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ver1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对话”,提出语文课堂的“深度对话”应该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根本,在实践性、综合性的语言活动中展开的主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深度对话 深度学习 思维 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45-0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常态,“对话”不是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而是基于多文本的深度解读后,师生之间展开的心灵“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构建情感体验平台,实现“对话”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从而让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咬文嚼字——在品评感悟中深度对话,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度
  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浸润在文字中,通过深入理解词语意思、比较分析相近的词语,理解作者为什么在文本中用此非彼。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将对词语的浅层次、表象理解上升到基于文本的深层感悟。要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感悟语言表达的深刻魅力,需要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引领和点拨。
  【案例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的教学片段一:
  师:“瞻仰”是什么意思?请你怀着崇敬的心情,看“瞻仰”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哪里。(指名读)
  生: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师范读: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参观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师:老师读的与课文不一样在哪儿?故居是一个地方,参观故居用词正确,为什么作者用瞻仰不用参观?
  生:因为作者尊敬宋庆龄,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师(小结):看来,写文章不仅用词要正确,用的这个词还要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的教学片段二:
  师: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句话中从哪儿体会到樟树长得旺盛?
  生: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师:这三个短语写出枝干的三个特点:枝干粗壮、枝干多、枝干长。
  (分析:枝干“粗壮”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多”和“长”,学生不仔细观察的话很难发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体态语让学生体会“四面八方”是“多”,“伸得远远的”是“长”,并且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的教学片段三:
  (师出示课文:“而樟树本身就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变成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师:你发现了吗,这段话中有许多关联词语。没有这些关联词语,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下面我们一句一句读,老师读没有关联词语的,同学们读原句。
  (生三句连起来读)
  师:没有关联词语,意思表达得一样清楚,语句也很通顺,为什么作者要加入关联词?
  师:关联词能使句与句之间的链接更加紧密,感情表达得更强烈,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了樟树的香气永久的高贵品质,在写作时,巧用关联词语,可以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案例2】《项羽乌江自刎》教学片段:
  (师出示课文内容——项羽辞曰:“天欲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师:项羽拒绝渡江,他是怎么说的呢?请一名同学朗读,同学读一句老师读一句,全班同学认真听,仔细默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三句都是反问句。
  师:为什么作者要用反问句?
  生:加重语气,感情更加强烈。
  师:什么感情更加强烈?
  生:项羽坚决不渡江的感情更加强烈。
  教师带领着学生咀嚼文本中的字词,先从字面意思入手,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咬文嚼字”不仅反复揣摩字、词的含义,有时候标点符号以及句式的变化也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感情。通过反复体会、揣摩教材中的重点词句甚至标点的运用妙处,学生能由表及里地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和温度。
  二、感同身受——在联想体验中深度对话,提高情绪共鸣的热度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能推动他们对语言的重新建构以及对文本的审美创造。丰富的联想对于构建丰富的文学意象,以及感悟语言文字内在的丰富情愫有促进作用,它能让学生突破时空的局限,任想象自由徜徉。
  【案例】《项羽乌江自刎》教学片段一:
  (师指导生朗读“汉军由弱反强,势如破竹。项羽率百余骑败走乌江”)
  师:什么叫“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势不可挡。而项羽呢?百余骑败走乌江)谁再来读?读出两军一胜一败的强烈对比。
  师:就这么两句话,如果你是导演,让你来拍剧,你将给观众呈现怎样惊心动魄的场景?
  师:我们再来朗读这两句话,让我们共同走进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分小组读。
  古代汉语言简意赅,語言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意象,教师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导演,从而使文字中表现的画面通过想象和视觉经验,丰富了文本意象。
  《项羽乌江自刎》教学片段二:
  (师出示“乌江亭长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亦足王矣。愿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让生齐声朗读)
  师(指名读):乌江亭长,我想你在这里已等候多时,请问你为何要让项羽渡江?   生:江东虽小,但也有千里地,你也可以称王,等壮大了再与汉军作战。(师点评:好有远见的亭长)
  师(指名读):乌江亭长,汉军十万铁骑已逼至乌江边,他们要是杀过去,怎么办?
  生: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师:原来乌江唯有一条船,项羽只要渡江,就能保全性命,是吗?让我们快快催促项羽渡江吧!
