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词汇化初探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消息”一词,是由古代的反义并列短语词汇化而来的。在词汇化过程中,“消息”一词的词义逐渐引申、抽象化。文章从“消息”的对举使用、连用,及“消息”的成词过程和动因进行描写和阐释。
  关键词:消息;词汇化;成词过程;成词动因
  词汇化即是从短语等分立的非词单位凝固而形成单一的词汇单位的过程。指从句法层面的自由组合到固定的词汇单位的演变过程。双音词中有很多都是由两个单音词经过词汇化而形成的。本文选取反义并列双音词“消息”,对其词汇化进行探析。
  “消息”便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反义并列词语,其语义、形式和用法在不同时期也经历了多种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消息”逐渐成词,产生了现代汉语的“音信”义。“消息”在《汉语大辞典》中有一下几种义项:①消长,增减;盛衰。②变化。③休养;休息。④休养生息。⑤停止;平息。⑥斟酌。⑦音信,信息。⑧征兆,端倪。⑨奥妙;真谛;底细。⑩机关,發动机械装置的枢机。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新闻体裁名。词牌《永遇乐》别名。《汉语大辞典》中“消息”列出了十三个义项,“消息”是如何从反义并列双音词演变成了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呢?本文将对“消息”的成词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并对其成词动因进行探析。
  一、“消”与“息”
  “消”,篆文写作,表示水、河川,是“肖”即“小”,表示水小,造字本义是枯水期中大河变成的小河。造字本义只见于古文,《诗经·郑风·清人》:“清人在消,驷介麃麃。”“消”《说文解字》解释为:“消,尽也。从水肖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消,尽也。未尽而将尽也。从水肖声。”《广雅》:“消,减也。”“消”的意思即为消灭、消除、消减。《易·泰》:“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以上“消”的语义都是消除、消减的意思。
  “息”,金文写作,表示自己,是“鼻子”的本字,是“心”,表示以心为鼻进行呼吸。造字本义是呼吸时以心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造字本义在古代文献中已看不到。“息”《説文解字》:“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息”解释为喘息。《列子·汤问》:“北山愚公长息。”《战国策·齐策》:“闵王太息。”《广雅》:“息,安也。”《释言》:“息,休也。”“息”解释为停歇、休养。《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易·乾》:“君子以自强不息。”《左传·昭公八年》:“臣必致死礼以息楚。”以上例句,“息”都表示停息、休养的意思。
  二、“消”与“息”连用及“消息”成词化过程
  先秦时期,“消”与“息”在《周易》及诸子等书中已连用,“消息”的意思是“消”与“息”两个意义的简单相加,表示消长,增减。这一时期“消”与“息”连用的情况还不多,仅有6例(北大语料库)。例如:
  (1)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易·剥》)
  (2)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兴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于鬼神乎?(《易·丰》)
  (3)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
  (4)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庄子·杂篇·盗跖》)
  (5)臣闻之,消息盈虚,与百姓诎信,然后能以国宁勿已者,朋其可乎?(《管子·戒》)
  在例(1)至例(5)中,“消息”的意义都是“消”与“息”意义的相加,例(2)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先秦时期“消息”多与“盈虚”“满虚”对举使用,是一对反义并列双音词,表示消长、增减,“消息”即为“消长”。
  两汉时期,“消息”连用的情况有所变化。利用北大语料库检索,两汉时期“消息”连用的共有18例,数量较先秦有所发展,其意义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例如:
  (1)积薄为厚,积卑为高,故君子日孳孳以成辉,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离朱弗能见也。(《淮南子·缪称训》)
  (2)且冬且夏,且春且秋,上穷至高之末,下测至深之底,变化消息,无所凝滞。(《淮南子·兵略训》)
  (3)《书》曰“历象日月星辰”,此言仰视天文,俯察地理,观日月消息,候星辰行伍,揆山川变动,参人民繇俗,以制法度,考祸福。(《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4)然少阴倍力而乘消息。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汉书·京房传》)
  (5)损益盈虚。与时消息。虽臧否不同。其揆一也。是以圣上穆然。(荀悦《前汉纪》)
  (6)父母所生,非敢还言,有美辄进。家少财物,俅恭温柔而已,数问消息,知其安危,是善之善也。(《太平经》)
  例(1)“消息”的意思是征兆、端倪。例(2)至例(5)“消息”的语义都可以理解为变化,但是“消”与“息”结合的不怎么紧密,依旧可以把“消”与“息”看作反义并列双音词来理解,语义解释为“消长”。如例(5)“消息”与“盈虚”对举,表示增减。例(6)“消息”已具有了现代意义的“音信”义。这一时期,“消息”已经可以看成一个词来理解,而不仅限于“消”与“息”意义的简单相加。
  魏晋南北朝及唐五代时期,“消”与“息”连用的情况更普遍,且在语义上,与东汉以前相比,“消”与“息”意义结合的更加紧密,词义也逐渐引申分化,越来越抽象化。例如:
  (1)太后虑其传致消息,三月三日,于城南大巷中杀之,方悬赏募贼。(《北史》)
  (2)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序。(《北史》)
  (3)遇江东反,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夜浮度江,觇贼中消息,具知还报。(《北史》)
  (4)经年不忍问家消息,久之乃讯访,修之具答,并云:“贤子元矫,甚能自处,为时人所称。”(《宋书》)   (5)阴阳盈虚,五行消息,变虽不常,而稽之有则也。(《文心雕龙》)
  (6)绮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海门。(《全唐诗》)
  (7)师闻此消息,欲得去相公处,众中觅人随师。(《祖堂集》)
  例(1)(3)(4)(6)(7)中“消息”解释为现在意义的“音信”义,例(2)(5)“消息”是“变化”的意思。这一时期“消息”已变成一个词,具有了多个固定含义。如例句中所举“音信”义、“变化”义已是“消息”一词的常用义。
  宋代开始至现代,“消息”一词仍然会出现在典籍文章中,其基本意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保持“音信”的含义,且“音信”义成为“消息”一词的固定常用义。例如:
  (1)频来雁度无消息,罢去鸳文何用织。(《乐府诗集》)
  (2)且一年有余,无从问个消息,我心里一刻不能忘,再如此思念几时,毕竟要生出病来了。(《初刻拍案惊奇》)
  (3)便是紫鵑欲向侍书打听消息,又怕越闹越真,黛玉更死得快了,所以见了侍书,毫不提起。(《红楼梦》)
  两汉时期,“消息”已出现“音信”义,但“音信”义只有一例,使用还不普遍,“消息”还没有成为固定的词。魏晋南北朝时期,“消息”连用已由“消长”义抽象为“变化”义,而且“音信”义使用已非常普遍,此时“消息”已成为一个固定的词。由此可知,“消息”固定成词的时代应不早于两汉时期。
