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医改报道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1985年到2008年,医改一直都是在备受争议中前行,而今“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医改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媒体作为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而医改这个话题又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它也是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近些年来,医改报道的数量甚至可以说超过了之前20年的总和,本文拟对《人民日报》上,从1985年到2008年这23年来的医改报道进行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来探讨医改的特点,并且对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医改 消息 报道 建议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
  
  1 《人民日报》医改报道研究的背景分析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即医改,下文皆简称医改)从1985年开始,到2008年(因为统计数据的需要,所以时间就载止在2008年)已经走过了23年,这23年来的摸索过程可谓坎坷。医改,一个和广大民众密切相关的话题,一直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作为信息传送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通常被简称为大众传媒,它包括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媒与医改结合有其必然性。一方面从医改本身来看,医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试想谁不关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医疗问题,而且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就意味着大众传媒有能力及时迅速地把广大受众想知道的信息传递出来,满足大众的需求。同时,大众传媒具有告知、启迪、监督三大社会职能。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医改政策、医改措施等信息都是广大受众非常关心的,大众传媒快速、准确、有序的编排整合后向大众传递这些信息,就很好地履行了其告知的功能。而且大众传媒针对当前医改中出现的现象、问题进行曝光、揭露,并进一步分析、引导,为受众释疑解惑,发挥其监督、启迪的社会功能。
  近年来,医改受到的关注度可以说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卫生问题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那么,大众传媒是怎样报道医改这个公共议题的呢,在这23年来,媒体对医改的报道有什么变化,从整体上来看,媒体对医改的报道又有什么特点和问题呢?
  
  时至今日,医改已经走过了23年,医改一直都是在争议中前行,不可否认,在这23年里,医改取得巨大的成就,我国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不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依然是广大民众的一块心病,而今新的医改方案的出台,又让人们充满期待。
  
  2 《人民日报》的医改报道呈现出来的特点分析
  
  对于医改,这个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各大媒体从开始就一直都在关注,从内容上来说,包括医改发布的政策信息、各地采取的医改举措、广大群众对医改的切身感受等,就体裁来说,包括消息、通讯、评论、读者来信、访谈等,而且这些也就形成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报道,简称医改报道,实际上,本文所说的医改报道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它指的是与医改相关的所有新闻报道,就体裁来说包括多种新闻体裁。就《人民日报》而言,从《人民日报索引》上可以看到,医改报道就归类于医药卫生报道。
  
  2.1 从报道的数量走势来看:呈上升趋势后开始回落
  ①各阶段的样本量:
  ②样本的走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一阶段的数量是比较少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从社会环境上来看,当时各领域的改革都在进行,医改在其中并不引人注目,而且该阶段处于医改的开始阶段,所以相应的报道也比较少,另一方面从媒体自身的情况来看,当时的媒体版面少,内容少,所以关于医改的报道自然也少。第二阶段中医改报道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比较明显,这一阶段的医改处于发展时期,医改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尤其是“看病难”的问题突出,医改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媒体的报道也逐渐增多,而且《人民日报》在1995年1月创办华东版,1997年7月创办华南版,随着版面的增多,媒体的报道内容增多,医改方面的报道相应地也增多了。第三阶段的报道数量相对而言,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时期,此时的医改报道处于成长期,受众的关注度和媒体的报道也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第四阶段是医改的反思阶段,也是一个医患矛盾比较突出的阶段,媒体的报道呈明显地上升趋势,坡度较大,平稳度较低,这一阶段的报道呈“井喷”的状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医改的进程不断推进,各地的医改措施不断出台;二是整个社会开始反思医改;三是这一时期的医患矛盾也是最为尖锐的。第五阶段的报道数量从达到顶峰后开始回落,2006年是报道的顶峰,它延续了前一阶段的对医改的反思,同时开始探索新的出路即新的医改方案的出台,随后报道的数量开始回落,经过反思阶段之后,政府部门开始采取新的举措,公众对医改的关注也变得理性,媒体的报道也趋于平缓。
  
