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彩是一种光,是生命的源头,触及并显露出人的灵魂。电影色彩是昭示影片主题、塑造和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灵有利的造型手段之一,平面设计中因色彩的参与极大丰富了其内容和形式表现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解色彩在电影和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色彩;电影;平面设计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设计者,我们每时每刻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说是一种设计。所谓设计,就是一种为形成某种有意味的秩序与状态所作的有意识的努力。”维克多·帕帕奈克所阐述的是一种广义的设计概念,狭义上设计则主要通过视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艺术性创作活动过程。在艺术设计活动中色彩具有比文字、图形更直接和深刻的传达效果,能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影响。
何谓色彩?“色彩是一种光,是生命的源头,触及并显露出人的灵魂。”[1 ]色彩是人类去感知、理解、认识世界的重要元素,它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生活的灵魂。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和必要条件。色彩设计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运用色彩在视觉上对人的心理、生理等方面造成影响,或达到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效果。色彩设计在现代艺术作品中与产品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
在电影领域中,从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的黑白片进入到《浮华世界》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用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帮助电影在视觉上定义某个角色的性格弧线。
以光的三原色红、蓝、绿为例,红色对于视觉来说就如同咖啡因,它能够激发你的生命力,也能让你变得好斗、焦虑,出现强迫症倾向。红色可以激发出你潜藏的所有激情,将它们带到台面之上,或者带到你对电影的感受之中。红色等同于权力,但不具备道德指令性,在电影中,它既能赋予好人权力,也能赋予坏人权力,这依赖于故事的具体需要,就像在《绿野仙踪》中,邪恶女巫和多罗西都穿着红宝石色的便鞋。
因为我们趋向于在不同的色彩中首先看到红色,所以我们总会产生幻觉,以为红色正在向我们前进。因此,红色能操纵我们的空间感。比如,在西德尼·波拉克导演的《糖衣陷阱》中,当律师事务所向汤姆·克鲁斯所饰演的角色敞开大门时,摄像机正处于克鲁斯背后。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画面,正是克鲁斯所看到的景象;一面鲜红色的墙壁。它用视觉语言强调着她所象征的权力。红色视觉上富有侵略性,因此,电影所展示的这个空间似乎真的在向克鲁斯和我们的方向袭来,而且它看上去比实际上更狭窄。这也预示了克鲁斯将要在这个事务所中面临的境遇。他步入了一个令人精力充沛却没有为他提供太多与会空间的场所。
蓝色代表忧伤,它即像一片宁静的池塘,又像一条薄薄的被毯,宁静而冷漠。蓝色趋向于引发惰性,因此很少有电影会把蓝色作为主色。然而,在《跳出我天地》中,深蓝色被用来象征着父亲冰冷的决心,他要牢牢地控制住精力旺盛的儿子。而象征儿子的色彩则是黄色。当他们同时置身于厨房时,冰冷的蓝色与灼热的黄色在视觉上产生冲突,恰到好处地映衬了电影剧情的发展。
《肖申克的救赎》整体以灰蓝色为主色调,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观众感受到安迪的内心感受。蓝色能够让人们产生无助的感觉。当观众看到发生在蓝色环境下的恶行时,观众就会与无助的受害者产生同样的感受,蓝色不仅表现了囚犯的生活,也把观众放置在特定的心理位置上,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由此可见,电影色彩是昭示影片主题、塑造和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灵有利的造型手段之一,并能以一种激动人心的独特姿容,令人回味无穷,从而表现出电影感的美学价值。[2]电影色彩的设计,对于一部电影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极其重要的,尤其在现代电影中,色彩设计的美学价值取向已不仅仅是自然色彩的还原,生活色彩的复制,而是色彩作为艺术元素,是否反映现代人的真实情感与内在心理,在银幕影像中成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人类社会生活本质的替代,电影色彩的这些综合素质,其艺术与审美价值更是一部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设计是图形和色彩的二维形式展示,色彩的参与极大丰富了平面设计内容和形式表现的多样性,是设计的一个重要表达因素,它已经超越了图形和文字成为第一位的传达要素。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作为视觉传达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色彩运用方面与电影有许多相通之处。
1.个性化识别
如同电影色彩的设计中,通过某一特定颜色表现人物特性和民族文化一样,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分析企业形象和消费者的心理,设计出鲜明个性、独特的色彩使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市场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流行产品造型、色彩一窝蜂涌向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下要脱颖而出,就需要企业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和风格来表现产品,树立独特的企业品牌形象,而产品包装色彩运用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独特性有利于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个性化追求。突破人们对于物品的色彩概念经常受到其固有色的影响是产品色彩个性化的关键。比如:咖啡豆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就是棕褐色,如果把它的咖啡包装换成绿色、蓝色或紫色,顾客则很难接受。不过对于极具地域特色的咖啡品牌也可以反其道行之,产于中美洲牙买加蓝山的蓝山咖啡就因其名而采用一系列的海蓝色包装,加上它独特的酸味,在一片褐色的咖啡海洋中脱颖而出。其包装不禁让人联想到充满异域风情、闪烁着大海光芒的蓝山。
