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随访和电话随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对比研究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上门随访和电话随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上门组和电话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出院前均建立随访档案,电话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上门组患者采用上门随访方式,分别于出院后1 w、1个月、2个月和3个月随访一次。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情况变化,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评定一次,遵医行为出院后3个月评定一次。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前(均P< 0.05),出院后1个月得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前(均P< 0.05)。上门组出院后1、3个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患者在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按时锻炼和按时复诊四个维度的遵医行为均优于电话组(均P< 0.05)。

结论

与电话随访相比,上门随访更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研究。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给予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围术期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评价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性抗原特异性γ一干扰素水平在颈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9例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A组)采用内科治疗(化疗l~1.5年),28例(B组)行肿块全部切除加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6例(C组)行淋巴结结核病灶切除术,15例(D组)行病灶切开刮除、开放引流术,所
综述了螺旋CT仿真结肠镜的图像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直肠癌miles术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两组的疼痛情况、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心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
消减杂交是20世纪80年代应研究真核生物基因差异表达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因差异筛选方法.抑制性消减杂交是建立在抑制性PCR基础上的一种高效消减杂交技术,最早应用于真核生物mRNA差异表达的研究中.Akopyants等首次将该方法进行改良并用于细菌基因组比较分析.这两种方法在多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现就其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7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38例所用护理对策为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所用护理对策为积极全面的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状况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耐心的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可控制患者病情,防控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提升
渗出性胸腔积液以结核性和恶性较为常见.两种性质积液的治疗和预后迥然不同.为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必须及时明确地找到胸腔积液的病因.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两者的鉴别仍较为困难.本文就近年来的一些实验室诊断进展作简要综述。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实验组
淋巴转移是肺癌转移途径之一.在肺癌淋巴转移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家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淋巴内皮特异性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及其配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促进淋巴管生长具有关键的作用.同时近年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与肺癌淋巴转移呈正相关.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有望成为肺癌淋巴管转移靶向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