  三、“音信”义的产生过程和特点
  “消息”开始只是两个反义单音词的临时组合,属于并列短语,可以分开解释成“增长”和“减少”。“音信”义的产生,不是直接从表示“增长和减少”的短语义引申而来,二者之间不存在意义上的直接联系“意义的变化是连续渐变的,不是突变的”。反义并列短语“消息”在具体语境中产生了概括这两种相反动词义的整体意义“变化”,使其由并列短语而凝结成反义并列双音词,又在此整体的意义基础上引申出“音信”这一新义。
  “音信”义的产生过程,是一个语义抽象化的过程,这种演变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模式和汉语词义的引申规律。但是,一个短语凝固为词之后,实际语言中仍继续保留着短语的用法,这是汉语的历时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消息”这一反义双音形式在某些场合是反义双音词,在某些场合是并列短语,要根据具体语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能把已经成词的
  双音形式看成短语,也不能把是短语的双音形式看成词。例如:
  (1)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世说新语·政事》)
  (2)阴阳盈虚,五行消息,变虽不常,而稽之有则也。(《文心雕龙·书记》)
  例中的“消息”是其成词之后其短语用法的保留。
  “消息”由最初的反义并列短语,经过语义的概括和抽象演变为并列双音词,表示“变化”,进一步引申出“音信”义。在“音信”义的产生过程中,语义发生了抽象化,语音也发生了弱化,第二个音节要轻读。
  四、“消息”成词化动因分析
  词汇化是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首先,汉语词汇意义的发展总趋势是由具体到抽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和创造着新事物,事物范畴不断扩大。当人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已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要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与思想。短语义是两个单音词意义的相加,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语义发生抽象、概括或隐喻引申,两个单音词的意义融合为一个意义,代表一个更概括的意义整体,这样并列短语就演变成一个并列双音词。“消息”就是由“消”和“息”意义的相加,抽象引申为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音信”义。
  其次,汉语词汇是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先秦时期,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更精确的去表达事物和区分事物,单音词已不能满足人们交流及表示事物的需要,所以人们用两个单音词去表达一个事物,开始大量出现双音词。
  最后,符合语言交际的省力原则。词汇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语音的弱化。从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的短语和双音词可以证明,反义复合词在词汇化过程中体现出了语音的变化。一个双音反义并列短语成词之后,后一个音节往往会轻化,像“动静”“东西”“消息”“早晚”“利害”等。双音词后一个音节弱化之后,这个弱化的单音词就不能准确表达其原来的意义,其结果就是两个单音词放在一起,表达一个新的完整的意义。
  五、结语
  “消”和“息”在先秦时期经常作为一对反义词在文中使用,“消息”则是“消”与“息”两个单音词意义的简单相加。两汉时期“消息”开始凝固为一个词,意义逐渐虚化、抽象,表示“变化”的意思。后来,“消息”的意义和用法更加抽象,引申为“音信”义。“消息”一词的演变,体现了汉语史上词汇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张金竹.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式的语义和认知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5.
  [6]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4.
  [7]袁嘉.“早晚”的词汇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9):240-246.
  [8]陈全静.“始终”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1):95-98.
其他文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农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从农民生活着手,从农业发展着手,全面分析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处理效益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
1908年发表的《青鸟》是梅特林克最著名的戏剧作品之一,在剧中,梅特林克运用象征主义的意象、结构及手法将思维和笔触伸向了“梦境与幻想的神秘境地”,呈现了对人与未知世界
摘要:新会话是四邑方言的一个分支,新会话是四邑方言的一个分支,其声韵调有自身的特点,又与粤方言代表点广州话有相似之处。本文从声韵调的角度出发,对比新会话与中古音、现代广州话,研究新会话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四邑;新会;声韵调;中古音  一、概述  新会属于广东省江门市“三区四市”的其中一个市辖区,位于广州的西南边,在四邑中历史较悠久。四邑方言属于粤方言的一个主要次方言,以台山话为代表。新会区所用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于201 6年5月-2017年1 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
法国文学家萨德惊世骇俗的文学作品,浸染着对人性自然法则的创作意识和思想,成为西方众多学者的思想之源,影响了学者们的创作与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衡水市农村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衡水市农村出现的问题,通过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
【摘要】中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次工业和农业,处在第三位的支柱行业。因此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并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出了如何加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 人力资源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02    
阿波丸上有什么为什么不打捞‘阿波丸,我想不出理由.张智魁说阿波丸,一艘令全世界所有打捞者魂牵梦绕的沉船.传说中,那是一座重达40吨的金山这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初的
“大学语文”基于其本身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一直在定位上较为模糊,教学内容也莫衷一是.结合“语文”的本质特点“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大学”所代表的学