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作为一种生于本土、育于本土、成于本土的新课改范式,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在南宁市的各级各类学校悄然走过了3年的光阴。在这3年中,从理念变革到模式操作,她一点一滴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从教者的教育教学常态和心态,使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过程、态度、能力等均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退居讲台一侧,在讲台背后合作研修新课改理念下的导学基本功,师师合作,共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帮助、引领者;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过自主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而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己做主、合作学习的课堂中,通过独学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与同伴一起汲取着生命成长所需的一切知识、思想、技能、方法等鲜活元素,同时精彩展示着自己和同伴和老师互动成长的华彩乐章……
“合作课堂”一词,既是对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学习状态的描述,又是对这种教学模式核心理念的高度概括。作为课堂合作学习的一种范式,合作课堂的文化内涵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落实“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课堂的核心是合作,强调教学是“合作而不是竞争”,主张“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甚而校校合作等;这种合作,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更是一种学习的目标。它追求学生身心的同步健康成长以及综合学习力的提升,既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以学习兴趣为导向,更追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真正自主”暨学习思想、方法、能力的提升。它特别看重教师的作用,既看重教师个体的努力,更追求教师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力量,努力促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个体和团队的专业发展和价值实现。
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创始于2008年。早在10年前,笔者便带领一支心理教育的专家团队,以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培训师等多重角色,活跃在广西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舞台。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领悟并反复研磨“以当事人为中心”“助人自助”“协助当事人成长”等心理教育理念,综合体验式、工作坊式、教练式等现代培训学习模式的特点,于2008年创立了操作性极强的“积极学习模型”培训模式。在受聘《中国教师报》(山东)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担任培训策划期间,笔者对杜郎口学校、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2009年春将“积极学习模型”加以系统的整合、提升,创立了“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自2009年春至今,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已先后在南宁市的10所基地学校进行课改实验。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的方式,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帮助以上学校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研专家等社会各界的认可。
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包含四大模块。
模块一,预习。“预习”模块又包含“预习”和“预习交流”两个环节。
模块二,展示。这既是学生在预习(个人自学及小组内合作学习)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动态展示的过程,又是学生全面交流和展示的探究过程,是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思考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受和提升。本模块具体包含任务分工、精彩展示、反馈、总结提升等内容。
模块三,教师精讲与点拨。本模块具体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给出搭桥性的帮助或作出明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和规律。要求讲解语言直奔问题、点深点透,还要简练。四是针对展示情况对小组和个人进行科学的评价。
模块四,当堂测评。这是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设计题目书面检测,还可以是其他方式比如社会实践等,可根据课堂学科教学的需要灵活进行,要求注重实效。
二、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物理环境,即小组的设置
合作课堂是合作学习的范式,因此,小组是合作课堂重要的物理基础。
合作课堂的适用班级规模为60人以内,一般情况下,学生4-6人一组(以6人组居多),一个班不超过10组;根据教室情况,各组学生侧对黑板90度角对面而坐。小组一般情况下设常规组长,管理小组的常规事务;同时建议分设学科组长,由组内不同的学生担任。
良好的小组建设是合作课堂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合作课堂强调对小组进行凝聚力和小组动能方面的建设,强调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在合作课堂上,小组是常态的基本学习单位,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体验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就这个意义而言,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面对的常常是若干个小组而非若干个学生个体,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到小组中的每一个个体。
基于小组的以上作用,合作课堂的评价强调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
三、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
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所承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新课改的精神相一致。它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信任”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张上;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角色定位以及学习环境等教学理念和原则相适应;它符合团体动力学原理,符合学习动机理论。这种基于人本、生本,用团体动力来激发和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状态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原因有三:
第一,模式的作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规定,新授课课前必须借助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整堂课的三分之一,展示交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堂测评是每节课必不可缺的环节等。在以上模式规定下,教师不能仅靠简单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和技能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必须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设计成为“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过程,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老师的精心设置和引导下,经由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活动来实现。
第二,小组学习过程和评价方式的改变。在合作课堂中,学习任务被分配到小组而非个人,通过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各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来逐步完成,课堂教学的评价和考核也常常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评价的不仅是个人所学的结果,还要评价个人和小组合作、研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个体对于小组团队和学习任务的责任感,同时,还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必要的安全感和团队支持下的自信心,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快乐体验和轻松的氛围。
第三,立体式的学习目标。合作课堂遵循“多维”“立体”的目标设立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立立体式的目标,考虑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或是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即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能力发展需要,使每二个学生在学习任务中都能找到力所能及并且能够胜任的任务;而教师在学习考核和评价中也根据目标的多层次、立体化特点,进行分层次考核,激励个体的进步而不是绝对成绩的比较和名次的排列。这些做法,相对于“一刀切”的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以排名和竞争为主要激励方式的传统教学而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参与程度。
