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少数民族辞书的编纂传统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辞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仅辞书种类繁多,语种广泛,而且不少辞书的编纂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我国辞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辞书编纂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少数民族辞书编纂传统
  少数民族辞书, 指的是用少数民族语言编写的各类辞书,也包括用其他民族语言、外语跟少数民族语言互译的双语和多语词典。少数民族辞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谓卷帙浩繁,种类颇多。少数民族语言学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条件,编写了不少词典、字典和各种专用名词汇集、藻词等,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
  一、注重实地调查的传统
  注重实地调查、重视第一手材料是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辞书编纂的一个传统。如公元1072年至1074年,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用阿拉伯文写成了维吾尔族的第一部大词典——《突厥语大词典》(以下简称《突厥语》),编者本身就是精通多种语言的翻译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将词典分为八卷,各卷分上、下。卷内分章,分列静词、动词。各章词目按词的语音结构类型和字母顺序排列。在词条的释义上,作者对所收词目大都详细考释,并对一些语音、语法现象做了详细的解释,还将突厥人、回鹘人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有关知识,附于各相关词条之下。在部分词条中,作者还辑录了民间诗歌240多首,格言谚语300多条,分别作为词义注释的举例。此外,作者还在词典正文前附了长篇序言。序言中关于突厥语言和突厥各部落分布的叙述,实际上是一篇比较语言学和突厥民族志的学术论文。这是一部关于11世纪中亚和西域社会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以阿拉伯文诠释突厥语词语的辞书。可以说这是维吾尔族编纂的第一部,也是当今研究维吾尔语言文化最有价值的一部大型词典。这部辞书的问世不仅在当时,就是今天,对于学习维吾尔语、研究维吾尔族文化历史及多语词典编写的历史,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塔伊尔江 1982:222)
  《突厥语》至今都有着如此重要的学术价值是与作者注重实地调查、重视第一手材料分不开的。作者为了解突厥各部落的分布情况和语言上的差异,游历今新疆、中亚各地长达十数年之久,深入突厥各部落人民生息的城市和乡村,搜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从而成就了《突厥语大词典》今天的辉煌。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注重实地调查的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
  二、反映民族特色的传统
  少数民族辞书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语文辞书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逐步趋于成熟的过程,形成了以少数民族文字形、音、义为系统的字书、义书和韵书三大门类,并出现了各自的代表作;方言、俗语、虚词辞书等也有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至今还具有参考价值而沿用不衰的著作。如大型的清代官修《五体清文鉴》中的五种文字是按满文、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汉文次序排列的。其中在藏文栏下附有两种满文注音,一为“切音”(用满文字母逐个转写藏文的字母),一为“对音”(用满文字母为该词标音),对沟通这些民族的文化起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为藏语词和维吾尔语词标注的实际读音,在语言研究上弥足珍贵。(华侃 1990:126) 又如在词条的收集上,注重反映该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藏族信奉佛教,在其民族词汇中,有关佛学的词汇很多,有些甚至进入了基本词汇,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藏经系列辞典”的编者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选收了许多佛学词目。在词条的释义上,注重从实际出发,力求准确,并符合藏民族的理解习惯,实事求是地就词条的原义进行科学的解释。例句的选用,大都选自藏族语言材料。