  其实教师的本意是要学生体会项羽誓死不肯渡江的真实心理,但是教师没有很直白地追问,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的形式,由表及里地让学生体会项羽当时的心理感受。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提及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具备提问的能力,因为教师问怎样的问题,决定了学生怎样的思考。有质量的问题,最容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也带动了思维的发展,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举一反三——在拓展延伸中深度对话,触摸文本生命的温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用好“教材”的例子时,我们有时需要补充合适的课外资料。补充的资料要典型,具有震撼力,它们既是对文本的一种拓展,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项羽乌江自刎》后有一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说说项羽是个怎样的人。对此,笔者补充了两段话: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
  《项羽乌江自刎》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共有本纪12篇,以历史上的帝王为中心,上自皇帝,下迄汉武帝,依次记叙了他们的言行政绩,同时也记载了各个时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本纪就是一部按年代次序编写的帝王简史。
  1.从这两段资料中,你读出了项羽在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心里有着怎样的地位?
  2.项羽虽然身败自刎,但是他是盖世英雄,从古至今极为罕见,可以与帝王并称,因此特为其作《项羽本纪》。
  语文教学中的深度拓展延伸,是基于文本又服务于文本的,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显的是文本生命的温度。
  四、哲学思考——在民主中深度对话,感受言语智慧的高度
  课堂学习的“主角”理所当然是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能促其自主学习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交往的平等、自由、安全,即倡导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在这里,不同的意见、想法能自由表达,并且都能受到尊重、赞扬与鼓励。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才有了可能。
  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言论其实就是一场即兴辩论!这样的辩论,既让学生对课内课外阅读进行了深度关联,整合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又让教师减少了课堂上多余的分析、讲解。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高,理解文本内容也更加深入,更加有质量。这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更高境界。
  当然,要使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首先需要教师深度地理解文本,教师理解文本的深度决定课堂学习的深度,如果教师没有深度地理解文本,閱读教学的深度学习就不会真正发生;其次,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度,取决于教师所提的问题以及所设计的学习活动,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空间和思维含量,深入理解文本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责编 黎雪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渔歌子》一文的教学为例,论述古诗词教学应注重教材解读,从而明确教学目标,顺利开展教学,以及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渔歌子》 渔翁 教材 评析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96-04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美丽的瑰宝,其涵盖面宽,意蕴深远。在灿烂的诗歌宝库中,“渔翁”形象已成为一个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建议以文本句段为范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表达方法为主线,学习文章谋篇布局;以随堂练笔为抓手,促进深度阅读;以拓展延伸为载体,促进思维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部编版教材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91-03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点内容。读写结合是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以《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论述要设计好课文教学,不但要了解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编写意图,还要以此为依据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恰当选定教学内容,以及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强化读写结合的训练等,并尽可能在读写结合小练笔中兼顾人文主题和相关的语文要素,从而使“阅读”和“表达”有机融合。  【关键词】读写结合 练笔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教学设计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分析钦州市钦南区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钦州市钦南区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的对策:更新观念,形成推进共识;优化结构,加强师资交流;厘清权责,激发共进活力;强化评价,引导规范改革。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学校互助 协同发展 学区制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加几》一课为例,论述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构建聋校数学情境课堂,提出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经历体验“凑十”法,提升“凑十”法,内化“凑十”方法经验的积累,从而实现由经验向学生的数学素养转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聋校 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 情境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说题”的内涵,以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中的一道习题为例,展示说题课教学设计,让学生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并找到最优解法,通过变式让学生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说题 解题研究 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87-03     近年来,以“说题”形式开展的教研活动逐渐成为
期刊
【摘要】本文以《轻轻地》课堂教学为例,论述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的探究策略,通过对比自然状况下的教学过程、新设计阶段的教学过程,反思设定与学生学情相符合的教学目标,进行师生、生生互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随文识字 《轻轻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A-0040-04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缺乏精准扶贫的现状,在分析调研县教职工编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空编率过高的问题,指出造成空编率过高的原因,并从提高教师地位、倾斜编制核定、创新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解决连片特困地区教职工编制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 连片特困地区 教职工编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0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集体备课为例,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集体备课的途径,认为备课组成员在集体备课中应做到“六定”“六议”“六有”,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 集体备课 核心素养 《温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39-03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新改扩建城市小学在依法治校方面存在的有法不敢依、有法不能依、有法不会依、有法不坚持依等突出问题,论述依法治校的策略,指出新改扩建城市小学要坚持党的领导,遵循教育规律,营造法治氛围,坚持狠抓落实,从而有法敢依、有法能依、有法善依、有法必依。  【关键词】依法治校 党的领导 教育规律 法治氛围  狠抓落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