四、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合作课堂”以其独特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全体(而不是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和实际上的课业负担大大减轻,“减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人才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合作课堂”通过提供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操作技能培训系统,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目标理念,改造了教师在学生学习问题上的包办代替、满堂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错误的教育教学行为,代之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可有效减缓教师个体的工作心理压力,并使教师在师师合作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进而深刻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当然,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在更新教育理论和知识结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师团队合作可有效提高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常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与同事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团队责任感和荣誉感,而这对于学校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合作课堂”一词,既是对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学习状态的描述,又是对这种教学模式核心理念的高度概括。作为课堂合作学习的一种范式,合作课堂的文化内涵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落实“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课堂的核心是合作,强调教学是“合作而不是竞争”,主张“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甚而校校合作等;这种合作,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更是一种学习的目标。它追求学生身心的同步健康成长以及综合学习力的提升,既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以学习兴趣为导向,更追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真正自主”暨学习思想、方法、能力的提升。它特别看重教师的作用,既看重教师个体的努力,更追求教师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力量,努力促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个体和团队的专业发展和价值实现。
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创始于2008年。早在10年前,笔者便带领一支心理教育的专家团队,以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培训师等多重角色,活跃在广西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舞台。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领悟并反复研磨“以当事人为中心”“助人自助”“协助当事人成长”等心理教育理念,综合体验式、工作坊式、教练式等现代培训学习模式的特点,于2008年创立了操作性极强的“积极学习模型”培训模式。在受聘《中国教师报》(山东)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担任培训策划期间,笔者对杜郎口学校、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2009年春将“积极学习模型”加以系统的整合、提升,创立了“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自2009年春至今,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已先后在南宁市的10所基地学校进行课改实验。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的方式,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帮助以上学校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研专家等社会各界的认可。
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包含四大模块。
模块一,预习。“预习”模块又包含“预习”和“预习交流”两个环节。
模块二,展示。这既是学生在预习(个人自学及小组内合作学习)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动态展示的过程,又是学生全面交流和展示的探究过程,是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思考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受和提升。本模块具体包含任务分工、精彩展示、反馈、总结提升等内容。
模块三,教师精讲与点拨。本模块具体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给出搭桥性的帮助或作出明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和规律。要求讲解语言直奔问题、点深点透,还要简练。四是针对展示情况对小组和个人进行科学的评价。
模块四,当堂测评。这是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设计题目书面检测,还可以是其他方式比如社会实践等,可根据课堂学科教学的需要灵活进行,要求注重实效。
二、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物理环境,即小组的设置
合作课堂是合作学习的范式,因此,小组是合作课堂重要的物理基础。
合作课堂的适用班级规模为60人以内,一般情况下,学生4-6人一组(以6人组居多),一个班不超过10组;根据教室情况,各组学生侧对黑板90度角对面而坐。小组一般情况下设常规组长,管理小组的常规事务;同时建议分设学科组长,由组内不同的学生担任。
良好的小组建设是合作课堂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合作课堂强调对小组进行凝聚力和小组动能方面的建设,强调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在合作课堂上,小组是常态的基本学习单位,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体验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就这个意义而言,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面对的常常是若干个小组而非若干个学生个体,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到小组中的每一个个体。
基于小组的以上作用,合作课堂的评价强调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
三、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
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所承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新课改的精神相一致。它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信任”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张上;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角色定位以及学习环境等教学理念和原则相适应;它符合团体动力学原理,符合学习动机理论。这种基于人本、生本,用团体动力来激发和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状态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原因有三:
第一,模式的作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规定,新授课课前必须借助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整堂课的三分之一,展示交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堂测评是每节课必不可缺的环节等。在以上模式规定下,教师不能仅靠简单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和技能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必须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设计成为“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过程,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老师的精心设置和引导下,经由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活动来实现。
第二,小组学习过程和评价方式的改变。在合作课堂中,学习任务被分配到小组而非个人,通过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各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来逐步完成,课堂教学的评价和考核也常常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评价的不仅是个人所学的结果,还要评价个人和小组合作、研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个体对于小组团队和学习任务的责任感,同时,还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必要的安全感和团队支持下的自信心,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快乐体验和轻松的氛围。
第三,立体式的学习目标。合作课堂遵循“多维”“立体”的目标设立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立立体式的目标,考虑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或是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即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能力发展需要,使每二个学生在学习任务中都能找到力所能及并且能够胜任的任务;而教师在学习考核和评价中也根据目标的多层次、立体化特点,进行分层次考核,激励个体的进步而不是绝对成绩的比较和名次的排列。这些做法,相对于“一刀切”的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以排名和竞争为主要激励方式的传统教学而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参与程度。
四、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合作课堂”以其独特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全体(而不是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和实际上的课业负担大大减轻,“减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人才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合作课堂”通过提供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操作技能培训系统,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目标理念,改造了教师在学生学习问题上的包办代替、满堂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错误的教育教学行为,代之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可有效减缓教师个体的工作心理压力,并使教师在师师合作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进而深刻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当然,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在更新教育理论和知识结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师团队合作可有效提高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常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与同事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团队责任感和荣誉感,而这对于学校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