生产M&M巧克力的这家美国公司在1954年凭借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后,更是努力在产品色彩上下工夫。它率先打破了人们传统观念中棕色巧克力的思维定势,相继推出了红、黄、绿等多色巧克力,并与一种人们心中较高喜好率的“紫”色一同组成了七色彩虹巧克力。色彩就如同舞蹈,是一个可以赢得共鸣的世界性语言。M&M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巧妙利用了不同国度的人们追求快乐、开心、热爱生活的共同性心理诉求,把传统的棕色巧克力包上美丽多姿的彩色外衣,从而传递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青春、活力、俏皮,每一种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愫。
另外,加多宝红罐凉茶的包装设计中运用了色彩的个性化识别原则,采用大面积的红色作为商品的底色,红色给人的印象是迅速,深刻、持久,于是红罐包装首先闯入人们的视线。加多宝包装用吉祥的红色传递产品的定位诉求,它个性化设计色彩的运用,有力地增加了该产品的感染力,同时还增强了识别力和记忆。百事可乐的活力动感的蓝色,柯达胶卷稳重明亮的黄色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2.情感因素
电影色彩带动着观众情绪,引起观众对故事情节的情感共鸣。平面设计亦是如此,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要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其中商品的色彩作用占到百分之六十七,色彩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色彩不仅要留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印象,还要利用色彩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引起消费者消费的目的。
怎么运用色彩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这与消费者对色彩的理解,和其自身的年龄、职业、文化有关。哺乳期的婴儿喜爱饱和度高的明亮的色彩,那么在设计儿童商品时需采用活泼明快的色彩,如红、蓝、绿等;而成年人的色彩选择则与之相反,由于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心理成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复杂的感情使他们追求含蓄、丰富协调的颜色。喜之郎的《六色果冻篇》成功地细分了当下流行的“爱情语言”,不同色彩的运用对不同的爱情进行了有效地细分和传达:绿色代表真的好想你,紫色代表有你真精彩等。这一鲜明的色彩形象把一品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之成为年轻恋人的第一选择,也让喜之郎果冻品牌“水晶之恋”代表的温馨浪漫的爱情语言得到升华,运用色彩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周登富.电影色彩[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2]帕蒂·贝兰托尼.不懂色彩[M].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
[3]倪少清.色彩心理学[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3.
[4]安其拉莱特.色彩心理学[M]新形象出版社,1998.
[5]萨马拉.美国视觉设计学院用书[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关键词】:色彩;电影;平面设计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设计者,我们每时每刻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说是一种设计。所谓设计,就是一种为形成某种有意味的秩序与状态所作的有意识的努力。”维克多·帕帕奈克所阐述的是一种广义的设计概念,狭义上设计则主要通过视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艺术性创作活动过程。在艺术设计活动中色彩具有比文字、图形更直接和深刻的传达效果,能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影响。
何谓色彩?“色彩是一种光,是生命的源头,触及并显露出人的灵魂。”[1 ]色彩是人类去感知、理解、认识世界的重要元素,它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生活的灵魂。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和必要条件。色彩设计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运用色彩在视觉上对人的心理、生理等方面造成影响,或达到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效果。色彩设计在现代艺术作品中与产品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
在电影领域中,从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的黑白片进入到《浮华世界》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用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帮助电影在视觉上定义某个角色的性格弧线。
以光的三原色红、蓝、绿为例,红色对于视觉来说就如同咖啡因,它能够激发你的生命力,也能让你变得好斗、焦虑,出现强迫症倾向。红色可以激发出你潜藏的所有激情,将它们带到台面之上,或者带到你对电影的感受之中。红色等同于权力,但不具备道德指令性,在电影中,它既能赋予好人权力,也能赋予坏人权力,这依赖于故事的具体需要,就像在《绿野仙踪》中,邪恶女巫和多罗西都穿着红宝石色的便鞋。
因为我们趋向于在不同的色彩中首先看到红色,所以我们总会产生幻觉,以为红色正在向我们前进。因此,红色能操纵我们的空间感。比如,在西德尼·波拉克导演的《糖衣陷阱》中,当律师事务所向汤姆·克鲁斯所饰演的角色敞开大门时,摄像机正处于克鲁斯背后。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画面,正是克鲁斯所看到的景象;一面鲜红色的墙壁。它用视觉语言强调着她所象征的权力。红色视觉上富有侵略性,因此,电影所展示的这个空间似乎真的在向克鲁斯和我们的方向袭来,而且它看上去比实际上更狭窄。这也预示了克鲁斯将要在这个事务所中面临的境遇。他步入了一个令人精力充沛却没有为他提供太多与会空间的场所。
蓝色代表忧伤,它即像一片宁静的池塘,又像一条薄薄的被毯,宁静而冷漠。蓝色趋向于引发惰性,因此很少有电影会把蓝色作为主色。然而,在《跳出我天地》中,深蓝色被用来象征着父亲冰冷的决心,他要牢牢地控制住精力旺盛的儿子。而象征儿子的色彩则是黄色。当他们同时置身于厨房时,冰冷的蓝色与灼热的黄色在视觉上产生冲突,恰到好处地映衬了电影剧情的发展。
