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关键词]学生 培养 自主意识
学生主体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辅导员未能做到这点,将学生置于管理的对面,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命令,始终处于被动。众所周知,管理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社会化:使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靠“管”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时会出现如责任感下降、自制力降低和逆反心理增强等效应。
一、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作为辅导员,首先要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从大一开始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学生讨论确定奋斗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军训优秀连队;长期目标——优秀班集体。短期目标较易实现,对于整个班级自信心的建立作用很大。短期目标实现后要趁热打铁,·制定长期目标,逐步完善、实现。学生们参与目标的制定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立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现学生主体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要把握好参与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辅导员要在主导全局的同时,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我管理,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完善的制度是保障。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组织学生统一学习学院的规章制度,并让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班规,从学习、内务、日常行为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并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班干部自主管理监督检查机制,比如:学习委员负责上课点名,生活委员负责日常行为和内务检查。这就能从制度上确保学生自主管理落到实处。
班级自主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前期,辅导员应高度关注并不定期监督检查,解决学生自主管理中出现问题,积极指点帮助,确保初期形成的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建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勇敢地面对困难,同时提供给学生承担责任、服务集体的机会。例如05学前教育专业,经常开展手工作品展,专业汇报等具有专业特点的活动,这时我就指派一名专业好、热情高的学生和一名班干部共同负责,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凝集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都为班级着想,集体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好的集体又能够凝聚同学,同学们都愿意为集体的发展出谋划策,如此便形成良性循环。
三、培养就业创新能力,不怕“眼高手低”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许多大学生对自己定位很高,“有业不就”的现象并不少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迈进、社会对大学生需求调整,就业竞争加剧。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学校加大对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怕“眼高手低”,通过各种途径开阔学生眼界,学生看到了,才知道自己缺的是什么,即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目标,然后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将就业姿态放低,抬高人生目标,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才的开始,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在“社会大学”积累才干。我针对05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多次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实习,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不足,更好地吸收学校知识,同时增强了实践能力、明确了努力方向,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杜绝模式化的教育过程,超越“一切在教”的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教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高效率”不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从点滴做起,重视基础建设,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改进教育方式,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瑾琳,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
[2]朱丽翔,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估之主体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
[3]柯志坚,探寻“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N],中国教育报,2007-8-20(3)。
[4]王子和,浅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5]张天宝,姜秀梅,试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7(6)。
[6]彼得·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7]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8]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培育[J]船山学刊,2004(3)。
[关键词]学生 培养 自主意识
学生主体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辅导员未能做到这点,将学生置于管理的对面,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命令,始终处于被动。众所周知,管理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社会化:使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靠“管”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时会出现如责任感下降、自制力降低和逆反心理增强等效应。
一、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作为辅导员,首先要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从大一开始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学生讨论确定奋斗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军训优秀连队;长期目标——优秀班集体。短期目标较易实现,对于整个班级自信心的建立作用很大。短期目标实现后要趁热打铁,·制定长期目标,逐步完善、实现。学生们参与目标的制定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立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现学生主体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要把握好参与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辅导员要在主导全局的同时,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我管理,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完善的制度是保障。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组织学生统一学习学院的规章制度,并让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班规,从学习、内务、日常行为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并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班干部自主管理监督检查机制,比如:学习委员负责上课点名,生活委员负责日常行为和内务检查。这就能从制度上确保学生自主管理落到实处。
班级自主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前期,辅导员应高度关注并不定期监督检查,解决学生自主管理中出现问题,积极指点帮助,确保初期形成的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建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勇敢地面对困难,同时提供给学生承担责任、服务集体的机会。例如05学前教育专业,经常开展手工作品展,专业汇报等具有专业特点的活动,这时我就指派一名专业好、热情高的学生和一名班干部共同负责,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凝集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都为班级着想,集体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好的集体又能够凝聚同学,同学们都愿意为集体的发展出谋划策,如此便形成良性循环。
三、培养就业创新能力,不怕“眼高手低”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许多大学生对自己定位很高,“有业不就”的现象并不少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迈进、社会对大学生需求调整,就业竞争加剧。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学校加大对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怕“眼高手低”,通过各种途径开阔学生眼界,学生看到了,才知道自己缺的是什么,即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目标,然后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将就业姿态放低,抬高人生目标,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才的开始,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在“社会大学”积累才干。我针对05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多次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实习,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不足,更好地吸收学校知识,同时增强了实践能力、明确了努力方向,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杜绝模式化的教育过程,超越“一切在教”的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教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高效率”不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从点滴做起,重视基础建设,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改进教育方式,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瑾琳,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
[2]朱丽翔,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估之主体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
[3]柯志坚,探寻“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N],中国教育报,2007-8-20(3)。
[4]王子和,浅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5]张天宝,姜秀梅,试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7(6)。
[6]彼得·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7]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8]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培育[J]船山学刊,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