  三、注重相互借鉴的传统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汉族成为我国的主体民族,汉文的通行范围很广,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受到汉族的影响。也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包含着大量的汉文化因素,因而少数民族辞书的编纂也必然受到汉语和汉语辞书很深的影响。例如几种主要西夏语文辞书对西夏语的分析,大体上参照了传统的汉语音韵学方法,引进了汉语辞书的编纂成果。在辞书编纂体例上,西夏文字典《文海》无论是字条的排列,对字形、字义和字音的注释,还是书写格式,都综合采用了《说文解字》和《广韵》的编纂方法。《杂字》,西夏文、汉文对照的《番尔雅》以及多体分类小词汇《西域尔雅》等则是仿照《尔雅》的体例编成的。习称《至元译语》的《蒙古译语》,是元至元年间(1264—1294)根据汉语“雅书”类和“释名”类辞书分类编著的。汉满语文词典《清文典要大全》《清汉文海》,分别仿照了《康熙字典》和《佩文韵府》的体例。尤其是《番汉合时掌中珠》的释词方式比较特殊,每一词语分为四项:①西夏文词语,②汉文译文,③西夏词语的汉字注音,④汉文译文的西夏文注音。这种释词方式本身就反映出在西夏境内西夏语、西夏文与汉语、汉文的密切关系,它们同时流行使用,互相影响,对解读西夏文字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史金波 1983:38—48;达·巴特尔 1997:46—56;季永海 1982:148—156)
  四、注重团结协作的传统
  在少数民族辞书中,双语和多语辞书所占比例较大,编纂质量也较高,这与不同民族学者的紧密合作分不开。不同民族的学者在一起编纂辞书,无论在对词义的理解,还是在对编写体例的认识等方面,都各有所长,能够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因此,不同民族的学者共同编纂少数民族辞书,是保证辞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清代文鉴系列辞典的编纂就是满族和其他民族的编写人员长期努力,团结协作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辞书之间往往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临近地区,关系更为密切,所以一种语言、一部辞书往往被多个民族共同使用。比如粟特人在突厥化过程中同时使用粟特文和突厥文,回鹘文和阿拉伯文在新疆不同地区操突厥语的民族中间并行五百余年。《突厥语》就是一部用阿拉伯文诠释突厥语词语的辞书,供阿拉伯人和突厥人使用。在西夏时期,西夏文和汉文同时流行,有时还使用藏文。《要集》一书专门用汉语语音释西夏文字,为党项人了解汉语搭建了方便之桥。《番汉合时掌中珠》则为西夏人和汉人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提供了方便。《宏日大辞海》《千日光明辞典》《藏语便学书》《新旧韵典》《详解月光辞典》《名词术语词义详解辞典》等藏蒙翻译辞典均被蒙古族、藏族共同使用。清代文鑒系列辞典《清文鉴》《满蒙文鉴》《两体清文鉴》《三体清文鉴》《四体清文鉴》《五体清文鉴》等更是被多个民族广泛共同使用。(季永海 1982:148—156;胡增益 1997:102—115)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少数民族辞书编纂使用的情况,也是我国古代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代表例证。   五、注重实际应用的传统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很早就创制了文字,有着悠久的文字历史。如彝文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藏文和傣文有1300多年的历史,维吾尔文有1200多年的历史,蒙古文有700多年的历史,壮族使用的方块字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一些古代民族曾使用过,但现在已不再使用的古文字有20多种,如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突厥文、察哈台文、八思巴文、满文等。(戴庆厦,王远新 1985:63)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创制以后,少数民族语言辞书就成为推行少数民族文字的重要工具书。如喀喇汗王朝是公元9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由突厥语系的一些游牧民族和部落在塔里木盆地西部至中亚一带建立的政权。喀喇汗王朝将伊斯兰教奉为国教,使伊斯兰文化得以在游牧的突厥人中得到十分迅速的普及,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阿拉伯的语言和文字也随之传入,阿拉伯文化逐渐渗透到了突厥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突厥语大词典》就是为了帮助阿拉伯人学习突厥语,使他们了解突厥文化而编纂的。(尹伟先 1995:121)西夏王朝为了推行自己民族的文字,在境内把西夏文字“尊为国字”,并于政府部门中设管理机构,掌管同周围各王朝、政权的文字往来。由野利仁荣所编十二卷“番书”就是第一部推行西夏文字的辞书。(华侃 1990:126)又如《辽国语解》《金国语解》《辽、金、元三史语解》等都是用来解释《辽史》《金史》《元史》中出现的少数民族语词的工具书,都是为适应学习研究古籍的需要而编纂的,不仅编纂目的明确,而且都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在清代,由于满语、满文是国语、国文,因此,满文辞书的大批问世与清朝统治者注意加强“国语骑射”有直接关系。(戴庆厦,王远新 1985:63)
  六、编纂对照辞典的传统
  我国的对照辞书发轫于佛经的翻译,佛经是用印度古典梵语写成的。梵汉对译最早的时间已难确考。我国现存最早收有梵语词汉译的,是北齐道慧的《一切经音义》、唐慧苑的《华严经音义》、唐玄应的《一切经音义》等佛典辞书。晚唐以后,汉民族同国内少数民族和东方民族的交往益趋频繁,随之出现了一批对照辞书。较早的一部是《番尔雅》