《肖申克的救赎》整体以灰蓝色为主色调,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观众感受到安迪的内心感受。蓝色能够让人们产生无助的感觉。当观众看到发生在蓝色环境下的恶行时,观众就会与无助的受害者产生同样的感受,蓝色不仅表现了囚犯的生活,也把观众放置在特定的心理位置上,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由此可见,电影色彩是昭示影片主题、塑造和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灵有利的造型手段之一,并能以一种激动人心的独特姿容,令人回味无穷,从而表现出电影感的美学价值。[2]电影色彩的设计,对于一部电影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极其重要的,尤其在现代电影中,色彩设计的美学价值取向已不仅仅是自然色彩的还原,生活色彩的复制,而是色彩作为艺术元素,是否反映现代人的真实情感与内在心理,在银幕影像中成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人类社会生活本质的替代,电影色彩的这些综合素质,其艺术与审美价值更是一部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设计是图形和色彩的二维形式展示,色彩的参与极大丰富了平面设计内容和形式表现的多样性,是设计的一个重要表达因素,它已经超越了图形和文字成为第一位的传达要素。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作为视觉传达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色彩运用方面与电影有许多相通之处。
1.个性化识别
如同电影色彩的设计中,通过某一特定颜色表现人物特性和民族文化一样,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分析企业形象和消费者的心理,设计出鲜明个性、独特的色彩使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市场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流行产品造型、色彩一窝蜂涌向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下要脱颖而出,就需要企业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和风格来表现产品,树立独特的企业品牌形象,而产品包装色彩运用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独特性有利于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个性化追求。突破人们对于物品的色彩概念经常受到其固有色的影响是产品色彩个性化的关键。比如:咖啡豆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就是棕褐色,如果把它的咖啡包装换成绿色、蓝色或紫色,顾客则很难接受。不过对于极具地域特色的咖啡品牌也可以反其道行之,产于中美洲牙买加蓝山的蓝山咖啡就因其名而采用一系列的海蓝色包装,加上它独特的酸味,在一片褐色的咖啡海洋中脱颖而出。其包装不禁让人联想到充满异域风情、闪烁着大海光芒的蓝山。
生产M&M巧克力的这家美国公司在1954年凭借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后,更是努力在产品色彩上下工夫。它率先打破了人们传统观念中棕色巧克力的思维定势,相继推出了红、黄、绿等多色巧克力,并与一种人们心中较高喜好率的“紫”色一同组成了七色彩虹巧克力。色彩就如同舞蹈,是一个可以赢得共鸣的世界性语言。M&M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巧妙利用了不同国度的人们追求快乐、开心、热爱生活的共同性心理诉求,把传统的棕色巧克力包上美丽多姿的彩色外衣,从而传递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青春、活力、俏皮,每一种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愫。
另外,加多宝红罐凉茶的包装设计中运用了色彩的个性化识别原则,采用大面积的红色作为商品的底色,红色给人的印象是迅速,深刻、持久,于是红罐包装首先闯入人们的视线。加多宝包装用吉祥的红色传递产品的定位诉求,它个性化设计色彩的运用,有力地增加了该产品的感染力,同时还增强了识别力和记忆。百事可乐的活力动感的蓝色,柯达胶卷稳重明亮的黄色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2.情感因素
电影色彩带动着观众情绪,引起观众对故事情节的情感共鸣。平面设计亦是如此,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要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其中商品的色彩作用占到百分之六十七,色彩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色彩不仅要留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印象,还要利用色彩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引起消费者消费的目的。
怎么运用色彩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这与消费者对色彩的理解,和其自身的年龄、职业、文化有关。哺乳期的婴儿喜爱饱和度高的明亮的色彩,那么在设计儿童商品时需采用活泼明快的色彩,如红、蓝、绿等;而成年人的色彩选择则与之相反,由于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心理成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复杂的感情使他们追求含蓄、丰富协调的颜色。喜之郎的《六色果冻篇》成功地细分了当下流行的“爱情语言”,不同色彩的运用对不同的爱情进行了有效地细分和传达:绿色代表真的好想你,紫色代表有你真精彩等。这一鲜明的色彩形象把一品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之成为年轻恋人的第一选择,也让喜之郎果冻品牌“水晶之恋”代表的温馨浪漫的爱情语言得到升华,运用色彩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周登富.电影色彩[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2]帕蒂·贝兰托尼.不懂色彩[M].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
[3]倪少清.色彩心理学[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3.
[4]安其拉莱特.色彩心理学[M]新形象出版社,1998.
[5]萨马拉.美国视觉设计学院用书[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