hovix病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