  2.2 从消息来源来看:总体上偏向于政府官员
  消息来源,是塑造框架的重要变量。台湾学者臧国仁认为,消息来源是社会行动竞争者在媒介上争取论述的主控权。这些竞争者建构符合组织框架的话语内容,并试图接近媒体,以争取受众接受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观点成为新闻框架的核心,从而影响社会大众,建构社会主流思潮。另一位台湾学者罗文辉认为,记者在选择消息来源时,系统性的偏袒某些人物、团体或组织,而忽略其它。
  从23年的医改报道中,本文选择了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年份(1985年、1992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进行了定量分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研究的五年新闻报道的样本中,作为消息来源的“政府部门”一直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新闻媒体”位居第二,“医院/医生”第三,而“患者、专家学者”和“厂商/药商”则排在后三位。由此可见,《人民日报》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报道中存在消息来源的偏向。
  
  第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利害关系方的声音太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执行者是医生,从上面的统计表来看,“医生/医院”排列第三,但是严格地区分开来,大部分是颂扬医院执行的新举措,真正代表医生自己的看法的报道并不多,反而媒体报道了很多医生收取病人红包、开大处方、收取医药回扣等的丑恶现象。
  第二,消息来源偏向于政府部门。事实上,很多学者研究发现了消息来源的偏向,举例为证。Sigal(1973)发现官方消息在新闻的产制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分析1949年到1969年间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结果发现美国及外国政府官员占所有消息来源的四分之三。Golding与Elliott(1979)及McQuail(1977)分析英国新闻媒介,发现社会上层人士或菁英分子是新闻的主要消息来源,政府官员及政府发言人借着成为消息来源的机会提供观点,界定社会现实,并且制造新闻。
  原因在于,首先,政府官员、民意代表、学者专家及机构主管等社会上层人士,由于在社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能力也愿意经常把重要的消息提供给记者;其次,社会的接近性(Social Proximity)也是促成这些人成为新闻消息来源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从报道主题来看:总体上以改革成绩与举措为主
  主题框架,是指对某一主题事件的定性,在新闻报道中常以标题、导言、直接引语的形式出现,对媒体报道主题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可以明确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了解媒体对事件的根本看法。
  从上面表中可以看出,在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年份中,改革举措及成绩的主题框架一直都是占了绝大部分,其次是现存问题和各方看法建议,由此可见,《人民日报》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个公共议题呈现出的主题框架是以反映改革的举措和成绩为主,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这也是《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大的党委机关报的职责所在。
  第一,以改革举措及成绩为主的主题框架。因为“新闻就是权威新闻源所告诉记者的(News is what an authoritative source tells a journalist)”,而消息来源只有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才愿意把消息透露给新闻记者,对自己不利的消息,通常会尽量隐瞒。在前一小节中,可以看到,《人民日报》主要是以政府官员为主要的消息来源,所以呈现出来的主题框架也以正面的改革举措及成绩为主,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第二,这也是一个反映民生的交流平台。在媒体呈现的主题中,现存问题主要是揭露医疗卫生领域里出现的不良现象,比如医生收红包,开大处方等,各方面看法建议主要是普通百姓和专家学者对医改的看法,这两个主题框架,可以视作是反映民生的平台,这与《人民日报》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宗旨是一致的。
  2.4 媒体报道基调:总体上保持中立,且赞扬基调略高于批评基调
  虽然说新闻要求客观报道,但是真正纯粹的客观报道是不存在的,记者或编辑在编写新闻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或媒介的价值观的影响,从而或明显或隐讳地表现出一定的立场来,分析媒体报道的基调,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对某个社会问题所持的态度。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人民日报》对我国的医改报道主要还是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并且颂扬的基调略高于批评的基调。
  从新闻的客观性上来看,报道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可见,《人民日报》在医改这个社会议题中还是保持着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医改在目前仍处在一种探索的过程,所以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富有争议性的话题。《人民日报》是我国最具有权威性的党委机关报,也是我国主流报纸的代表,所以《人民日报》的立场往往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医改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确实在努力地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人人能看得起病”,所以《人民日报》采取颂扬的基调略高于批评的基调,既让广大民众对医改有信心,又让人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到医改中来。
  