  和西夏文汉语对照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唐宋之间编纂的有《西蕃译语》《鸡林类事》等;辽、金、元时期,主要的有元人托克托(即脱脱)的《辽国语解》《金国语解》,无名氏的《蒙古译语》一卷;明代有《华夷译语》九卷。永乐五年(1407)设立了“四夷馆”,明亡以后,清初恢复了“四夷馆”,更名为“四译馆”,授“夷语”十种,“四译馆”下较明代增设了“八百”一館。康熙时还编了《语史纪余》,将回回、百译、高昌、缅甸、八百、鞑靼、天竺等七种文字同汉语词语对照,汇成一书,每一种民族语独立成篇,收词都不足百条,每一词条分为三项:右为汉语译词,中为民族语词,左为民族语词的汉字音译。清代各民族语对照词典种类较多,主要有《西域同文志》二十五卷、《满汉六部成语》六卷、《西域尔雅》、《御定清文鉴》正续编四十六卷、《同文广汇全书》九卷、《御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三十二卷等。(陈炳迢 1982:174—176)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对照辞书的编纂更是异军突起,几乎所有少数民族语言都有了对照辞书。(孙宏开 1987:76—85)
  参考文献
  1.陈炳迢.我国民族语言对照词典简史.辞书研究,1982(1).
  2.达·巴特尔.蒙古语辞书史略.辞书研究,1997(4).
  3.戴庆厦,王远新.试论我国少数民族辞书的发展.民族研究,1985(4).
  4.胡增益.满通古斯语辞书概说.辞书研究,1997(4).
  5.华侃.藏语辞书述略.西藏研究,1990(3).
  6.季永海.满文辞书史话.辞书研究,1982(2).
  7.史金波.西夏文辞书及其特点和历史价值.辞书研究,1983(6).
  8.孙宏开.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词典的编纂.辞书研究,1987(4).
  9.塔伊尔江.少数民族的古辞书《突厥语大词典》.辞书研究,1982(1).
  10.尹伟先.藏语文词书编纂简史.中国藏学,1995(1).
  (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辽宁116600)
  (责任编辑郎晶晶)
其他文献
近年来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和环境十分优越,发展的切入点在于大力培育大型物流核心企业,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并应从改造物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指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了学生、企业、教师、学校、政府和社会六方共赢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型。论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中的“语法词目化”是指词典中以词目的方式凸显语法信息、提供语法知识的一种手段。动补结构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可以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主体性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学生社团则是高校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其内在的联系使学生社团成为当前高校实施主体性教育的一个崭新而有效的载体,并发挥着越来
神话思维与人类主体意识的产生关系紧密。在卡尔维诺小说《我们的祖先》中呈现出来的种种人物变形,与其对神话和神话思维的推崇很有关系。变形不仅在文学上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摘 要 方位词意义的理解主要取决于物像与背衬的关系。在分列关系与.内含关系中,“上/前”的意义是有差别的,意义指向也不同。一些辞书在“上/前”的释义上,内含关系意义的考虑有些欠缺,意义的指向不同也都没有言及。  关键词 意义 图式 关系 指向  方位短语可以在认知语言学的“物像一背衬”意象图式中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方位词意义的理解又主要取决于物像与背衬的关系。以“上”为例,我们可以说:  桌
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湖职院大学生创业园运作的分析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高职院校创业条件、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
电影《孔子》将孔子一生艺术地呈现于观众视线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最伟大的圣人孔子的形象。影片以寻觅知音为主调,以滋兰树蕙为最终追求,以历时的手法谱写了孔子的艺术人生
软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已经成为衡量信息技术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我国软件的落后大大制约了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软件市场营销是关键问
2012年8月1—2日,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鲁东大学共建的汉语辞书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届汉语辞书高层论坛在山东鲁东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辞书理论研究者和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