  3 对《人民日报》未来医改报道的建议
  
  《人民日报》在报道我国医改时,以正面宣传舆论引导为主,以公平、民主为基点发挥其媒介功能,它为读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政策信息,很好地引导了舆论,同时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公共论坛,这有助于弘扬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有利于推动民主化的进程,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报道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医改报道缺少解释性报道,有些报道的内容与读者在实际生活中的感觉相去甚远等,这也是党报在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此,笔者对党报的改革进行了思考,以下即是笔者对《人民日报》未来医改报道的建议。
  (1)加强解释性报道,扩大报道的影响力。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指对新闻事件的生成的原因、影响范围、发展趋向和深层意义进行解释的报道。一个有责任感的新闻媒体,应该对影响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事物、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解释,从而让民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其生存环境的变动。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党报在社会上树立了强大的政治权威性,在广大民众眼里,党报也应该担负起为读者解疑答惑的责任来。因为只有这样,党报才能把权威性转化为影响力,才能真正对实际工作和广大民众的自主决策产生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多角度报道医改,更加真实地还原“事实”。在文章第二章里,关于报道的消息来源一节中,可以看到消息来源主要是政府官员,这固然与政府官员本身的特质有关,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人民日报》上的医改报道往往都是从政府官员的角度来报道,而这使报道可能存在偏颇。而且读者也会对这样的报道产生质疑。如果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报道的话,就可以更加真实地还原“事实”,让报道更加可信。
  (3)注意报道的平衡性,正面宣传和批评报道有机结合。《人民日报》注重了宣传引导,但是忽略了正面报道、中性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比例,虽然有一些批评报道,而且从报道的基调上来看也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从主题上来看却发现,关于改革举措和成绩的报道远远多于现存问题,也就是说,中立性报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改革举措和成绩的,也即正面报道,所以才会给读者的印象是报道的内容与实际感觉相去甚远,这也就影响了传播效果,而其影响力也随之下降。
  蔡铭泽教授提出将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有机结合起来的观点,他指出了三点,一是要“适量”,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必须开展批评报道,但是正面宣传和批评报道的比例均不宜过分紧密;二是“适时”,无论是正面宣传或是批评报道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负面”环境,因此,正面宣传和批评报道应该在这种“负面”环境比较严重的时候同时配合出现;三是“有机”,即找到正面宣传和批评报道的相关点和共振点,伸张正义、抨击时弊的新闻不一定都是批评报道,揭露腐败现象也能产生积极影响。所以,笔者认为《人民日报》的医改报道在平衡性方面仍然是有待加强的,而蔡教授的观点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
  [2] 展江.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1.
  [3] 陈啸宏.认清形势 把握大局 全面推进卫生政务公开——在2007年全国卫生厅局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10-23.
  [4] 曾庆香.新闻叙事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85.
  [5] 罗文辉.新闻记者选择消息来源的偏向.新闻学研究,第50期:3.
  [6] 蔡铭泽.新闻传播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2:189~19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其综合性、产业关联强等特点决定了建立合理的旅游产业结构,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区域经济腾飞的驱动器和催化剂。只有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才能加快旅游产业大发展的进程,实现旅游产业的 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简单介绍关于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的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转型的不断深入,农信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不仅关系着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新农村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村经
企业财务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个方面,它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在企业核心能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显然是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
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或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为掌握其它知识打下基础。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是指在理论课中的实验环节,是地理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演示或实验过程的体会,通过教师或学生试验—观察—提问—探索,根据实验的现象、数据或者结
摘要“高校市场”,即以在校大学生为消费主体的消费者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高校市场的学生消费主体有着自身的特点,高校学生消费市场发展迅速,需求旺盛。高校超市的进入,必须结合高校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合理的定位。本文结合高校大学生市场的特点讨论高校超市的市场营销策略,给予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校市场 超市 大学生 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连续扩招,规
初步介绍了信息管理软件———“体育院系教学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特点及其在加强体育院系素质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出了今后的
在服装整体设计中,服饰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经过精心设计的服饰品不仅能够成为服装的瞩目焦点,还能够让相对朴素、简单的服装增添光彩,满足服装整体搭配的需求,具备一定
医学会是医学管理工作者和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也是党和政府联系这两者的枢纽,更是发展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助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得医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就像一架水车,循环往复,送走一届学生,又迎来一届学生。就在这样的轮回中,岁月的年轮悄悄地刻在了你的额头。于是,猛然间抬头一看,眼前的那个自己已是满脸皱纹,两鬓斑白。想想这一切真觉得有些可怕。  然而,这就是教师的一生职业生涯的最终定格吗?  我想绝不是的。  在我心目中,“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者”,这是何等的荣耀!参与到每一个鲜活
2017年7月14日,纯数学领域的杰出研究者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因癌症去世,年仅40岁。她的研究成就在2014年得到了最近一次颁发的“菲尔兹奖”(每4年颁奖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